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学

乐府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Research on Yuefu

杂志简介:《乐府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献研究、音乐研究、文学研究、名篇解读

主管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417
总被引量:172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0.8571
平均引文率:4.4571
  • 中华雅乐音律乐调及其作曲方法研究(下)

    作者:李健正 刊期:2013年第01期

    <正>五、中华雅乐的作曲方法《虞书》日:"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虽然仅仅12个字,却概括了一整套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诗言志",非志之言不能成为诗。"歌咏言",诗的语言加上节奏才可称为歌。《乐记》日:"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这种说法不够全面。笔者以为,"歌咏言"就是给

  • 横吹曲《折杨柳》的音乐形态研究

    作者:徐微微 刊期:2013年第01期

    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横吹曲《折杨柳》有汉横吹曲和梁鼓角横吹曲两种。汉横吹曲《折杨柳》是李延年根据张骞自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一曲所造的新声二十八解之一,梁鼓角横吹曲是梁代乐府中所奏。汉横吹曲《折杨柳》产生较早,后来成为笛曲的代表曲目之一,广为流传。梁鼓角横吹曲在后代的流传不及汉横吹曲,唐代以后就很少见到继续流传的记载了...

  • 东晋、南朝宫廷用乐类型研究

    作者:王志清 刊期:2013年第01期

    宫廷用乐与乐府艺术、乐府文学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按照用乐的不同场合,东晋、南朝的宫廷用乐大致有三种情况:仪式用乐、节日用乐、娱乐用乐。元正大会是宫廷仪式用乐的重要场合,所用之乐基本为雅乐或带有雅乐性质的音乐。"三朝乐"是南朝又一重要的仪式乐。"三朝乐"作为一套完整的组曲,始自梁代。"三朝乐"汇集了雅乐和俗乐,体现出一定的观赏性...

  • 北朝乐府内乐辞的入乐情况考察

    作者:王淑梅 刊期:2013年第01期

    根据乐府诗的音乐本质及生态特点,以是否入乐为核心考察各类歌辞在北朝乐府内的创制及入乐、著录等情形,有助于揭示北朝乐府音乐的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入乐实则表明这些歌乐在北朝乐府范围内,仍然保有由曲调、歌辞、乐器、表演者等各方面保障下的艺术生态的完整性,不入乐者则已经缺失,无法进一步产生影响。从歌乐舞辞的入乐实际,可以分明觉察北...

  • 论中古时期鼓吹赏赐制度的变化

    作者:曾智安 刊期:2013年第01期

    鼓吹赏赐制度是中古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晋宋之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体而言,是由"加鼓吹"制度转变为"给鼓吹"制度,并促使鼓吹的衡量标准由乐队规模转变为乐曲数量。这两重转变都是着眼于提升鼓吹的社会地位,但最终却限制了鼓吹向下传播的空间,导致了鼓吹乐的衰落。这是礼乐改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

  • 《团扇郎歌》音乐形态研究

    作者:何江波 刊期:2013年第01期

    《团扇郎歌》发端于东晋,由谢芳姿的故事发展开来,经后人完善成乐曲。在表演上有单曲演唱、联章演唱及组曲演唱三种方式。著名的歌者有谢芳姿、桃叶、朝云等。以团扇为歌具,并伴有舞蹈动作。《团扇郎歌》到唐代仍然被传唱,宋之后逐渐不能演唱。元明时期逐渐变为文本拟作为主。在创作上,或以团扇为歌咏对象,或借团扇言人事,并融入班婕好的故事。...

  • 相和、相和歌、清商三调、清商曲

    作者:柯利刚 刊期:2013年第01期

    作为一种唱奏或应和模式,相和有六种形式,但与相和歌的唱和模式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人与器乐相和"这一形式。相和歌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概念,在汉魏六朝人的认识里面,相和歌指的只是那十几首相和曲。今日我们所习称的清商曲概念,是唐宋人从北魏人的"大清商乐"概念中拆分出来的。在唐宋人的概念里面,相和歌主要是以演奏形制来划分的,清商曲主要是...

  • 论唐文宗的音乐建制及其音乐史意义

    作者:柏红秀 刊期:2013年第01期

    唐文宗执政期间,大力进行音乐建制工作,打击俗乐,修建雅乐,目的在于铲除宦官专权,以拯救时弊,结果非但他的政治理想没有实现,而且音乐上所取得的一点成果最终也毁于一旦。这就是时人对唐文宗此举广为称誉、但是后人在修撰唐代音乐史时却对此基本没有关注的根本原因。唐文宗所持的是传统的儒家音乐思想,它是对儒家音乐思想的错误理解。鉴古知今,...

  • 清代乐府的新变:乾隆时代的蒙古音乐及相关问题

    作者:范子烨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全面揭示了清代乐府制度的新变,深入考察了清代宫廷蒙古音乐的历史渊源。首先,本文还原了清廷吸纳蒙古音乐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其与北元宫廷音乐乃至蒙元宫廷音乐的密切关系,重点对明代岷峨山人苏志皋的《译语》和明萧大亨《北虏风俗》所反映的北元蒙古乐风进行了音乐学分析和音乐文献解读,肯定了漠北蒙古艺人史诗吟唱的存在>其次,探讨清宫...

  • 乐府诗本事与其他构成要素关系试论

    作者:向回 刊期:2013年第01期

    曲名、曲调、本事、体式、风格等基本构成要素是乐府诗与其他诗歌相区别之主要特征的根本体现。在这五大基本构成要素中,本事包含的信息最多,与其他四个要素之间都有着或紧或疏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后认为:本事是曲名取义的直接来源;曲调的创制、来源与变化等相关信息直接构成了本事的基本内容;和、送声等乐府诗体式方面的重要特征...

  • 《巾舞》本事年代新考

    作者:孙尚勇 刊期:2013年第01期

    《巾舞》舞蹈本事与项伯相关,它编创于西晋初期。此舞最早的歌辞《巾舞歌诗》的创作年代亦在西晋初期。

  • 论乐府诗中的套语

    作者:周仕慧 刊期:2013年第01期

    乐府诗作为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的文本留存,其语言形式与歌舞表演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固定的套语。这些套语有的是出自演员与观众互动的需要,有的是出于表现方便的需要,有的音乐结构的留存,包含着大量的表演信息。只有回到乐府的表演形态,才能对套语乐府诗这一体式特征有所理解。

  • 《乐府诗集》“艳”考

    作者:闫运利 刊期:2013年第01期

    "艳"与"趋"是相和大曲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艳"位于"解"之前,是一个乐章的序曲;"趋"则位于"解"之后,是一个乐章的结束。《乐府诗集》中明确标明"艳"、"趋"的乐府歌诗共七首,其中三首表面上并不符合上述对"艳"、"趋"位置的要求。事实上,这是断句不当及传抄讹误或流传过程中诗句的遗漏等引起的误解。

  • 从服饰看汉乐府的世俗性与娱乐性——以《羽林郎》为中心

    作者:刘玲 刊期:2013年第01期

    汉乐府中有这样一类作品,通过对服饰器物的详尽描述塑造了一个个明艳动人的人物形象,其中充满了夸张与虚构的成分,呈现出一种审美化、娱乐化的倾向。汉乐府这些作品,并非对于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是一种世俗化的艺术作品,它的功能不在于"美刺"、不在于"兴观群怨",而是旨在满足人们对于娱乐的需要,是一种盛世享乐风气下的娱乐作品。

  • 浅析魏晋游仙乐府与非乐府的差异

    作者:范长梅 刊期:2013年第01期

    魏晋乐府诗中以游仙为题材的作品,写得很有特色,极具研究价值。魏晋游仙诗,基本都表达了对神仙的向往以及无法成仙的感伤,有的借游仙来抒怀,把游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有的则体现了作者对神仙和长生的矛盾心理,但在标题、形式、内容方面魏晋游仙乐府与非乐府游仙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音乐文学与非音乐文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