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学

乐府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Research on Yuefu

杂志简介:《乐府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献研究、音乐研究、文学研究、名篇解读

主管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全年订价:¥ 356.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417
总被引量:172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0.8571
平均引文率:4.4571
  • 中华雅乐音律乐调及其作曲方法研究(上)

    作者:李健正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中华雅乐是中国历代乐府音乐主要内容之一,是仪式性音乐。它拥有包括钟、磬等敲打乐在内的中华民族管弦乐队、歌队和舞队,历代皇帝都是它的主要兼职演员。一百年前,这一乐种已经伴随着中国皇帝从中国大地上消失了。中华雅乐的内涵,主要是保存了中国周代以前音乐文化的一些原生态以及周代的一些音乐和它的制度,它是中国所有音乐的总根。后世的音...

  • “精列”与《精列》、《气出唱》及汉魏相和歌形态新论

    作者:曾智安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从"精列"释义入手,推翻前人旧说,认为"精列"是指蟋蟀,是应气之征,属于物候、节令话语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汉魏相和歌中《精列》与《气出唱》两曲关系,认为它们与物候、节令话语系统中的"精列"、"气出"表达顺序完全一致,故而与《江南》构成组曲特征。本文进而推测,汉魏相和歌十七曲是由一系列组曲松散组合而成,带有组曲性质。曹操所作...

  • 唐宗庙雅歌的纂辑与宗庙礼乐的演变

    作者:张树国 刊期:2012年第01期

    唐代宗庙雅歌的撰作与唐世宗庙制度的完善相伴随,从高祖时的"四庙"、太宗"六庙"直到玄宗时的"九庙",反映了唐王室世系的绵延和正统性的确立。唐代七太子庙乐、仪坤庙乐是宗庙乐章中比较富于情感的部分。宗庙雅歌是宗庙祭祀仪式中的重要内容。

  • 中唐“新乐府”与“乐府诗”押韵韵脚四声韵律之比较研究——以白居易、元稹、刘禹锡为例

    作者:耿志坚 刊期:2012年第01期

    "新乐府"与"乐府诗"是否能歌,人们历来多持否定态度,然唐代仍有采诗官,显示当时应有歌诗的存在。现从音韵学的角度,以汉语风格学的研究手法检视之,竟然可以找出在韵律上的律动轨迹,藉此对"歌诗"的想法,提出新的研究途径。

  • 乐府诗本事来源类型分析

    作者:向回 刊期:2012年第01期

    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故事是乐府诗本事最主要的来源。本文以具体实例分析后认为:就生活来源而言,乐府诗本事包括了民俗与宗教、日常生活细节与小故事、时事或新近的社会现象、特定的生活体验与经历、普遍的人类情感体验、特定活动或仪式等六种类型;就历史来源而言,则可分作历史事件本真状态的实录、一段历史或一个人主要功绩的概括、融合其他因素...

  • 《宋书·乐志》所载《白头吟》曲辞校笺——兼论大曲的体制及对有关音乐文献的理解

    作者:李骜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邱琼荪《汉大曲管窥》的基础上,据《乐府诗集》解题所引《宋书·乐志》和《古今乐录》语,推求郭茂倩和智匠所见古本《宋书》的文本面目,从而校订小字注文中"词日"当为"乱日"之讹,而曲辞中"(?)如五马噉萁"为"乱日川下马噉萁"之误,又"白头吟(空格)与棹歌同调"为"白头吟与棹歌行(空格)同调","同调"之"调"即谓曲调,即同于《白头吟行》之曲调。

  • 乐府杂诗考

    作者:韩宁 刊期:2012年第01期

    《旧唐书》载太常寺内传有贞观时《《宴乐》五调歌词,皆近代词人杂诗。唐前杂诗是指那些佚名诗,至唐代,杂诗概念发生改变,指内容繁杂、情感不一的诗歌。五调歌词所用词人杂诗可称为乐府杂诗,乐府杂诗除了具有杂诗的特点外,还有入乐、轻靡、新颖等特点。《旧唐书》虽称五调歌辞为法曲,但并不确定,缘于《《旧唐书》成书的五代时期与五调歌词产生的...

  • 略论汉乐府诗的矛盾结构

    作者:李浚植 刊期:2012年第01期

    乐府诗的矛盾结构主要源于修辞或用语的不合理、内容的前后乖离以及文脉的冲突等。在以往的分析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诗歌的思想性或社会性,却忽视了它的美学结构和特征。有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一些叙事结构上存在明显矛盾的汉乐府诗,加深对其艺术性、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理解。

  • 从乐府演唱看汉乐府歌诗向叙事之演进

    作者:刘凤泉 刊期:2012年第01期

    汉乐府歌诗在乐府演唱活动中向叙事之演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缘事而发。歌诗缘事抒情,抒情不离事由,在乐府演唱方式和听众娱乐趣味作用下,开始了向叙事的演进。二是即事而进。歌诗由抒情转为叙事,而形成叙事语调抒情,形成场面集中、对话演事、人影粗疏的特点。三是铺事而成。歌诗完成由抒情向叙事的质变,具有场面转接、铺陈夸饰、人物...

  • 论曹魏诗人“以古乐府写时事”的思想根源

    作者:蔡丹君 刊期:2012年第01期

    清代沈德潜"以古乐府写时事,自曹公始"一语,指出了汉魏之际乐府歌诗创作发生的变化。在曹魏之前,乐府歌诗的主题大多是城市都邑和底层社会的平民生活,不录军政大事,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听风俗"。而在曹魏文人笔下,乐府旧题被用来写重大时事,抒发政治情怀。这一变化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与自汉代以来人们对乐府的评价、汉魏易代的社会现实所产生的礼...

  • “永明体”到“沈宋体”的声律演变

    作者:黄震云; 高薇 刊期:2012年第01期

    近体诗发端于沈谢,成于沈宋,主要是在乐府诗创作中完成的,深入认识永明体到沈宋体的发展过程,也是对乐府诗声律演变人生的深化。通过对"永明体"、"上官体"、"沈宋体"的代表作家作品的全面细致考察发现,格律诗的句式篇制以四句八句"约句准篇",前后基本相同,八句以上前者还在探索,后者盛行与科举的试律有关。五言七言亦为"永明体"、"上官体"、"沈...

  • 乐府诗风格研究刍议

    作者:梁海燕 刊期:2012年第01期

    写作技巧与艺术风格的传承,在乐府诗体系内的表现,比其它任何一种诗歌体裁都更加明显,也更加自觉。后人对于前代乐府诗的模拟,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其风格的模拟。对乐府诗的风格进行专门研究,深入认识各类乐府诗的风格成因,尤其是从音乐形态上考察乐府诗的风格成因,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

  • 杨牧现代诗中的乐府书写

    作者:丁旭辉 刊期:2012年第01期

    台湾现代诗人在诗作中对中国古典文史哲典籍涉入、表现最深、最广的非杨牧莫属,从《诗经》、《楚辞》、历代诗、词、乐府诗、小说、历史、神话、传说,甚至《老子》、《庄子》、经学、易理,都可以在他的诗作中找到相关的书写,其中尤以乐府诗最多。从1969年起,他开始以乐府诗为题材写作现代诗,在1986年出版的《有人》诗集中,更有一辑14首诗直接以"...

  • 论汉乐府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作者:李俊 刊期:2012年第01期

    汉代的乐府艺术是在广泛收集民间歌乐资料的基础上,由专门的乐府机关选择整理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原生特性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楚歌和楚乐在南北文化交流和汉王朝的文化趋向中,渐渐被消融。受到两汉时期的北方政治文化本位的影响,汉乐府总体上表现出北方化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具体来说,齐鲁儒生和方士的郊祀制度和祭祀理念,直接...

  • 《鸡鸣歌》与四面楚歌

    作者:许云和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认为,楚汉垓下之战中四面楚歌是汉军对楚军所采用的攻心战术,它就是后来韩延寿在东郡试骑士时演习的"噭咷楚歌",这种歌声战术在敌我双方的对阵中用于消弭对方的斗志,瓦解其军心。其声音特征是啼极无声而哀,婉转如鸡啼,颇能感染人的情绪,且用于鸡鸣这个特殊的时段,故世称其为鸡鸣歌。鸡鸣歌产生于楚之故地固始、鲖阳、细阳,故世也称其为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