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

新天地杂志 省级期刊

New Horizon

杂志简介:《新天地》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52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封面故事、致敬最可爱的人、话题板、乐活族、敏感度、私房话、健康路、新史说、看世界

主管单位:光明日报社
主办单位:光明日报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3-7857
国内刊号:11-5523/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940
总被引量:55
H指数:3
  • 想念邓稼先

    作者:乙白 刊期:2005年第08期

    7月29日,是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的忌日,先生仙逝已经是第19个年头了。7月13日这天傍晚,先生的遗孀许鹿希、姐姐邓仲先来到邓稼先铜像前缅怀亲人。

  • 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离休支部赴西柏 坡、白洋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作者:徐智慧 刊期:2005年第08期

    2005年6月,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离休党支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和"雁翎队"抗日战场白洋淀。这次活动得到了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并在综合办公室和人事教育处的协助下得到落实。8日的清晨,天空一直下着小雨,道路泥泞,离休老党员的热情不减,大家都提前来到了出发地点,在所长助理、人事教育处处长薛秀清和支部书...

  • 菊坛有心人

    作者:叶文玲 刊期:2005年第08期

    20年前远居中原时,常有文友来访,也总会有人建议:走,到小叶家去"撮"一顿!那时的"撮"也真容易:10元钱便能买来两只大烧鸡;再有20元钱便置办得荤素满桌。是日,我正在文联开会,家里人报说有位故乡人来访,是位浙江戏曲界大家。一听大名我就呆了:沈祖安!我不能不惊喜。少年时,就在

  • 为天价集邮册亲父女对簿公堂

    作者:吕树龙 刊期:2005年第08期

    生父几十年后与私生女相认,为表示对她的歉意,送给她一本祖传的集邮册。没有想到这本集邮册竟价值几亿人民币。私生女迫于生计变卖集邮册被抓,生父及其家人此时又上门索要集邮册,父女二人为此对簿公堂,在金钱面前,亲情失去了分量……

  • 65岁学开车——平生最令我陶醉的事

    作者:赵玉英 刊期:2005年第08期

    65岁学开车,并且真的买车开上了路,让老教师赵玉英欣喜不已。在星级驾校——北京市公交汽车驾驶学校内,像赵玉英这样的学车的老年人还有许多。这所驾校自2003年建立"老年班"以来,已经有近500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这里实现了"驾车"这一人生梦想。

  • “爱同”与“敬异”

    作者:段存章 刊期:2005年第08期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养生之道有"四老"要点:老健、老伴、老友、老本。其中老伴的相处秘诀是:"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好一个爱同敬异。人是有个性的,爱好有同有异。陈立夫与老伴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相同爱好,尊重对方的异处。这样做,夫妻之间相同的爱好被双方尽心尽力维护

  • 不“凉”反而不正常

    作者:范敬宜 刊期:2005年第08期

    一直想就"人走茶凉"之说发点议论,但一潮虑,因为那时还在"台上",怕遭"站着说话不腰疼"之讥。现在角色转换,到了"台下",似乎可以"叟言无忌"了。"人走茶凉",是对炎凉世态的一种艺术概括。特别是阿庆嫂的一句"人一走,茶就凉"唱开之后,经常被人用来慨叹有些领导干部离退休之后处境的变化。常言道:"如鱼饮水,冷暖自

  • 话说“一碗汤距离”

    作者:尤福贵 刊期:2005年第08期

    日前有媒体报道,近年来上海悄然兴起了一种新型的择居观念。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提倡"一碗汤距离",即送一碗汤到对方家里尚有余温为最佳。这样的距离,既让老人感受到了天伦之乐,免受独居之苦;又让晚辈事受独立生活。子女能够就近照顾长辈,父母还可以帮助子女看家做事。特别是当一方有意外紧急

  • 从九龙车站的轮椅服务说起

    作者:殷毅 刊期:2005年第08期

    我和老伴已届望八之年,均为扶杖而行的苍苍老者。今年4月初,应香港亲戚之邀,前往观光。去时是来坐飞机,回程时想起京九铁路开通后,一直没有乘坐过,决定乘坐火车回家。亲戚送我们到九龙车站,因老伴患有足疾,不良于行,亲戚向车站检票口工作人员要求提供一部轮椅。工作人员拿起手机,通知相关人员,不一会儿,一个工作人员就推着一部轮椅出

  • 一位独臂老人的南沙中国魂

    作者:鲁晓纾 刊期:2005年第08期

    这是一位不同凡响的老人,他一直为证实祖国南海的领土权而做着鲜为人知的事情,直到生命之火燃尽。在他故去数年之后,他的所作所为仍以强大的时代精神感召着我们。——编者

  • 巴金和“志愿军”在一起的岁月

    作者:刘国林 刊期:2005年第08期

    今年是文学泰斗巴金老人101岁诞辰。斗转星移,抗美援朝转眼过去52年了,当年巴金曾在朝鲜战场下连队采访,他生活在战士中间,感同身受,进行了大量的英雄人物访谈和战地采访,写下了出色的报告文学和军旅文学作品。当年曾负责接待巴金的志愿军四○七团任组织助理的尹浩川,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以下文字根据尹浩川同志口述记录整理。

  • 八卦掌大师刘敬儒自述

    作者:华夏; 刘敬儒 刊期:2005年第08期

    一日,作者在北京陶然亭公园的一块空地上,见到一男一女两个外国人,正在向一个老师傅学习形意拳。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一对意大利的夫妻,年年来中国学习武术。再打听,教拳的师傅叫刘敬儒,今年68岁,是我国著名的八卦掌代表人物之一、武术八段。刘老师一生酷爱传统武术,他曾做过多位武术名家的徒弟,到了晚年自己却收起洋徒弟,以下是拳师刘敬儒的自述...

  • 闯入“雷区”的学者——记性学研究学者刘达临

    作者:庞兆麟 刊期:2005年第08期

    年逾古稀的刘达临,出身于上海书香门第。1949年他考入北京燕京大学新闻系。抗美援朝期间,他报名参军,投身战争,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20年后,正值""期间,他回到上海,在一家工厂搞宣传工作。因为念念不忘自己的学业,终于被调到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最早研究的课题是婚姻家庭问题,他觉得每个人的婚姻家庭都关系到社会乃...

  • 农村老汉成“翻译家”

    作者:张彦红 刊期:2005年第08期

    当兵入伍与俄语结缘今年73岁的王金德是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王户村人,1957年,王金德应征入伍,来到厦门陆军某部服役3年。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亲如兄弟,十分融洽,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俄语热",许多人纷纷学俄语。这期间,驻地中苏友好协会开办俄文夜校,每周有两天学习时间。王金德学习俄文的劲头十足,训练之余,他勤

  • 年逾花甲,成北京街舞明星

    作者:杜立平 刊期:2005年第08期

    在一般人看来,街舞是年轻人的运动,但在北京,却有一个年近60岁的老太太爱上了街舞,并且跳得不比年轻人差,她就是白淑英。人生量低谷时结识街舞白淑英今年58岁,出生在北京一个满族家庭,退休前是航天部510厂的一名检验员,年轻时她热情开朗,喜欢唱歌跳舞。在工作中结识了丈夫,19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