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410/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数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研究、师院学人、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史与科技传播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高等教...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2-2914
国内刊号:61-1410/G4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1927
总被引量:279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5
立即指数:0.0197
期刊他引率:0.9107
平均引文率:8.4778
  • 四皓归隐商山的原因及影响

    作者:徐卫民 刊期:2015年第03期

    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的著名隐士。对于其归隐的原因,汉代以后基本上归结为秦末的混乱,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实际上,秦末战乱和刘邦在秦末汉初对儒生的态度,才是导致四皓归隐的主要原因。四皓出山,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对于新建立的汉王朝来讲是利大于弊的。

  • 《尉缭子》作者及成书年代考

    作者:张申 刊期:2015年第03期

    关于《尉缭子》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学界多有讨论。战国古本《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而进行的挑选与删减,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尉缭子》。今本《尉缭子》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与尉缭所提出的建议也不是秦王政时期秦国的情况,未能反映出秦始皇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故而作...

  • 论《淮南子》的医学观

    作者:王静 刊期:2015年第03期

    《淮南子》作为西汉时期的思想巨著,蕴含着丰富的医学内容,其医学观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大小宇宙论。天人皆由气构成,二者有类似的结构,可以互相贯通,因此人体小宇宙应当顺应天地大宇宙,顺天法道。二是气候与健康的关系。气候会导致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所以人应当顺时养生。三是环境与疾病有关联。不同的地理...

  • 马融虚诬李固考辨

    作者:吴从祥 刊期:2015年第03期

    《太平御览》所引《李固外传》记载表明,李固遭黄门常侍飞章诬奏,其死与马融无关。任武都太守和南郡太守之间,马融曾任大将军梁冀从事中郎。李固于质帝本初元年(146)闰六月被免去太尉之职。《后汉书·吴祐传》称“诬奏太尉李固”,表明马融替梁冀诬奏太尉李固当在冲帝永憙元年(145)。马融颇具文名,且时任梁冀从事中郎,梁冀诬奏李固的“飞章”...

  • 东汉城门校尉略论

    作者:张立鹏 刊期:2015年第03期

    城门校尉在汉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它于汉武帝时初置,职掌京师城门守卫。东汉光武帝沿置之,且在东汉之世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从史料记载的东汉历任城门校尉来看,此职多为外戚宠贵所把持,然仍不乏德才兼备者。城门校尉、执金吾与北军中候之间相互牵制,互不统属,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

  • 居延汉简所见“公乘”的年龄和役龄

    作者:王文涛 刊期:2015年第03期

    在居延汉简的175位公乘中,有年龄记载的94人,占总人数的53.7%,平均年龄约为35岁。年龄最小的公乘18岁,最大的69岁。有三位不满23岁的公乘服役,超过56岁仍在服役的公乘有四位,二者相加,占比7.4%。可见,汉代戍边吏卒不足龄和超龄服役的情况并不鲜见,既有居延本地人,也有外地人。

  • 居延新简所见的一条律令目录

    作者:刘鸣 刊期:2015年第03期

    汉代的律令不断增加,在实际运用时需要编制目录以备检索。本文所讨论的居延新简中的汉代律令目录,反映了当时对律令分类整理的实态。在汉代的司法实践中,除了律令本身以外,也使用诸儒针对律所作的章句。

  • 两汉时期汉中郡的战略地位

    作者:梁中效 刊期:2015年第03期

    两汉时期的汉中郡是汉家发祥之地,是大汉雄风的发源地,是以蜀道为轴线的“天府之国”的枢纽,同时也是“世修文教”“异人并挺”“群儒修业”“冠盖相继”的文化高地,是丝路之魂张骞的诞生地和归葬地,在世界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

  • 潼关方言的文白异读

    作者:姚亦登 刊期:2015年第03期

    对于古全浊声母仄声字的白读,潼关城关镇读作送气音的字占13.9%,而代字营镇占42.3%。见系开口二等字在潼关方言的文白异读主要特点大致是,文读ε、φ声母,白读x、n声母。潼关方言“支微入鱼”现象所表现出的白读特点是基本上读作y韵母。

  • 关中方言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

    作者:左福光; 罗钰全 刊期:2015年第03期

    运用李仕春创建的构词法体系,探讨关中方言复合词语义构成情况。分别从并立式复合词的语义构词情况和主从式复合词语义构词情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 农史视野下关中土葬习俗的历史渊源

    作者:李颖; 樊志民 刊期:2015年第03期

    土葬作为一种传统的丧葬形式,与现代文明之间存在诸多矛盾。然而,从农业历史的视角来看,以关中地区为例,土葬习俗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主要表现在:土葬作为农业民族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植根于农耕民族悠久的农业历史;关中土葬习俗中极为重视厚葬模式,又与农业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联;土葬时的墓址选择遵循传统的风水观念,则与农地...

  • 安塞方言蕴含的丧葬文化

    作者:李延梅; 王宁宁 刊期:2015年第03期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某一地区的方言更是孕育着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心理特征。在安塞方言中就有许多表示丧葬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塞独具特色的丧葬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当地人民特殊的文化心理。

  • 论延安方言蕴涵的农耕文化信息

    作者:白振有 刊期:2015年第03期

    延安方言之中蕴涵丰富的农耕文化信息。从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分为农耕物质文化与农耕非物质文化。内容上涉及与农耕文化直接相关的主要文化元素,如耕地、农作物、农耕工具、农耕传说、农耕习俗等。探讨延安方言与农耕文化的联系,对研究农耕文化在延安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 延安方言与年节文化

    作者:郭玉杰 刊期:2015年第03期

    岁时节日,主要指的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不同地域的岁时节日文化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由方言记录与传承。延安方言记录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岁时节日文化,折射出方言与风俗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别具一格的民情风俗和独特的心理文化特征。

  • 茯茶何以名“茯”

    作者:韩健畅 刊期:2015年第03期

    从茯茶的传统制造、茯茶的得名和发花等方面寻丝剥茧,阐释了茯茶名“茯”的原由,就茯茶的真正起源、成熟及发展的时间作了定位,廓清了长期以来茯茶的得名、起源和发花等莫衷一是的纷纭聚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