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杂志 省级期刊

Home Darma

杂志简介:《戏剧之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410/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关注、戏剧研讨、音乐研究、影视论坛、舞蹈世界、教育天地、文化广场、剧本新作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7-0125
国内刊号:42-1410/J
全年订价:¥ 7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2
总发文量:43072
总被引量:20882
H指数:24
立即指数:0.0133
期刊他引率:1
  • 好好守住自己那点儿感受——沈虹光谈《临时病房》

    作者:石岩 刊期:2010年第12期

    好好守住自己那点儿感受 5月26日晚,话剧《临时病房》在北京北兵马司剧场首演,拉开第八届中国戏剧节“都宝”杯小剧场演出季活动的帷幕。

  • 艺妙德馨,霞彩纷呈

    作者:刘永泽 刊期:2010年第12期

    选择珞珈山脉,选择武大人文学院来举办沈虹光剧作研讨会,我觉得是太恰当不过了。沈虹光主席作为出生在中国现代戏剧发祥地的南通,也就是南通人,她的少年时代却是在武大这座百年名校的学养下长大的,她和陶德麟校长是邻居,也得到过很多大师的熏陶,所以,今天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举行研讨会,我觉得有很好的寓意。

  • 沈虹光剧作的文学精神——浅析话剧《临时病房》

    作者:朱莎莉 刊期:2010年第12期

    话剧《临时病房》是著名剧作家沈虹光继她的《同船过渡》和《幸福的日子》之后的又一力作。记得该剧2004年3月初试演时我有幸先睹为快,当天晚上的演出是在湖北财经专科学校的礼堂,除了少数领导及文艺界人士之外,绝大部分观众是该校的学生。不想,

  • 以普通、平实震撼人心——关于沈虹光话剧创作特色的对话

    刊期:2010年第12期

    朱广祺:我是一个话剧导演。作为一个导演要感受剧本、分析剧本、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我毕竟不是搞戏剧理论研究的,所以不大擅长于条分缕析,更谈不上鞭辟入里。今天咱们谈沈虹光的剧本,尽管前些年我有幸参与了她的《临时病房》的导演工作,

  • 关于《我的父母之乡》的通信

    作者:冯天瑜 刊期:2010年第12期

    虹光君如唔: 拜阅剧本《我的父母之乡》,如沐春风,感觉甚佳。此类以"不忘国耻""、救亡图存"为题旨的作品不少,但多有"主题先行"之弊,尊作则未入窠臼,生活气息较浓,有感召力。以冰心这位出身海军世家,

  • 答谢词

    作者:沈虹光 刊期:2010年第12期

    感谢二字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在武汉大学开这样一个研讨会,我很心虚。因为武大最知道我的底细。我幼年就进了武大,但在学习的阶梯上却只把幼儿园读完整了,小学爬升到五年级,就被一个剧团诱惑蹦蹦跳跳好玩儿去了。

  • 楚剧《大别山人》暨李道国音乐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叶剑新 刊期:2010年第12期

    2010年10月16至17日,由湖北省文化厅、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主办、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承办的"楚剧《大别山人》暨李道国音乐作品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李道国现任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是在湖北本土成长起来的戏曲音乐家,

  • 相约戏韵世博

    作者:刘慧文 刊期:2010年第12期

    2010上海世博会不仅是展示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科技的一次盛会,也是展现现代中国成功与进步的盛会。为了充分利用这个良好的舞台展现湖北独特的文化风采,楚天新闻台积极参与了由上海戏剧曲艺广播倡议的《世博会·戏博会》特别节目。从5月初相聚上海的开播仪式,

  • 昆曲走向现代的实例——从高濂到新版《玉簪记》

    作者:董睿 刊期:2010年第12期

    一、《玉簪记》由来 《玉簪记》题材取自民间传说,《古今女史》说:"宋女贞观尼陈妙常年二十余,姿色出群,诗文俊雅,工音律。张于湖授临江令,宿女贞观,见妙常,以词调之,妙常亦以词拒。后与于湖故人潘法成私通情洽。潘密告于湖,以计断为夫妇。"后来,这个故事被编成小说、

  • 心路——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创演《生命童话》记略

    作者:江鸟 刊期:2010年第12期

    一批怀揣大学文凭的花鼓戏演员,一群幸运的年轻人,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在剧团温暖的怀抱中,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演绎了一段属于剧情、也属于他们自己艺术经历的青春故事。尽管他们羽翼未丰、肩膀稚嫩,但他们心无旁骛,勇敢地迎接挑战和考验,终于走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填补了花鼓戏发展历史的某些空白。

  • 再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作者:胡应明 刊期:2010年第12期

    十多年前,就历史剧创作中"史"与"剧"的关系问题,我在《剧本》月刊(1995.8月号)发表了《摭谈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一文。文章开宗明义提出"戏剧本体"涵容"历史",历史真实最终必定消融、沉潜于戏剧本体中而经由艺术真实体现出来;并辅以四个子题加以阐述,其分别为"驰骋想象,

  • 沈云陔与《杀狗惊妻》

    作者:高翔 刊期:2010年第12期

    沈云陔(1905~1978)男,湖北新洲人。楚剧青衣,沈派创始人。少年时在乡间学艺,艺名"十岁红"。1919年加入职业花鼓戏班,1921年受聘于汉口春仙班,1927年参加楚剧演员训练班,1938年参加歌剧演员战时讲习班并组建问艺楚剧宣传二队入川。1946年秋率队返汉与美成戏院、建艺楚剧团合并组建问艺楚剧团。

  • 写戏心得

    作者:刘锦云 刊期:2010年第12期

    一、北京人艺的创作 谈到北京人艺的创作,就要提及于是之是如何组织我们写戏的。当时,我们在北京人艺进行创作时,拥有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心态。那时候,于是之、英若诚和我们在谈到剧本时,不拘于形式,也不会想这个戏要获得什么奖。我感觉,武汉人艺在创作、

  • 20世纪无调性表现主义歌剧——《沃采克》

    作者:刘智强 刊期:2010年第12期

    贝尔格不仅继承了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还继承了他的表现主义风格。《沃采克》是贝尔格张扬表现主义歌剧的力作。《沃采克》采用了自由无调性,但并没有排除传统形式和体裁,其中包含着29个变奏的帕萨卡利亚、一首舞蹈组曲和一首狂想曲。最初《沃采克》(Woyzeck)写作于1837年,是19世纪毕希纳尔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遗作。贝尔格于1918—1921年完成了...

  •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戏中戏和卞之琳的诗译

    作者:彭建华 刑莉君 刊期:2010年第12期

    "戏中戏"是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也许"戏中戏"更适宜容纳异质的或者杂糅的戏剧成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戏中戏"是比较成熟的,主要是使用了双行诗体。虽然有明显的时代误解,卞之琳的诗译严谨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这一独特的"卞之琳式"翻译,对白话新诗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