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戏剧艺术 《牡丹亭》中的“性意识”再探究 【正文】

《牡丹亭》中的“性意识”再探究

作者:王珏 孙海蛟 南京大学 江苏省昆剧院
汤显祖   柳梦梅  

摘要:“牡丹”与“亭”均有性的暗示,《牡丹亭》的命名象征了男女欢爱的场景。昆曲《游园惊梦》与《寻梦》两出传统折子戏的舞台表演中,艺人们通过一系列的程式表演、对柳枝的运用以及杜丽娘额前刘海的去留,体现了他们对《牡丹亭》里敦伦之意的理解。《牡丹亭》中柳梦梅才是真正的主角,这部作品之所以要从柳杜情爱故事入手,是为了让柳梦梅通过其与杜丽娘相遇及之后的经历,真正成熟起来,成为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封建文人。汤显祖维护和赞扬的正是正统的儒家思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