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杂志简介:《新闻爱好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2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主管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003-1286
国内刊号:41-1025/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51
复合影响因子:1.31
总发文量:5069
总被引量:11338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2.9512
立即指数:0.087
期刊他引率:0.8416
平均引文率:4.7652
  • 穿越新闻真相的秘思

    作者:刘建明 刊期:2016年第12期

    对新闻真相的研究目前不仅缺乏系统的理论,而且多把新闻背后的真实误认为新闻真相。新闻真相是新闻活动的秘思地带,总被朦胧的错觉所覆盖。作为新闻事件的本质、内幕或整体面貌的内在事实,常被假象或非本质的真相所遮掩。许多记者尽管枉排真相秘思的乌龙,却不知如何确定和抓取新闻真相。如果把新闻真相类型化.让每种新闻真相的特征显露出来...

  • 从4G、5G到未来的光子计算机——传播科技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力丹; 陈少娜; 高璐 刊期:2016年第12期

    研究通信技术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学界和业界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文章结合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回顾目前4G技术对社会结构和社会传播形态的影响,探讨未来5G技术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展望光子计算机对社会结构的革命性影响。作者认为,学界应从宏观和中观的视角,讨论各种新传播介质和形态如何在互联网的整体层面“重构”...

  • 私人事件传播中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博弈——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

    作者:张朋华; 靖鸣 刊期:2016年第12期

    伴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变,议程设置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对媒体关于私人事件传播的议程设置进行探究发现,私人事件在公共空间传播过程中.私人议题会由私人属性向公共属性转换。网络媒体和公众在关注议题私人属性方面形成共振。传统媒体关注私人议题的公共属性。与公众议程存在断裂。在公众议程处于强议程的背景下...

  • 新媒体环境下祭礼仪式的转型与国家共同体建构——以国家公祭网为例

    作者:张兵娟; 王闯 刊期:2016年第12期

    新媒体环境下祭礼仪式正在发生转型,国家公祭网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于2014年7月6日正式上线的。它看似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却是承载社会共同记忆的历史“博物馆”,公民可以在线参加国家公祭仪式,并在其中接受南京大屠杀历史知识教育,重塑社会集体记忆。此外,国家公祭网更是一个提供平等对话的公共领域,帮助公民表达爱国情感,并对...

  • 网络空间四大治理体系的理念与共识解析

    作者:侯欣洁; 王灿发 刊期:2016年第12期

    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不同国家和政府间组织,不断地把对网络空间的治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形成了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四大治理体系,虽然这四大治理体系在治理路径与理念方面存在差异,其实质反映了先发性优势和国际影响力的博弈状态,但在网络空间治理的战略性地位认同、运行主体、治理领域和框架方面存在着共识与合作的基础。

  • 谁主融合:媒体融合的话语博弈

    作者:靳戈 刊期:2016年第12期

    媒体融合起源于一个新闻学的假设,但由于传媒研究者、传媒实践者和传媒管理者的不同立场,关于如何认识媒体融合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出现了围绕同一个主体的话语博弈。这种话语的博弈给媒体融合这一话题带来了极大的张力,同时也反映了传媒领域不同参与者的利益差异。他们都站在各自的立场,按照自己的逻辑解释媒体融合,并以此争夺关于传媒发展...

  • 数据新闻:源流追溯、邻域及概念辨析

    作者:秦艺轩; 张淑华 刊期:2016年第12期

    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一种新兴的新闻生产形态,它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通过可视化和交互性的方式为受众呈现新闻事件。数据新闻起源于计算机辅助报道和精确新闻,大数据新闻是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视化和交互性、新闻叙事是数据新闻的三要素,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邻域概念的关键。

  • 反向社会情绪:舆论引导的靶标——以“山东非法疫苗案”和“雷洋案”为研究对象

    作者:王一岚 刊期:2016年第12期

    情绪是潜在的意见,也是某种社会问题的征兆。如今,互联网不但是公共信息的集散地,也是公众参政议政的主要平台、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当“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取代传统主流媒体.成为公共事件的最大信源和舆论生成及扩散的强大栽体,社会情绪和舆论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被重构。反向社会情绪在舆论的生成、扩散及流变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和突...

  • 新媒体书写与传统作家“立言不朽”观念的转型——以莫言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褚金勇 刊期:2016年第12期

    新媒体形式的推陈出新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书写方式,同时也在重构着传统的书写规则和书写观念。在既有的新媒体书写转型研究中,学界过度重视书写方式演变的特点而忽略了个体在书写转型中的心理感受。莫言“微博无意义”的言论争议.看似是一个小问题,却反映了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书写方式的转变和书写价值标准的重构,考问了传统作家“...

  • 电视访谈节目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播

    作者:刘禀诚; 刘海明 刊期:2016年第12期

    电视访谈节目以其强烈的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受到大众的喜爱.它作为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为受众知晓、领悟,必须借助有效的传播策略:话语的互动化、话语的功能化、话语的去雕饰化、话语的理论化与实践化、语言的口语化。

  • 颠覆与重构: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作者:王欢 刊期:2016年第12期

    当前,我国网络视频产业持续较好的发展态势,尤其在自制内容领域,对传统电视媒体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爱奇艺出品的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网络综艺节目样态,在节目理念、定位、风格方面进行了颠覆性创新。其良好的发展态势引起了广泛关注.给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 试析双微社交功能的差异性定位

    作者:刘坤 刊期:2016年第12期

    微博与微信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两种社交工具,但两者却在其社交功能上体现着较大差异。微博提供的社交范围可以覆盖全体网民,其平台完全开放。联系人可以与任何人建立联系,但这种联系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完全掌控在当事人手中;微信则更多地被用于熟人间的联络与沟通,其较为严格的好友申请限制决定了微信并非联系人建立关系的...

  • 新闻教育要面向社会培养公共传播人才——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

    作者:毛思璐 刊期:2016年第12期

    一、接纳变革。判断力与洞察力使专业的记者无可替者: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着传统新闻业,在您看来移动网络是如何影响传统媒体的?

  • 聂树斌案异地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靖鸣; 单奕 刊期:2016年第12期

    2016年12月2日,聂树斌强奸杀人一案经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审理宣判其无罪。自2005年以来,各地新闻媒体实施的异地监督在聂树斌案最终审理宣判其无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媒体异地监督的变迁以及异地监督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聂树斌案异地监督的实践和效果认为,因人为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影响使本地舆论监督有所缺...

  • 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浮躁的现象及治理

    作者:冯皓 刊期:2016年第12期

    新闻真实是个老问题,但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已成为全球新闻界的共识。但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也衍生出了一些新的现象或问题。那么,面对社会媒介化和媒介社会化,能否实现新闻真实?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新闻真实?如何才能真正回归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本位?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要牢记自己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