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新中医 舒郁胶囊治疗血管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 【正文】

舒郁胶囊治疗血管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乐军 邵凤扬 李玉梅 肖辉 宋斐 刘晓丽 周永媛 许运堂 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 江苏连云港222004
血管性抑郁   中医疗法   舒郁胶囊  

摘要:目的:观察舒郁胶囊对血管性抑郁(V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60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阳性平行观察。治疗组30例,服用舒郁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同时服氟西丁胶囊安慰剂,每次1粒,每天1次。对照组30例,服用氟西丁胶囊,每次1粒,每天1次,同时服舒郁胶囊安慰剂,每次3粒,每天3次,连续治疗8周。于服药前、服药后4周、8周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和全血5-羟色胺(5-HT)、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测定。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4周、8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MMSE、CG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MMSE、CG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N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全血5-HT、血清sICAM-1和sVCAM-1含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8周全血5-HT、血清sICAM-1和sv—CAM-1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舒郁胶囊治疗血管性抑郁有较好临床疗效,与氟西丁胶囊治疗效果相当,且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全血5-HT含量、血清sICAM-1和sVCAM-1含量有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