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学刊

殷都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Yindu Journal

杂志简介:《殷都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3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殷商文化研究、历史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

主管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1-0238
国内刊号:41-1032/C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复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1192
总被引量:2544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10.183
立即指数:0.0105
期刊他引率:0.9608
平均引文率:9.2
  • 卜辞的“省田”与“观猎”

    作者:常耀华 刊期:2010年第04期

    卜辞常有"王其省"某地"田"或"叀田省"之类辞语,"省"一般认为即"省观"、"省察"之义,而"田"或以为是农田,或读作"田猎"之"畋"。若然前者,则"王省田"即商王视察农田,与"观稼"、"观耕"同义。若然后者,则"王省田"与"王观猎"同义。本文将全部"省田"卜辞排比之后,发现可确切解为"观耕"的卜辞竟无一例。相反,"省田"常...

  • 战国楚占卜制度与商占卜制度之比较

    作者:于成龙 刊期:2010年第04期

    与商甲骨卜辞一样,楚卜筮记录亦包括前辞、命辞及占辞,也存在"一事多卜"、"习卜"及"卜筮并用"的占卜制度。两者均保存有"数字卦",可谓一源一流。战国楚人对于商人之占卜制度,既有因袭,如"一事多卜"、"卜筮并用";又有减损。楚卜筮记录中的"习卜"较为明确,对我们理解商甲骨卜辞中的"习卜"有所启示。

  • 试释甲骨文的“华”和“莤”字

    作者:何景成 刊期:2010年第04期

    从西周金文"华"字的字形来看,甲骨文中的"华"字,象束苇之苣的光华。"华"在甲骨卜辞中主要是指一种祭祀名称,其异体或加意符食、酉、皀,或加注声符"往",可以读为"饷",是一种对祖先的馈食之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束苇形这一字形还可用来表示"束",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莤",即以此为意符。

  • “颁(编)益(佾)韶”与殷商古乐——兼释“弦”

    作者:孙广明 刊期:2010年第04期

    认证前贤说"■"以及"■、■"诸异体为古乐曲"韶"字初文,并申述构形本旨。陈邦怀先生说"从八从鱼"之"■(颁)"字,卜辞中大多数情形读如"编",编排演练义,而非颁赐之"班"。甲骨文短语"■"读为"颁(编)益(佾)韶",义为每八人一列编排演奏韶乐。依据卜辞史实,证以传世典籍,对殷商时期王室演奏的六种古乐"韶"、"商"、"祈"...

  • 殷商起源于保定西部安阳盆地考

    作者:王天峰 刊期:2010年第04期

    殷商起源于河北省顺平县安阳镇所在的安阳盆地,殷祖契的封地商在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漳河流域。殷祖契居于安阳盆地,其子昭明以此为根据地,沿太行山东麓南下,首先到达邢台市泜水南岸今邵明村附近古称砥石的地域。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开发,昭明以此为跳板继续南下,到达商地。昭明子相土经营商地,并东征古渤海之外,即古大野泽周围的鲁西南、豫东区域...

  • 夏族起源、活动区域与禹都阳城探索

    作者:陈隆文 刊期:2010年第04期

    夏族兴起於河济之间、禹都阳城在河南濮阳的说法均不正确。夏族兴起应在伊洛流域,禹都阳城在河南登封。

  • 齐国铜器铭文分期研究

    作者:张俊成 刊期:2010年第04期

    齐国金文从字体、书风的特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期为春秋早期至春秋中期早、中段,二期为春秋中期晚段至战国早期,三期为战国中晚期。

  • 郑邕墓志铭考——兼论荥阳郑氏祖茔在开封

    作者:张武军 刊期:2010年第04期

    自韩灭郑后,郑国宗族散居于陈、宋之间,并"以国为氏",是为郑姓起源,至魏晋时期确立了以荥阳为郡望的著名门阀士族地位。开封之名始于郑庄公所筑"启封"城,西汉因避景帝刘启讳而更名开封,魏晋设置荥阳郡后开封隶荥阳。自西汉大司农郑当时以降,以荥阳为郡望的郑氏多以"荥阳开封人"自居,并寻求叶落归根,葬于开封。郑邕墓志的发现,更为此提供了...

  • 梁惠王河东河内移民说辨正

    作者:崔建华 刊期:2010年第04期

    以往对梁惠王所谓"河东"的理解存在以今况古的方法错误。战国时代有两个河东,晋西南之"河东"源自秦人,魏人称此地为"西河"。梁惠王与孟子同属东方人,他们所谓的"河东"处于同一个话语体系中,应当指兖州之"河东"。

  • 《表记》《缁衣》引《诗》考

    作者:任树民 刊期:2010年第04期

    《礼记》当中的《表记》和《缁衣》两篇共引《诗》42处,呈现出量大而广、反复引证以及喜引《风》《雅》的引用特点。引《诗》过程中,方法多样,本义、喻义、断章取义,交织运用,为后世文学用典开辟了道路。

  • 《全宋诗》重出作品21首及其归属

    作者:常德荣 刊期:2010年第04期

    文章辑录《全宋诗》重出作品21首,并对其归属做了考辨,对《全宋诗》的进一步完善,庶几可献杯薪之力。

  • 《安阳好》作者考辨——兼论宋代风土组词

    作者:刘秋彬 刊期:2010年第04期

    《全宋词》初版将《安阳好》九首中归于韩琦,再版置于王安中名下,从文本角度解析,《安阳好》非韩琦所作,归属于王安中是可信的。《安阳好》属风土组词,何谓风土组词:首先有明确的地域指向;其次吟咏内容为地方风土,包括景观、风俗等;再次以组词形式出现(三首以上),或非一时之作,但词人以同调或异调创作数阕。宋代风土组词多咏南方风土,以令词...

  • 宏襟宇内而发其才情——兼论桐城派理学思想的“流变”与对古文的价值“定位”

    作者:吴宝成 刊期:2010年第04期

    桐城派作为清代作家最多,影响亦是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有人据方苞标举"学行程、朱之后,文章韩、欧之间"的人生导向,据此分析桐城派在学理上是墨守程朱理学,在古文创作上亦是因袭韩欧古文之法。笔者拟从桐城派兴衰的发展轨迹分析,明显地看到桐城派在发展中的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在程朱理学单纯以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又能积极地开拓创新,...

  • 晚明吴江叶氏三女之戏曲因缘

    作者:孟羽中 刊期:2010年第04期

    吴江叶氏三女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养育于晚明江南良好的戏曲生态之中。《牡丹亭》、《鸳鸯梦》、《钧天乐》三剧,或是其阅读对象,或为其搦管脚本,或出于后人敷衍附会之作,在不同层面展示了三女与戏曲颇多因缘。观此三剧,参互联系相关诗文背景,可知三女淡然于俗世情爱以及慕求山隐、浮生若梦之思,兼晓清初尤侗对叶小鸾的追慕和错描。

  • 京师大学堂诗人群与近代宋诗运动

    作者:杨萌芽 刊期:2010年第04期

    清末数年,同光体重要成员陈衍、陈宝琛、郑孝胥活跃于北京,他们身边因亲缘、地缘、学缘关系聚集了一批热爱宋诗的年轻人,随着这批年轻人的加入,同光体重又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这其中尤以京师大学堂诗人群为代表,其主要代表为梁鸿志、黄濬、朱联沅、林庚白、胡先骕、汪辟疆、姚锡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