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

雪莲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雪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5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西宁演义、经纬人生、笔走由缰、羌笛新韵、情动于衷、西海钩沉、话文品艺

主管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671-5985
国内刊号:63-1053/I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5084
总被引量:235
H指数:5
  • 妈妈永远不结婚

    作者:刘涛 刊期:2017年第07期

    1981年5月的那个早晨,当冯蕙从垃圾箱里抱出那个襁褓中的婴儿,她突然就有了触电的感觉。那一年,冯蕙二十三岁,是个大姑娘,那一刻,冯蕙陡生出一股已婚少妇才有的浓浓的母爱。

  • 阿伊的十字架

    作者:陈东亮 刊期:2017年第07期

    那天晚上,我在租来的小屋里,本想敲打完那篇恐怖小说换点稿费,但脑子里满是阿伊。她身影模糊,似乎坐在楼顶边上晃荡着双腿,远远扭头朝我看。我有恐高症,上了楼顶就会双腿颤抖。但我仍习惯想象这些场景,并变成文字。手是被脑子控制的玩意,我敲打出满屏的“阿伊”,72号字。

  • 状如柳叶弯弯刀

    作者:青梅 刊期:2017年第07期

    风从山上吹下来的时候,好象被顺便灌了沉重的铅,吹到石头屋就吹不动了,围着石头屋打着转儿呜呜地喧叫着,仔细听象是一个人在哭。天暗了下来。王大娘站在门口,望着外面黑漆漆的夜色出神。石柱老爹失踪了,几天来,她不吃不喝不睡,就这样一个姿势地站在门口出神。也是奇了怪了,石柱老爹在时,她都是早早就关上屋门,说是怕山里的那些动物们...

  • 李万华散文三题

    刊期:2017年第07期

    扁都口,这是一个峡谷,更是一个关隘。一个是它的自然成因,另一个,是它曾经存在的价值。我们总是喜欢把事物的存在,和价值联系起来,似乎唯有如此,才做到了物尽其用。细细思及,原因无非是万物为我所有的观念作祟。这一种偏颇认识,由来实在已久,如若革除,需要种种动荡。扁都口将祁连山脉从中间切割开来,这一手法有点突兀,又有点居心叵...

  • 身体发肤

    作者:王国华 刊期:2017年第07期

    长幼尊卑的牙齿 满嘴的牙齿,看上去整整齐齐,不分彼此,其实它们也有长幼尊卑的。虽都随着主人的成长而长成,却因位置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自然而然形成了阶层。门牙最尊贵。别看它大大咧咧把守着交通要道,以为它要怎么样似的,那不过装装样子。门牙并不干什么活儿。你见谁天天用门牙嚼东西?除非他是兔子。门牙的职责就是长得好看。因为位...

  • 河水流过的村庄

    作者:徐祯霞 刊期:2017年第07期

    我家住在一个丁字路口,端直上去是高垣,左拐是西川,顺着两条路的方向是两条河,两条路在我家门前汇成一条路,两条河在我家门前汇成一条河,这条河绕着我所在的村庄流过,形成一弯新月,将村庄紧紧地环抱在其中。

  • 星与河

    作者:徐东 刊期:2017年第07期

    有一天晚上,我梦到牙突然变黑了,用手一摸,竟粉沫般掉落,还有了个黑洞。醒来时内心惶恐不安,觉得家里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打电话到家里,母亲说,你姥娘走了。你离得远,没告诉你。今天发丧。我们那儿把外婆叫姥娘。姥娘活到了九十岁,算是高寿了,因此母亲没有显得太过悲伤,我听到这个消息也没有太难过。

  • 老母亲

    作者:罗张琴 刊期:2017年第07期

    火车,一路向北,开往京城。离睡觉还早,想看书。可我显然静不下来。对面下铺,那个老母亲一路都在自说白话,我时不时滑进一出没有和声的独角戏里头。

  • 天空下

    作者:郭建强 刊期:2017年第07期

    在叫你 在叫你在叫你在叫你穿过兴隆巷法院街莫家街市场和行政楼和艺术馆和一个在记忆里开合着不同隐喻的窗口,

  • 寂静的轰鸣(组诗)

    作者:刘大伟 刊期:2017年第07期

    北斗七星 天幕中,那把最大的勺子 落在了地上 且不断嵌入生活的岩层

  • 诗三首

    作者:毛晓天 刊期:2017年第07期

    木兰花慢——无限江山 问曾否领略,离是愁,还是欢乐,无端踌躇难说,几番人生风雨,多少高山水阔,大江东去浪未尽,心潮磅礴。

  • 吉木乃北沙窝的黄昏与落日

    作者:李文强 刊期:2017年第07期

    沿着省道229线向吉木乃县城北部的方向走,被尘土飞扬的视野遮挡的路线开始一点点开阔起来,随着映人眼前的沙漠色调渐次的变化,深处大戈壁里的北沙窝生态区便慢慢地张开它多姿多彩而又刚劲的面容,并且以一种雄性的壮美景观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 终南山居

    作者:史飞翔 刊期:2017年第07期

    紫阁山号称“终南第一山”。山势俊秀,景色绝美。李白、杜甫、白居易、韦应物、岑参、贾岛、张籍当年都曾隐居于此。正是因此位于紫阁山的紫阁峪便被誉为是“隐士的天堂”。追寻着先贤的足迹,遥想着当年的草木定也是葱茏长青,空气中定也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 走在河流旁的狂人

    作者:王克楠 刊期:2017年第07期

    少年时代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往往感到心悸和恐怖,那个受迫害狂的形象栩栩如生。一想到狂人对于吃人者的恐怖,想到鲁四老爷在吃人前发出的哧哧的笑,每根汗毛都要竖起来。坟地、吃人和坟地里的乌鸦,构成了鲁迅小说里的常见的景象,也构成孩子阶段不敢读鲁迅的一个理由。不知道原本富饶的田野,怎样就无可阻拦地荒芜了呢,干枯的蒿草,...

  • 窑洞的记忆(外一篇)

    作者:胡宗统 刊期:2017年第07期

    很久以前,大风从遥远的北方把黄土吹到西北高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是就形成了这广袤的黄土高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黄土高坡上发明了土窑洞,《诗经》中就曾有“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的吟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居住在窑洞里,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与这窑洞相依为命。它不但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更成为人类掘土而居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