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1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史篇、求实篇、春秋笔、问道坊、征战记、亲历记、鏖战录、人物志、艺海花、往事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1170
国内刊号:11-281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2
总发文量:233
总被引量:24
H指数:1
立即指数:0.053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57
  •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

    作者:谢韬 刊期:2007年第02期

    20世纪是人类理论的高峰。各种思潮、各种主义都有一批信徒和追随者,打着他们所信奉的旗号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一场评选最优社会制度的“模特大赛”,供人类在较长时段内,听其言,观其行,通过理性的比较作出判断和选择。

  • “总起来看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李锐谈社会主义与中国

    作者:笑蜀 刊期:2007年第02期

    苏联的社会主义,那时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主义 笑蜀:李锐老,在2006年10月14日央视播出的“纪念长征七十周年文艺晚会”上看到你的镜头,很高兴。 李锐:我也算老资格。抗战以前入党的党员嘛,抗战以前的党员都属红军那一代。

  • 我在七千人大会上写了封匿名信

    作者:明朗 刊期:2007年第02期

    1962年1月11日“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规定各省由省(市)地(市)县三级党委书记参加。我当时被下放到四川省梁平担任县委第一书记,因而也参加了会议。四川参加会议的人住前门饭店,我和万县地委书记燕汉民同志住一个房间。大会首先由刘少奇作报告,总结“”以来的经验教训。报告提到“权力下放过多,分散主义倾向有了严重发展。”“从全...

  • 王庭栋谈“潘、杨、王事件”及其历史教训

    作者:王庭栋; 李仁安; 姚监复 刊期:2007年第02期

    姚监复(以下简称姚):1958年河南的“潘、杨、王事件”,杨珏同志和你都曾向我简单谈过事件过程及教训。这次来太原,希望能听你再详细讲讲当代中国农史的这个重要事件。

  • 我对右派的内疚

    作者:段仁汉 刊期:2007年第02期

    一提到反右运动,都认为在县以上单位的领导机关、科研单位和各类学校搞得轰轰烈烈,波及面广,反响也大。其实,这场运动波及到全国的每个角落,县以下基层企业单位也不能幸免。不过这些基层企业单位的右派分子,都是些普通职工,无名小辈,他们苦难的一生,无人回忆反映。下面就是我1957年亲自在县属企业参加反右运动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实...

  • 我组织反苏游行的经过

    作者:张世惠 刊期:2007年第02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告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陪都重庆,全市鞭炮轰鸣,彻夜不息。当时笔者正就读于重庆小温泉国立政治大学,校园里上千名师生员工闻讯后,’从山头宿舍到校区各个角落,欢呼声震天动地。

  • 任仲夷“政改”思想值得重视

    作者:周瑞金 刊期:2007年第02期

    任仲夷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位老党员、老领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主政广东期间,思想解放,政绩显赫,频出新招,为全国改革开放作出表率,颇获邓小平的赏识。离开权力舞台后,还能经常看到他在媒体上议论风生,依旧思想敏锐,见解深刻,对邓小平理论领悟运用得颇为精湛。最近,我从2006年第11期《炎黄春秋》杂志上读到关山先生撰写的《任仲夷...

  • 更正

    作者:修世坤 刊期:2007年第02期

  • 《大国崛起》引发的思考

    作者:钟沛璋 刊期:2007年第02期

    2006年岁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曾经长期艰苦的谈判,而现在这事似乎平常而过。引起轰动的,却是一部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播放。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安排在央视一套,也不是在黄金时段,首播就达到很高的收视率,之后又一再重播。与此同时,一套8本的同名系列图书,也成为热销书。媒体和网上对《大国...

  • 新闻永远是一面镜子

    作者:冯东书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有人也许认为我是在说昏话。真实的新闻是一面真实反映客观实际的镜子,难道假新闻也是真实反映客观实际的镜子吗? 我要说的正是假新闻也是一面反映客观实际的镜子。这是我干新闻工作几十年的体会。这也正是新闻的一个谁也无力改变的特殊功能。

  • 雇工是怎样获得“准生证”的

    作者:徐庆全 刊期:2007年第02期

    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8亿多饥寒农民的生计,800万回城知青和城镇失业大军,像沉重的大山压在中国决策层的心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土地大包干破茧而出。农民拥有承包土地权,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经营空间。与此同时,回乡的知青自谋生路,个体工商业也在暗流涌动。中央高层顺应民意。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

  • “长征”一词谁是首创者

    作者:毛赛华 刊期:2007年第02期

    高华在《炎黄春秋》2006年第10期发表的《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中说:“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他说:‘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的《长征》诗(1935年10月)和他论长征伟大意义的报告,无疑对“长征”一词的传播和影响是广大和深远的。但是,并...

  • 与鲁迅的诗交

    作者:冯锡刚 刊期:2007年第02期

    据鲁迅的挚友和学生冯雪峰回忆,1933年底,他因身份暴露不便留在上海,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长,与有了交往。对鲁迅心仪已久的了解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在一次交谈中对冯雪峰说:今晚不谈别的,只谈鲁迅好不好?冯雪峰告诉,鲁迅在读了作于井冈山时期的几首诗词以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冯雪峰虽然没有提及具体的作...

  • 核工业404基地创业回忆

    作者:周秩 刊期:2007年第02期

    我们的戈壁生活 地处大西北戈壁滩的核工业404联合企业(原名800联合企业),是我国核工业重要生产基地和难得的后处理基地。 404厂在1957年确定厂址。1958年9、10月间建设队伍就开进了戈壁滩。厂址占地约100平方公里,没有一户人家,没有一株树,只有稀稀拉拉的骆驼草。二三十里地以外是茫茫戈壁荒无人烟,所以也没有征地移民问题。以后我们曾...

  • 两位总编把反映群众呼声视为天职--杨西光、杜导正与《光明日报》读者来信

    作者:王忠人 刊期:2007年第02期

    杨西光、杜导正是《光明日报》前后两任总编辑,杨西光的任职时间是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杜导正的任职时间是1982年3月至1987年3月。这两位总编辑领导《光明日报》共9年时间,这9年正是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时期,任务特殊,情况复杂。总编辑作为一张党报宣传政策的执牛耳者,他们的思想、理论、政策水平如何,是这张报纸发挥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