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1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史篇、求实篇、春秋笔、问道坊、征战记、亲历记、鏖战录、人物志、艺海花、往事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1170
国内刊号:11-281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2
总发文量:233
总被引量:24
H指数:1
立即指数:0.053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57
  • 怀念小平同志

    作者:田纪云 刊期:2004年第08期

    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八个年头了,我们每每想起这位伟大人物就肃然起敬,无限怀念。

  • 任仲夷谈邓小平与广东的改革开放

    作者:关山 刊期:2004年第08期

  • 黄万里与三门峡工程的旷世悲歌

    作者:许水涛 刊期:2004年第08期

    黄万里,这个绝大多数国人颇为陌生的名字注定会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他以及他那交织着梦想与迷茫的悲剧人生也注定会引起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黄万里,那就是: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儿子、立志以学问报国的清华大学教授、因反对三门峡工程戴上右派帽子备受歧视的水利和水文学

  • 重新评价莫斯科留学

    作者:张培森 刊期:2004年第08期

    位于莫斯科市区西南沃尔洪卡大街16号一幢四层楼房,看上去是一座很普通的建筑,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却记录着一段中俄特殊的历史。70多年前这里原是一所很特别的学校,这就是多少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国人都知道的著名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共的邓小平,台湾的蒋经国

  • 寿到雏声胜老声——与谭启龙的交往

    作者:胡德平 刊期:2004年第08期

    谭启龙伯伯长我父亲两岁。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他们两人作为红小鬼,在湘赣苏区结成的兄弟情义,持续了五十八年并成为终身的朋友。作为后代子孙能有机会研究体味这段历史,令人愉快。同时还应抱一慎终追远,面向未来的态度,继承这份遗产,不没先人教诲。

  • 送别老宋

    作者:王景山 刊期:2004年第08期

    直到最近我收到《炎黄春秋》第六期,突然发现特邀编委名单中“宋文茂”三个字加了黑框,才知道老宋已经去世了。

  • 彭老总巧语留人才

    作者:朱太刚; 朱东朝 刊期:2004年第08期

    1950年,淮海战役刚结束,为组建炮兵队伍,组织上把我从前线部队调到沈阳高级炮校进修,学习炮兵课程。

  • 一份内参推翻“两个估计”——与《教育战线推翻“”两个估计前后》商榷

    作者:余焕椿 刊期:2004年第08期

    “两个估计”说的是:“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教育战线几百万知识分子,就这样被推向灾难深渊,稍有不满者竞遭毒打和迫害,有的甚至丧失了生命。

  • 西路军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

    作者:马长虹 刊期:2004年第08期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是在胡乔木、胡绳的直接指导和领导下,经过10年砥砺写成的一部有很大影响、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但是这样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当年却因为西路军问题而在出版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小小的波折。

  • 蒋斌将军蒙难记

    作者:王书君 刊期:2004年第08期

    蒋斌,字及时,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福建长乐县古槐乡屿头村人。蒋斌将军是在上世纪初叶,在中国改朝换代、由封建帝制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型之际,毅然选择了追随孙中山,从而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的爱国志士。

  • 杨子荣的真人真事

    作者:王荣卫 刊期:2004年第08期

    杨子荣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形象通过《林海雪原》的小说、电影、特别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为人们所熟悉。不过,大家认识的杨子荣是小说、电影和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杨子荣——当年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而最近上演的有关杨子荣的电

  • 新闻,备受折磨的“真实”

    作者:杨克现 刊期:2004年第08期

    新闻,备受折磨的“真实”,是一篇反思回忆录。真实二字还要加上引号,足见新闻真实之艰难。

  • 我所了解的“真理标准”一文发表经过

    作者:王强华 刊期:2004年第08期

    这篇文章虽然发表在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第一版上,但约作者胡福明撰写文章则是在1977年的8月,距离“两个凡是”公开发表的1977年2月7日,仅仅六个月的时间。

  • 从学做饭到家宴

    作者:沈容 刊期:2004年第08期

    我年轻时从不会做饭。上学时在学校吃饭。参加工作后在食堂吃饭。有了小孩就在家里吃,由保姆做饭。

  • 民国时期中医废立之争

    作者:奚霞 刊期:2004年第08期

    中医乃我国“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