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 “听”得见的城市:晚清上海的钟声与感官文化 【正文】

“听”得见的城市:晚清上海的钟声与感官文化

作者:季凌霄 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报刊(媒介)史书写”团队
钟声   听觉方式   感官文化   城市感知   听觉现代性  

摘要:论文从19世纪下半叶在租界上海出现的钟声切入,讨论围绕钟声而形成的听觉感官文化。钟声蕴含着城市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故而当时的出版物采用了写实的再现“框架”对之进行说明,同时记录下时人听取钟声的心智反应与身体倾向。钟声的听觉过程涉及听、看与知。例如火警钟的听觉过程是在听、看和钟声-城市地理知识之间的不断回返。在此过程中,人们对城市展开了地图式的抽象与理性的体认,借由钟声获得感知城市的新的视点;城市作为行动者,亦通过钟声将其合理化的机体展露出来。与此不同的是,传统城市的钟鼓声所关联的听觉方式总是包含着对身体安置的规定,将感知与行动引向边界城市中的具体地点。物质性的城市、钟声与听觉感官文化是同构的关系。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