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术

新美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New ARTS

杂志简介:《新美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06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史学、现场、批评、思想

主管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国际刊号:1674-2249
国内刊号:33-1068/J
全年订价:¥ 388.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2217
总被引量:3933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8.625
立即指数:0.01
期刊他引率:0.9368
平均引文率:5.1592
  • 是谁返回了现场?

    作者:王澍 刊期:2019年第08期

    暑假里,去年已经毕业的我的博士研究生曾颖突然找我,说他已经联系好了学校出版社,要将他的博士论文正式出版,而且已经基本完成了校对,希望我给写个序。我当然觉得很意外,因为如果是建筑系的,是我的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这种事情一定会先问过我才会去做,毕竟博士论文已经是严谨的理论研究,是否可以出版需要慎重的考虑。曾颖在学院景观设计系任教,而...

  • 当代高密度城市的建筑要素 研究与教学

    作者:阮昊 刊期:2019年第08期

    当代高密度城市语境下的建筑是笔者一直以来教学研究与设计实践的主要领域,它主要关注随着国内外城市密度的不断加剧与人口的不断流入,高密度城市中的建筑研究与设计所应产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从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认为这以研究方向是国内主要建筑学本科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方向,所以近年来笔者所从事的本科生五年级毕业设计也以此作为最主...

  • 关于理想未来的重估

    作者:鲁伟; 何家欢(译); 李欣怡(译); 骆晶文(译); 邢思琦(译); 沈雯艳(译); 金真辰(校); 杨雋(校)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一来中国的想法缘何而生?相继在巴塞尔、米卢斯、斯特拉斯堡、杜塞尔多夫、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和巴黎等地生活和工作后,我在2001年同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G.studio,这是一家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建筑和城市设计事务所。我参与主持事务长达15年,直到2016年,我离开法国来到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干预下,我们的事务所以生态和低碳的专业知识,主持的项...

  • 从“另世界”到“2.5维” 2014年至2019年建筑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实验

    作者:戚山山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一教学起因我2013年归国,2014年开始教学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本科建筑毕业设计课程。如果讨论这几年来的教学过程和脉络,需要先说一下开启毕业设计的前提。在带毕业设计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国内建筑教育的一些现状,包括对于毕设的普遍态度。很多建筑学校大教学体系和课程架构的各方面问题姑且不论,大部份四—五年级毕设题目是在"做项目"—即...

  • 群建筑:台地/框架/屋顶 2018年度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

    作者:刘畅 刊期:2019年第08期

    建筑师伍重在晚年提出的“加法建筑”[Additive Architecture]中有这样一段诗意的文字以讨论大自然中某种“群体性”的特质。令伍重所着迷的这种自然的“群体”状态不只是一种视觉的表象更意味着某种自然的内在结构和本质。此时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急于探究伍重的“加法建筑”的具体形象,而如何将他在此文中所描述的某种具有自然有机“群体”状态...

  • 之间 建筑设计与教学的一种方法

    作者:黄明健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一当我们不再以静观而是采用动势的观点,我们建筑讨论的重点进入到了建筑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之中,不再被关在建筑形式的整体性之外。建筑设计是否可以从"之间"出发,从事物之间涌动的"无",创造出丰富的"有"?如果"无中生有"有可能实现,那么我们的创作将不再被禁锢在既定的本有之上,而是依附于正在发生的事物之中。带着这种期望,笔者在2018—20...

  • 建筑教学中的几何学实验 重新认识中国本土建筑学匠意

    作者:詹远; 阮昊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一西方建筑学中的几何学,及其在建筑教育中的作用西方建筑学有着完整清晰的体系与脉络,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几何学作为西方经典建筑学的基础与核心。几何作为一种工具,在西方建筑学的发展中不断改变着人类理解与描绘空间的方式。(一)通过几何理解和描绘空间在西方,几何的使用自有记录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

  • 一段关于后开放城市的对谈

    作者:杨寯; 鲁伟 刊期:2019年第08期

    我记得,鲁伟从2016年开始在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任教,而我则在一年后开始教学,刚好在我的博士论文写完以后。从那时起,我们就建筑教育的思想进行了多次交流。我们的交谈的地方发生在各种场合:去食堂的路上、在我或他家共进晚餐的时候、在火车上、出租车上、在彼此的教学讨论中,或者在某某讲座之后。我们的交流到现在还持续着,有一点可以确定的...

  • 香山帮建造的再阐释

    作者:汤恒 刊期:2019年第08期

    香山帮及其典籍《营造法原》是中国传统建筑营造的重要成就之一。然而,现阶段已有的对香山帮的基础研究基本上都是把它作为资料整理,把它作为一种匠作系统。如孟琳的《香山帮研究》,就是站在建筑史的角度来比较详尽的阐述香山帮的发生和发展脉络。与香山帮类似的匠作帮派,如福建帮和东阳帮,对于它们的研究同样限于从建筑史角度来考察。

  • 木构复兴 追寻营造的精髓: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毕业设计实验性教学回顾

    作者:王灏 刊期:2019年第08期

    2013年大暑前后,我与家人以及几位好友从上海出发游览了前童古镇,那时候古镇里大夫第还未被火毁坏,古镇素朴而灵韵充沛,我第一次对古镇的水系发生了好奇,这个改造了几百年的水系,全局服务于农耕社会的水利设施在村落扩张,河道改扩建的过程中不停演化,目前从白溪水库引渠而来的优质水源,围绕村落呈放射环状布置,捕捉了几乎所有村民的户外公共生活...

  • 形象与媒介 对建筑文本化中两个问题的思考

    作者:金龙强 刊期:2019年第08期

    建筑作为一种广义的构形活动将文化语境和自然效果联系在了一起;它建基于被特定社会所共同接受的文化前提。因此,建筑同样分享着内在于语言学的文化、规约系统、集体性、记号等概念;除了具体的社会因素和实际操作以外,建筑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一种泛文本活动;这是因为建筑中存在着类似文本理论中的个体与集体、文本的形成与阅读、主体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