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1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史篇、求实篇、春秋笔、问道坊、征战记、亲历记、鏖战录、人物志、艺海花、往事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1170
国内刊号:11-281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2
总发文量:233
总被引量:24
H指数:1
立即指数:0.053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57
  • 万里:改革开放的大功臣

    作者:田纪云 刊期:2006年第05期

    万里同志是老一代革命家,是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如果说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话,那么,他就是高级工程师之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为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他的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将永载史册。

  • 耀邦与我们共青人

    作者:蒋仲平 刊期:2006年第05期

    1955年10月18日,98名热血青年响应党中央关于到边疆去、到革命老区去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告别大上海,志愿来到鄱阳湖畔的不毛之地——江西省德安县八里乡,在荒无人烟的滩涂野岭搭起茅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事业。

  • “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承扬——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学者座谈会

    作者:王志光 刊期:2006年第05期

    4月14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北京召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等单位的教授、学者在座谈会上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反映了中央治国安邦的全新理念。

  • 王稼祥是我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丁盛 刊期:2006年第05期

    我1913年出生于江西于都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很穷,从小就没有上过学。1930年秋,任军长的红二十二军下面的一支部队,转辗到我们家门口。那时,我才17岁。我们村里连我在内有六个小孩,平时一起玩、一起放牛,总觉得我们家里太穷太苦太累,大家合计好,去当兵,脱离这个环境,找个地方有饭吃。在家乡打土豪,我们都是看到了的;红军来了,分地主...

  • 敬告读者

    刊期:2006年第05期

  • 《海瑞罢官》导演谈《海瑞罢官》

    作者:田耕 刊期:2006年第05期

    引子 《海瑞罢官》是历史学家、北京市前副市长吴晗为马连良新编的历史剧,于1960年8月定稿,1961年初开始公演。由于是历史学家写京剧剧本,所以当时廖沫沙写的评论文章《史与戏》,称赞吴晗“破门而出”,说他破了历史学的本行门户,跑到戏剧行当里面去了。但是,从戏剧创作和演出效果上来看,此剧在当时并未受到戏迷的热烈喝彩,更未引起轰动...

  • 蒋经国与国民党的民主化转型

    作者:王也扬 刊期:2006年第05期

    自去年春天总书记与连战主席穿越60载历史风雨,实现握手以来,国共两党的交流与对话热络起来。国民党,这个对中国大陆地区民众既熟悉又陌生的话语,又回到了人们中间。所谓既熟悉又陌生,是说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了解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往事;但现在的大陆民众,却几乎都不大知道国民党去台后的情状。而要叙述国民党在台湾的历史变迁,就不能...

  • 两位外出木匠在一九六九年的遭遇

    作者:闻章 刊期:2006年第05期

    此文朴素真切,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就是这么回事。近来听到一些赞美的议论,仅就经济政策而言,赞美者恐怕不是木匠之类的劳动者,或者不熟悉情况。设身处地替木匠们想一想,他的观该是什么样?

  • 沈元:一代知识分子的伤痛

    作者:刘志琴 刊期:2006年第05期

    看到刘再复先生的《一个年青学者之死》,久久不能平静,那是深藏在我心中的一个结,这个结我不想轻易打开,因为关在闸门后面的是汹涌的心潮。

  • 来函照登

    刊期:2006年第05期

  • 本刊更正

    刊期:2006年第05期

  • 、王效禹采访追记

    作者:金凤 刊期:2006年第05期

    山东采访王效禹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了上海市委的权,成立革委会。各地造反派闻风而动,纷纷夺权和成立“红色政权革委会”。山东省革委会成立较早,革委会主任是一名造反的地委级干部,名叫王效禹。

  • 我在西路军的经历

    作者:全璜 刊期:2006年第05期

    笔者是西路军幸存者之一,依照自古以来的征战法律“赏存不赏亡”,也是得赏者之一。在每遇升迁和集庆的时候,笔者内心总是嘤嘤泣血,阵阵痛楚;脑海里常常泛起许多乡音亲切、面貌熟悉而一批接一批倒下去的战友的形象。要问何以会如此,得把我记忆所及,身历其境的河西战役始末叙个梗概。

  • 邓拓逝世四十年祭

    作者:袁鹰 刊期:2006年第05期

    1966年春夏之交,中国上空阴霾密布,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压得人透不过气来。5月18日凌晨,邓拓含冤离世。那年他五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的中年,就成为那场延续十年旷世大灾难的第一位殉难者。

  • 带头上书反对毛、江婚姻的“党内海瑞”——忆王世英同志

    作者:余宗彦 刊期:2006年第05期

    我是在延安马列学院第一班学习时认识世英同志的。当时,我只是个刚刚走进革命队伍的青年,而世英同志则是老革命。他长我十来岁,已经有十多年党龄,是位阅历丰富的老资格了。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却是像我们小青年一样热血方刚,冲劲不减。在他百年诞辰之际,我把他在延安时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件事和“”初期的一件事记叙下来,聊表我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