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学

乐府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Research on Yuefu

杂志简介:《乐府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献研究、音乐研究、文学研究、名篇解读

主管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417
总被引量:172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0.8571
平均引文率:4.4571
  • 关于建构乐府学的思考

    作者:吴相洲 刊期:2006年第01期

    乐府学本有专门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音乐文学史学,然而学界对乐府学的关注却远远不够。有鉴于此,文章阐述了乐府学研究的意义,分析了乐府学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三个层面(文献、音乐、文学)五个要素(题名、曲调、本事、体式、风格)的基本工作路径和方法,并对这些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思考。

  • 前言

    作者:吴相洲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乐府学”一词,乍看觉得有些生疏,其实它由来已久,理应为我们所熟知,只要将其与词学、曲学等概念联系起来,它就一点也不陌生了。中国古代诗歌往往与音乐、舞蹈相伴而生,从《诗三百》到元曲,每一种新诗歌样式的出现,都可以从音乐那里找到原因。萧涤非先生有言:“一代有一代之音乐,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中国古代诗歌史,很大程度上

  • 《荀氏录》考

    作者:郑祖襄 刊期:2006年第01期

    《古今乐录》中有关“清商三调歌诗”的内容,多据《荀氏录》转录。此书乃荀勖所撰。本文在对荀勖音乐史上的影响地位考察的基础上认为,陈释智匠所说的《荀氏录》,就是荀勖编辑的《魏宴乐歌辞》和《晋宴乐歌辞》这两种书。

  • 唐代鼓吹乐大横吹部用乐考

    作者:王立增 刊期:2006年第01期

    长期以来人们在论及唐代鼓吹乐大横吹部所用的乐曲时,所依据的材料是《新唐书·仪卫志》,其实该材料是错误的,因为它所记载的二十四曲都是琴曲,而真正的大横吹部所用乐曲见载于陈旸《乐书》中所引的《唐乐图》一书。本文还对导致错误记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 乐府琴歌题名考辨

    作者:周仕慧 刊期:2006年第01期

    《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大多具有歌辞性题名,如“操”、“引”、“弄”等。这些题名在说明乐府琴歌类别特征以及其发展流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乐府诗集》“琴曲歌辞”题名所含信息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出其主要题名。“操”、“引”、“弄”的内涵。

  • 再论相和歌及其与清商三调的关系

    作者:翟景运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与清商三调歌并无直接关系的“相和歌十七曲”集中出现在隋代以前,这是“相和歌”的本义;囊括清商三调歌与相和歌十七曲为一体的“相和歌”则最早出现在唐代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由吴兢误读前代文献而产生。后者与汉魏六朝时期乐府的实际情形不符,却能够长久流行,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因为它在乐府内容的归类方面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因素。将前后两...

  • “舞曲歌辞”类目成因考

    作者:梁海燕 刊期:2006年第01期

    通过对《乐府诗集·舞曲歌辞》的作品来源、著录体式、收录标准三方面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舞曲歌辞”类目的形成兼有音乐属性和资料来源两方面因素。“雅舞”,主要出于郭茂倩对这类歌辞所依附的音乐体系特殊性的认识;“杂舞”,则是基于《宋书·乐志》《南齐书·乐志》中“舞曲”的著录,加以时代延展及同题作品的补辑,最终形成的。

  • 论近代曲辞与杂曲歌辞之异同

    作者:袁绣柏 刊期:2006年第01期

    近代曲辞与杂曲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两个类别。因二者同属杂曲的范畴,所以界限比较模糊。作者从“杂曲”的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乐府诗集》中杂曲的含义,肯定了杂曲歌辞与近代曲辞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类曲辞由于创调时代的不同而形成的音乐体系上的本质区别,从而提示了郭茂倩将近代曲辞与杂曲歌辞分别立目的根本原因。

  • 汉武帝“始立乐府”的真正含义及其礼乐问题

    作者:王福利 刊期:2006年第01期

    关于汉武帝“立乐府”的含义为何,已是学术界争议很久的问题了,或云史书此说不确,或云有官名与官署的差异,或云并非实指、乃后人追记所致,或曰为泛称使然,或云是“再建或扩充”的意思。通过对文本文献、考古资料等细致梳理,综合考察,文章认为,乐府的基本含义乃乐器之府,又兼管俗乐乐章、审音及器物保管等事项。“立”在此有加封、予以名分的意思...

  • 曹魏清商署的设置、得名及相关问题新论

    作者:曾智安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推翻了曹魏清商署设置于铜雀台、得名于其所管辖的清商乐或清商三调等相沿成习的错误观念。在这一基础上,本文推论清商署最初是魏明帝设置在后宫的音乐机构,管理的是相和歌,之所以命名为“清商署”,是因为当时“清商”已经成为妙曲的代称,故以此来表示对后宫宫人伎艺水平的期许与肯定。依据这样的思路,本文对“清商”的内涵、清商乐的历史、...

  • 论教坊在中晚唐的发展和衰落

    作者:左汉林 刊期:2006年第01期

    教坊在唐代音乐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详细描述了教坊在中晚唐的兴衰过程。从德宗朝到武宗朝,教坊得以平稳发展,可能一直保持了一定的规模,教坊开始从民间招募乐工,使教坊乐工的身份趋于复杂,并且除服务于宫廷外,教坊乐工还服务于民间,使高水平的音乐传播到民间,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懿宗、僖宗之后,教坊逐渐走向衰亡。

  • 汉代文人的乐府歌诗创作及其意义

    作者:赵敏俐 刊期:2006年第01期

    汉乐府一般被认为是无主名歌诗,其实在汉乐府创作中,文人们曾积极地参与并对汉乐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集中探讨了汉代文人参与乐府歌诗创作的问题。文章首先从文献上考察了汉代文人参与乐府歌诗创作的情况,进而分析了杨恽、马援、张衡、傅毅、蔡邕、辛延年、宋子侯等人的乐府歌诗创作,并对部分无名氏汉乐府抒情诗的作者做了推测,揭示了...

  • 歌诗表演与汉、魏相和歌辞艺术新探

    作者:王传飞 刊期:2006年第01期

    汉、魏相和歌辞主要用于合乐演唱以满足娱乐消费需要,是乐府相和歌演唱艺术的歌诗文本。其歌诗演唱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了相和歌辞独特的艺术构成;其语言形式与叙事特色也深受相和歌表演艺术的影响。将相和歌辞还原为歌诗文本的“身份”,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从音乐表演、娱乐消费和“舞台”效果的角度去理解它的艺术特征,从而获得比从“徒诗”角度的...

  • 南北朝时期乐府鼓吹曲辞的文人化进程

    作者:韩宁 刊期:2006年第01期

    鼓吹曲辞的发展有两个脉络,一个是朝廷制鼓吹曲辞,一个是文人创作的鼓吹乐府。朝廷制曲辞自汉代始,文人鼓吹乐府兴起于南北朝时期。从朝廷乐辞到文人乐府,南北朝时期的何承天鼓吹铙歌、谢朓随王鼓吹曲以及沈约、谢朓等人的赋鼓吹曲名诗,体现了鼓吹曲辞的文人化进程。

  • 鲍照乐府诗音乐性初探——以《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例

    作者:颜维琦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文章主要从句法和押韵两方面分析了《拟行路难》十八首的节奏,以求揭示鲍照乐府诗的音乐特质。指出大量使用虚字结构诗行,首创“君不见”的句式和在韵部上的特别选择,是其自觉追求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实现言与声、声与情的交融辉映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