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1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史篇、求实篇、春秋笔、问道坊、征战记、亲历记、鏖战录、人物志、艺海花、往事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1170
国内刊号:11-281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2
总发文量:233
总被引量:24
H指数:1
立即指数:0.053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57
  • 权利觉醒的时代

    作者: 刊期:2009年第06期

    生于197年前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小说家狄更斯,在其《双城记》的开头,对所处的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作了这样的描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也是一个怀疑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一个希望之春,也是...

  • 棋局中的鲁迅——从“假如鲁迅还活着”说起

    作者:张绪山 刊期:2009年第06期

    鲁迅之子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南海出版社2001年9月版)一书提到的一个重要政治情节:1957年夏天在上海接见文艺界人士,翻译家罗稷南参与其中。谈话之间,罗稷南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对这个大胆的设问十分认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

  • 巴金留给我们的箴言

    作者:袁鹰 刊期:2009年第06期

    巴金老人远行转眼又已三年,我总记得最早见到他的情景。回想起来已是近六十年前的事,1949年6月5日下午,上海解放刚一星期,八仙桥青年会礼堂坐满了文化教育科学界知名人士,出席上海开埠一百年未曾有过的一次盛会。统率大军解放上海的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市长将军便装到会,滔滔不绝地一口气讲了一两个小时,他那豪爽坦率的态度,真诚实在...

  • 吴晗:学者官员双重身份的悲剧

    作者:苏双碧 刊期:2009年第06期

    吴晗是著名的明史学家,早在学生时代,就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以《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等几篇用功很深、颇有建树的考证文章奠定了他成为明史专家的基础;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又使他从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走进民主运动的队伍,并成长为坚强的民主战士,以至于成为共产党忠实的朋友。这种历程又为他展现了中共掌...

  • 按需出版 继续征稿

    刊期:2009年第06期

    2004年我公司在国内率先与出版社合作开展按需出版业务。5年来引领行业潮流,已为300多位国内作者出版了学术专著、回忆录、游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也为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华人作者出版了著作赠送亲属友人,精美的按需出版图书深受广大作者欢迎,成为品味高雅的礼物和更有价值的纪念。

  • 李叔同与《太平洋报》

    作者:张悦 刊期:2009年第06期

    李叔同作为文化艺术的全才,在他出家之前,从事报纸的编辑事业也为人们留下了诸多值得记取的业绩,其中尤以他在《太平洋报》的经历为最。

  • 书屋2009年第6期目录

    刊期:2009年第06期

    书屋讲坛 全球视野中的“外部性”和普世道德问题 陈彩虹

  • 《观察》的身价——售价、稿费、发行量及其他

    作者:李钧 刊期:2009年第06期

    引子:通货的气球到底能膨胀到多大? 既然生活在“地球村”,就不能不关注“村”里的事。08年大事不少,但最让我触目惊心的却是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其官方2008年7月公布的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200000%,货币的纸面价值已经大大低于纸的价值;无奈之下,津巴布韦于7月21日发行单张面额1000亿津元的钞票。但1000亿津元还不够买一个面包或支付一天...

  • “”前的中学生思想教育

    作者:马昌海 刊期:2009年第06期

    “”初期的一些中学生,为什么成了政治及人身迫害的一种工具?为什么越过了人类文明的底线?作家王小波的一位曾任北京市工读学校校长的世伯,“”前曾在学校大讲“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鱼”,听的学生毛骨悚然。结果在“”中,学生们强迫这位校长赤身趴在冰面上,留下了终身病痛。王小波说,这是他“自己吃了自己的屎”。“幸运的是他还未讲过...

  • 父亲被“审查”的日子里

    作者:张刃 刊期:2009年第06期

    1968年3月,在停课近两年之后,我们“升”入了中学。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那年我们应该读初中二年级,第二年毕业,这就是“六九届”的由来。若论文化程度,我们实际上只是读了六年小学。

  • 编写“红色文学史”的前后

    作者:张毓茂 刊期:2009年第06期

    最近,黄修已先生在《炎黄春秋》上发表《“红色文学史”五十年祭》。修已是我在北大时同班同学。我们都曾参与编写所谓“红色文学史”。该书当年曾被赞誉为“奇迹”和“创举”。修已的文章重提这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往事,发人深省,感触良多。其实,这个“奇迹”和“创举”,不是孤立发生的事件。我想围绕编书的前前后后,也谈谈我今天对此“奇迹...

  • 建议开放中南海:重新开放中南海

    作者:丁东 刊期:2009年第06期

    中南海位于北京城区的中心,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地点已经六十年了。社会一直有呼声,要求中南海向公众开放,供游人参观。北京市的旅游管理部门前些年也曾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重新开放中南海。

  • 中南海曾经是公园

    作者:智效民 刊期:2009年第06期

    2000年上半年,《北京档案资料》连续刊登一组《中南海史料》。这些史料告诉我们,早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中南海就变成公园了。把皇帝禁苑与军阀官邸变成公园,是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过渡的一个标志,对于当前的社会转型具有某种借鉴作用。

  • 开放政治中枢让公众接触公器

    作者:赵诚 刊期:2009年第06期

    中南海作为历史文物,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价值。因其相连紫禁城,清代皇家在此曾上演了许多历史大戏,高阳先生的《瀛台落日》精彩地再现了王朝的最后几幕大戏中让人无限感慨的往事。风流水转,到了1949年9月,中南海怀仁堂成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址。中国共产党和各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

  • “斗争哲学”曾被认为是反共哲学(外二篇)

    作者:曾彦修 刊期:2009年第06期

    看了《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月号上冯兰瑞的《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一文,大胆提出“必须与传统的‘斗争哲学’彻底决裂”,可谓直言极谏,口不择言,令人佩服。这引起我也写这篇杂感。虽云“杂感”,恐怕也事关重要。我就下面三个题目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