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杂志简介:《新闻爱好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2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主管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003-1286
国内刊号:41-1025/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51
复合影响因子:1.31
总发文量:5069
总被引量:11338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2.9512
立即指数:0.087
期刊他引率:0.8416
平均引文率:4.7652
  • 扩展微博时代党报的舆论张力

    作者:苗秋闹 刊期:2011年第10期

    微博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以往被传统媒体忽略的信息得以传播,其所展现的观点和价值更加多元,社会舆论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微博的影响力呈几何式倍增的态势,其带来的“围观效应”深刻影响着舆论生态,在这舆论多元化的时代,特别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需要我们的党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发出权威的声音。

  • 关于全方位挖掘党报价值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王俊本 刊期:2011年第10期

    党报,顾名思义是政党的机关报,是宣传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的工具。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机关报。

  • 办好党报内参 当好决策参谋

    作者:雷剑德 刊期:2011年第10期

    《内参》是党报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公开报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内参》通过专送直报的方式,既可以直接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一个时期的社情民意,又可以随时揭露社会上一些不宜公开见报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参考。

  • 微博公共事件发生机制分析

    作者:王淑伟 谭园玲 刊期:2011年第10期

    2009年8月新浪启动微博测试以来,立刻激起了中国网民的参与热情。微博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公众使用微博信息、参与公共事件的行动也日益彰显出理性与成熟。2011年春节期间的“微博打拐”行动更是见证了微博在引发公共议题、激发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热情中的独特优势。本文分析了这次微博事件的发生、发展机制,并...

  • 滥用媒体公信力的电视相亲节目

    作者:佘世红 刊期:2011年第10期

    自从2009年12月湖南卫视重开一档新的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各大卫视都企图在相亲节目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为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继湖南卫视之后,江苏卫视开办了《非诚勿扰》大型相亲节目,安徽卫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等也紧随其后相继推出了相亲节目。

  • 地铁报的“明天”在哪里?

    作者:陶丽 刊期:2011年第10期

    1995年世界上第一份免费地铁报“Metro”在瑞典诞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地铁报作为一种新型的报纸种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广泛的影响。2003年上海出现了大陆地区的首份免费地铁报《I时代报》,这份由计算机报转型而来的地铁报曾一度引发关于国内免费报纸的大讨论。

  • 华语影视作品中记者角色形象的塑造

    作者:傅小朋 陈志强 蔡招娣 刊期:2011年第10期

    大众文化产品中记者形象及其再现方式是个重要却又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收集到的33部华语影视作品中44个记者角色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记者角色人口特征、外在特点、角色功能、人格特征以及工作表现五方面切入,发现华语影视作品通过外显、忽视、错位的框架机制模式化再现了记者形象。

  • 主流与非主流媒体中的新闻图片比较

    作者:徐洁玮 刊期:2011年第10期

    “读图时代”,就是一种强调以视觉为中心对新闻进行传播的时代。现在的你,只要置身于城市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眼睛几乎无时无刻不被各种图片所充斥。大到路边巨幅的广告图片.小到报刊亭中摆放的一份份报纸杂志上的新闻图片。

  • 由用户规模看青岛地域网站生存现状

    作者:董成双 高欣峰 刊期:2011年第10期

    地域网站的发展状况能充分体现区域互联网的发展水平,文章从用户规模的角度分析,认为青岛地域网站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中小型网站生存状况堪忧,值得关注。

  • 重庆卫视改版的“前因后果”

    作者:叶晶晶 刊期:2011年第10期

    重庆卫视2011年3月1日全面改版,宣布不播出商业广告,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提供公益电视服务。重庆卫视的改版在以商业运营为主的中国电视圈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从打破收视率束缚。恢复媒介公共本质;规范议程设置的导向,但需要关注不同人群差异化的需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但需重视内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标榜榜样的连锁效...

  • 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

    作者:周敏 杨富春 刊期:2011年第10期

    亚文化是一个群体或部落的文化,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青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对主流文化和文化权力的抵抗.开拓了自己的文化领域,赢得了文化话语权。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复杂的结构性转变,由此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中,我国青年亚文化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异彩纷呈。本文探寻了我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

  •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和成因

    作者:王仲贻 刊期:2011年第10期

    外宣翻译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的外宣翻译尚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分析了其成因。我国的外宣翻译事业任重而道远,只有各界齐心协力,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优化传播效果.将我国的外宣翻译推向新的高度。

  • 以“文人之心”著“呐喊”之文——单士兵先生的评论作品特色

    作者:马娜 刊期:2011年第10期

    单士兵的媒体素质 单士兵生于20世纪70年代,江苏淮安人,做过高中语文教师,后供职于重庆《潇湘晨报》、《重庆时报》等媒体。凭借多年对媒体的贡献,他2009年获得“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文体类年度人物奖)。

  • 美国纪录片《超码的我》分析

    作者:张红军 王鹏 刊期:2011年第10期

    《超码的我》是一部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影视纪录片,从《超码的我》的特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导演在拍摄社会题材类纪录片时更注重现实和效用。本文就《超码的我》的一些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

  • 《华豫之门》的成功与启示

    作者:燕丽芳 刊期:2011年第10期

    《华豫之门》化蛹为碟寻突变 《华豫之门》是2004年1月借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以“古今文化寻根,打开华豫之门”为节目宗旨.试图“在文化解析中发现河南.在谈古论今中塑造河南”,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视角.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