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省级期刊

Mathematics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杂志简介:《小学数学教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42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集课标、课改在线、课例评介、案例透视、教学频道、教研视窗等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8-8989
国内刊号:21-1426/G4
全年订价:¥ 228.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被引量:3199
H指数:15
立即指数:0.01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742
  • 教坛新秀

    刊期:2011年第11期

    郑珠亮老师,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师院附属小学。福建省宁德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宁德市教坛新秀。任教以来,郑老师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依靠学校团队、教师同伴的支持与帮助摸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秉持"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课"的质朴理念,

  • 数学课堂提问要把握好的几个“度”

    作者:林模忠 刊期:2011年第11期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课堂教学手段,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效率不高、形式单一、范围狭窄、偏重知识性提问、忽略学生的思维参与等诸多问题。优化数学课堂提问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提问要把握好"精度"。课堂提问首先是"问点"要精,即要选择在何处问才最有效。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地提问只会...

  • 关于有效实施“统计量”教学的思考

    作者:李晓梅 刊期:2011年第11期

    统计量的教学在课程改革之前与课程改革之后有很多大的变化。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有关"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中只涉及了一个统计量"平均数"。而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中涉及了三个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位"。由于"统计量"的教学在内容...

  • 回到思维原点 感悟数学本质——“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实践与探索

    作者:于江美 刊期:2011年第11期

    一、缘起"3的倍数的特征"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以往,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们基本上都将着力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上。后来,在一次偶然的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片断:学生掌握3的倍数特征之后,教师出示小棒图,演示说明为什么3的倍数要看"各位数字之和"。这个环节的处理让我眼...

  • 把握,从课堂开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字诀”

    作者:朱红伟 刊期:2011年第11期

    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名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也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把握自己的数学课堂。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一、把握一个"适"字"适"的词义主要意思有切合、相合;舒服;刚巧;等等。我们常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同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这个"适"字显...

  • 尊重个性差异 实施因材施教

    作者:冯崇和; 罗光姚 刊期:2011年第11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一班级学习的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差异的课堂也是不现实的。在教学中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是每位教师都应遵...

  • 挖掘课堂教学资源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作者:于青 刊期:2011年第11期

    所谓数学素养,是指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以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等方面。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过程是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能力...

  • 处处留心皆有“声”——谈低段儿童数学语言多样化训练

    作者:张理平 刊期:2011年第11期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只有借助语言表述,才能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会做不会说、想说不会说的现象,常常是教师问一句,他答一个字。针对这种现象,教学中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张玉煅 刊期:2011年第11期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有幸参加我县教工委对基层小学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每到一所学校,调研组都进行听课和抽考。从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以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如计算方法、技巧与速度等现在很少提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学生计算的速度及正确率普遍下降。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

  • 利用动态操作 促进思维发展——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操作活动的思考

    作者:苗东军 刊期:2011年第11期

    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设计用小棒或硬纸条等摆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但由于教师对知识本质的把握、操作活动设计、交流反馈中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存在差异,活动效果会大不相同。根据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对"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能否围成三角形"的判断分歧较大,是活动的难点,只用实物操作很难让学生做出准确判断。那么,如...

  • 小学生已有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是”与“非”

    作者:朱玉华 刊期:2011年第11期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经验的利用、唤醒、激活、提取、链接、提升、调整、矫正的过程,是用自己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有关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

  • 对“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分析能力培养的思考

    作者:郑秀忠 刊期:2011年第11期

    新课程把"解决问题"的内容分散到各个知识点和练习中,寓问题于生活,倡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这却造成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片面地放大学生生活经验的功能,过分强调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在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时也要冥思苦想,甚至束手无策。那么在"解决...

  • 多维开发习题资源 着力提升训练品质——以二年级乘法练习题的处理与运用为例

    作者:潘建军 刊期:2011年第11期

    学生对任何一个数学新知的学习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依靠例题建构,也需要通过习题来不断巩固与完善建构。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的处理不但包括对例题的处理,也包括对习题的处理。对习题的处理是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在新授课中,一个新知识点的掌握要靠习题来分层巩固;在练习课中,对习题的处理更是...

  • 巧设非良构问题 构建开放式课堂

    作者:余光明 刊期:2011年第11期

    开放教学是指以知识为载体,以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而非良构问题即非常规问题,它具有多解或无解的特点,它可以有多种评判答案的标准,是构成开放式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如何巧设非...

  • 关注学习起点 生成精彩课堂——“1~5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肖捷文; 仇光伟 刊期:2011年第11期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快乐的校园"信息窗1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