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戏剧艺术 曹禺剧作七十年解读的困惑 【正文】

曹禺剧作七十年解读的困惑

作者:邹元江 武汉大学教授
曹禺剧作   无目的而合目的性  

摘要:曹禺之所以在三十岁之前就能创作出以《雷雨》为代表的四部杰作,正缘于他审美判断的纯粹性,即他完全没有“善的表象”或“目的的表象”意识,更没有要借剧作来达到“匡正、讽刺或攻击”某个确定的目的的意识。他是极其纯粹地进入无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审美世界的。曹禺的悲剧性在于,他中晚年后虽一再反省批判艺术与“合槽”的狭窄性,可他业已形成的惯性思维又使他下意识地去迎合让他去“合槽”的创作指令,甚至自觉不自觉地花极大的气力试图去完成年轻时没有“很好”完成的“合槽”之作,以至于一再让那些给他发出指令的人也对他创作的拘束、甚至没有了天才的艺术灵性而深感失望。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