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杂志简介:《新闻爱好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2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主管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003-1286
国内刊号:41-1025/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51
复合影响因子:1.31
总发文量:5069
总被引量:11338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2.9512
立即指数:0.087
期刊他引率:0.8416
平均引文率:4.7652
  • 新闻学研究的最高奖项——记第六届吴玉章新闻学奖评奖活动

    作者:易耕 刊期:2012年第12期

    2012年10月3日,第六届吴玉章新闻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行,陈力丹的《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胡泳的《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林爱珺的《知情权的法律保障》、吴廷俊的《中国新闻史新修》、王润泽的《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等五部学术专著获奖。

  • 我们需要怎样的媒体人

    刊期:2012年第12期

    最近网络上有两个媒体人比较火,一个是在杭州打车被宰的香港卫视执行台长杨锦麟,一个是资深调查记者纪许光。前者因为在微博上的一通牢骚得到了杭州市副市长的"慰问"而引起了网民的争议,后者则因为在微博上曝光不雅照"秒杀"了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而引发了人们对调查类记者的关注。

  • 知情权:具有宪法地位的基本人权——《知情权的法律保障》的学术创新与理论贡献

    作者:林爱珺 刊期:2012年第12期

    几个月前还对吴玉章奖懵懵懂懂,真没想到能获此殊荣。这份奖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点意外、也有惊喜,更是一份激励。感谢吴玉章基金会的辛勤工作,也感谢所有对此书做出贡献的师长和学友。

  • 走出新闻史研究的“学术内卷化”

    作者:吴廷俊 刊期:2012年第12期

    拙著《中国新闻史新修》(200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能够荣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是广大读者和评奖委员会的评审专家抬爱的结果,我首先感谢他们。

  • 众声喧哗的时代到来了

    作者:胡泳 刊期:2012年第12期

    一种新的信息流动空间的出现 关于这本书,首先要从两个我在写书过程中亲身经历的故事谈起。 2006年,我在央视财经频道打造的一档全新真人秀节目任总编辑,第一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节目组中。《赢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2006年推出的一档创业选拔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对创业者进行海选,经过层层考核脱颖而出的5名优胜者,最终将获得由风险投资...

  • 创新是学术的动力和目的——《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的获奖感想

    作者:王润泽 刊期:2012年第12期

    知道自己的作品《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获得了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觉得自己很幸运。人文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如我一样每天沉浸在故纸堆中,爬梳、思考的人很多,都在认真做着自己的学问。而我的作品能获专家和人民大学出版社(后因我在台湾,材料不在身边而婉拒了)同时推荐,并获此殊荣,实在倍感荣幸。

  • “卓而不群”?

    刊期:2012年第12期

    2011年3月5日,《美术报》第20~21版刊有一篇介绍青年画家张立奎绘画成就的文章,黑体大标题十分醒目:"承古开今·卓而不群"。读者朋友稍稍留意便会发现,"卓而不群"有误,应是"卓尔不群"。

  • 从传播学角度看媒体对富二代的形象定位

    作者:陈亮 王永 刊期:2012年第12期

    腾讯网2010年关于富二代的新闻,大部分是负面报道,凸显的是富二代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奢侈、在情感方面的玩弄心理以及自大骄纵的性格。媒体选材的报道取向体现了受众的需求以及贫富差距等社会化进程,而其报道的导向也将影响受众对富二代这一社会群体的客观认识。媒介应当对其创造的拟态环境负责,对报道的选择进行均衡处理。

  • 灾害信息传播概念及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徐占品 刊期:2012年第12期

    灾害信息传播是指灾害信息的传递以及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要素的总和。灾害信息传播具有鲜明的内容限制,既包含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包含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静态要素。通过这个概念,可以发现:灾害信息传播是以灾害事件的发生为前提的;灾害信息传播既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也要注重社会效果;灾害信息传播是一个历史概念,这一概念的外...

  • 从受众心理浅议儿童动漫传播

    作者:张素华 张红 刊期:2012年第12期

    随着时展,儿童受众接触动漫非常普遍,受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儿童受众的心理特征,以及动漫对儿童的影响来探讨动漫传播措施,满足儿童的需求,提高传播效果。

  • 手机UGC——审美创造新舞台

    作者:张建 李益 刊期:2012年第12期

    3G技术带来了高带宽、高速率,大大拓展了传输渠道,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手机UGC"用户生产内容",不久的将来由用户生产出的这些"微内容"必将成为3G时代手机内容的重要来源。3G移动网络让审美信息的交换与流转变得十分方便,大大激发了人们审美创造的热情和主动性,自主、自觉、自由地审美化创造让人变成审美的人和具...

  • 封面人物·刘万永

    刊期:2012年第12期

    刘万永,《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高级记者。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1998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代表作:《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青年报》2010年"年度最佳记者"。

  • 从传播学角度谈微博的传播

    作者:曾毅 刊期:2012年第12期

    微博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成为备受关注的传播工具,140个字的简短表达符合人们碎片化的思维方式,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的及时迅捷的信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印证了一个微博时代的到来。当前,微博发展速度迅猛,我们必须在充分利用它的同时不断优化它,而如何对微博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监管,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

  •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传播

    作者:郭枫 刊期:2012年第12期

    互联网时代构建了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微博、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移动网络、SNS社区等新媒体的兴起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新媒体以其交互性、非强迫性、多元性、时空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宣传存在的一部分缺陷,在一系列公益事件中发挥出强大的宣传功效,其与公益的结合已成为趋势,而更多更好的结合方式则需要各公益主体在实践中...

  • 公共新闻理念下媒体公益的身份探索

    作者:刘荔 刊期:2012年第12期

    当下中国的公益事业进入活跃期,2011年"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的公益组织推到了风口浪尖,也为媒体参与并推动公益创造了条件。公益新闻接过民生新闻的接力棒,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各大报纸开辟了公益版面或是发行公益周刊,媒体圈的记者也开始投入到各项公益事业当中。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可以参与公益活动吗?它自身的优势又在什么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