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Theatre Arts

杂志简介:《戏剧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0/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戏剧史论研究、戏曲史论研究、现当代戏剧、导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影视艺术、戏剧教学研究、经典新探。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国际刊号:0257-943X
国内刊号:31-1140/J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5
复合影响因子:0.57
总发文量:1125
总被引量:3981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133
期刊他引率:0.8
平均引文率:8.3333
  • 中国近代“戏剧”概念的建构(下)

    作者:夏晓虹 刊期:2017年第06期

    近代西方(包括借途日本)戏剧观念与演出形式传入中国后,“drama”如何与中国本土的传统语汇相调和,生成新的概念体系,具有了现代意涵,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所谓“近代”,在这里指的是晚清至五四,具体为1820—1920年代。而西方“drama”的中国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西学输入、文类重构、戏剧/戏曲改良、新剧出现、关于旧戏的评价等...

  • 曹禺剧作与延安“大戏热”

    作者:高明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世纪40年代初期,以曹禺名剧《日出》的上演为开端,延安掀起了“大戏热”。表面看来,《日出》的上演是为了贯彻中共统一战线策略,但深层的原因则是针对此前剧运当中仓促、粗疏的演出风气,因此,鲁迅艺术文学院等专业团体试图通过上演经典剧目来提高演剧水平。延安戏剧界通过导演、演员及舞台的多方面的整合,使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并引发...

  • 革命的庆典:论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的狂欢精神及其历史面相

    作者:刘文辉 刊期:2017年第06期

    演戏与看戏是中央苏区革命军民最火热的集体生活形式。在乡村革命历史空间里,红色戏剧演出展现出强烈的革命狂欢精神。乡村舞台的狂欢精神独特而复杂,呈现出平等、亲昵、戏谑、滑稽、狂暴、粗鄙、混融、杂合等丰富的历史面相。它使演剧成为乡村革命广场盛大的节日庆典。

  • 革命与抒情的“统一”——“业实”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戏剧现代性

    作者:陈莹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一般论述中,较少将莎士比亚与“革命”牵扯在一起,而习惯地将之纳入“抒情”的传统。本文以1937年上海业余实验剧团的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论述导演章泯是如何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通过各种召唤“情感”的手段.使“抒情”的莎剧带有“革命”的色彩。而对这一段历史的重新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革命”与“抒情”的复杂关系,以及中国莎...

  • 纪念朱端钧先生诞辰110周年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17年12月1日,“纪念朱端钧先生诞辰110周年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隆重召开。多位师生和校友齐聚上戏端钧剧场和佛西楼会议室,深情缅怀中国近现代戏剧表导演艺术奠基者之一、戏剧教育家朱端钧先生。

  • 抗战胜利后上海话剧

    刊期:2017年第06期

  • 心细如发·别有天地——中国著名人物造型专家王辅世、应玉兰老师

    刊期:2017年第06期

    王辅世,1931年4月出生于广西,1950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赴朝鲜,1959年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人物造型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1968年,王辅世受“”冲击,下放“五七”干校劳动;

  • 论“庄子戏”主题的演变

    作者:宋敏 刊期:2017年第06期

    庄周故事从其发轫就因其传奇性、哲理性以及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而备受历代剧怍家的青睐。自金元时期起,庄子戏的主题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金元至明未以修道求仙为主题的神仙道化剧;清初至民国以禁欲为主题的伦理教化剧;20世纪主旨逆转为女性主嫩意识觉醒的情感剧。庄子戏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思想与艺术审美趣味的变迁。

  • 古调新弹:《谢瑶环》与当代中国戏剧文化的权力谱系

    作者:王英 刊期:2017年第06期

    本文以《谢瑶环》为研究个案,分析传统戏剧文学的改编、转化和重构,并介入现代政治的过程,试图将传统戏本《万福莲》和田汉改编本《谢瑶环》进行详细对照阔读,观察文本的增删、改编,分析两种类型文化体系,并阐释传统戏剧如何转化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公共舆论。同时,文章通过详细分析此一剧本的改...

  • 话剧《青春》如何变成了评剧《小女婿》——兼谈1950年代初期戏曲现代戏中的婚恋题材

    作者:赵建新 刊期:2017年第06期

    1950年代曹克英创作的评剧经典剧目《小女婿》,是根据现代剧作家李健吾的五幕话剧《青春》改编移植的。前者虽然沿用了后者的人物雏形和故事脉络,但由于剧作家的身份、经历和创作观念的不同,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小女婿》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与《青春》不一样的艺术风格和美学风貌,具体表现在:从故事题材的表层功效上说,讽喻变为了...

  • 传统藏戏的动力机制与“回环”式结构

    作者:袁联波 刊期:2017年第06期

    传统藏戏中推动戏剧发展的力量既有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内动力”.也有来自于外部的援助力量,即“外助力”。传统藏戏大多描写了矛盾发生(入世)、矛盾暂断(放逐)、矛盾解决(回归)三段内容,形成了一种“回环”式的戏剧结构。传统藏戏的“回环”式结构中.往往“离去”阶段描写得很细致,而“回归”结构写得比较简略,主要表现为...

  • 梨园戏“表演科范”艺术特征探微

    作者:王晓茹 刊期:2017年第06期

    泉腔梨园戏作为“宋元南戏之遗响”,始终秉持固守传统与传承经典之原则.在八百年一脉相承不绝如缕的传承中保护了文化之基因与传统之历电。六十余年来,在其相关研究中“表演科范”的研究尤为重要却极为薄弱,其艺术特征的探究更是破解南戏之谜的突破口,也是开启整个“梨园戏表演科范体系”巧至“中国戏曲舞蹈体系”研究的一个奠基性问题.有...

  • 从“雅”到“俗”:沈璟戏曲创作的转型及其意义

    作者:朱万曙朱雯 刊期:2017年第06期

    沈臻现存的戏曲作品,在题材上选择市井生活内容,在语言上注重浅近通俗,塑造了一批市井人物,体现出“俗”的创作特征。从沈碌的创作历程看,他不满于第一部作品《红蕖记》的骈俪典雅.此后自觉地向“俗”转型。这种转型虽然是个人的,但考察明代中叶的曲坛,诸多戏曲家和理论家都强烈批评骈俪典雅之风;在沈碌之后,“苏州派”作家以更大的声...

  • 演员该如何分析剧本

    作者:刘宁 刊期:2017年第06期

    演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剧本进行文学分析是必要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分析结果很难直接运用到角色塑造上。因此,演员必须对他所扮演角色的行动,进行深入的分析。厘清角色在剧本发展过程中的行动方向,以及选择的行动方式非常关键。当演员对角色的行动进行拷问、质疑时,文学分析才会发挥积极作用,进而帮助演员完成角色创作的任务。

  • 质感声音的训练与音乐剧演员角色塑造的融合

    作者:赵艳 刊期:2017年第06期

    音乐剧的演唱是基于“剧”的情境中的人物、角色、戏剧情节等方面进行设计的.而且音乐剧演员的唱法也和剧中角色紧密相关。因此音乐剧声乐教学与传统的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音乐剧声乐演唱时从吐字、音色到情绪的处理等都要遵循人物角色的特点。,在唱法上音乐剧声乐能够借鉴各种唱法的长处,运用到音乐剧表演的声乐表现上。由于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