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410/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数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研究、师院学人、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史与科技传播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高等教...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2-2914
国内刊号:61-1410/G4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1927
总被引量:279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5
立即指数:0.0197
期刊他引率:0.9107
平均引文率:8.4778
  • 先秦最后一位理想主义者的悲剧——读《吕氏春秋》

    作者:夏遇南; 夏彤桐 刊期:2011年第01期

    吕不韦及《吕氏春秋》由于《史记》的记载和几千年来世人故有的成见而被耻于提及,实际上,吕不韦是具有“立君建国”和以仁义一统天下的理想的伟大政治家;《吕氏春秋》也是以“理”为标准,兼容并蓄,融合各家学派之长的不朽著作,是先秦百家争鸣的完美收官之作。

  • 论秦的三次文化转型

    作者:田延峰 刊期:2011年第01期

    秦的发展过程总共经历了三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是西周到春秋早期,史官文化取代巫术文化;第二次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晚期,法文化取代史官文化;第三次是秦统一前夕到秦帝国时期,帝制国家文化取代法文化。秦的三次文化转型体观了其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体现了其文化内容的复杂多样。

  • 西汉前期文化意识形态的建构

    作者:王效峰 刊期:2011年第01期

    西汉前期的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其目的在于尽快完成对政权合法性的论证。围绕着对皇帝权威神秘化和神圣化的政治构建,这一过程经历了对皇帝身体的想象、思想秩序的初步规范和“王者配天”儒家大一统理论的确立三个阶段。西汉初期对政权合法性的建构过程奠定了传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范式。

  • 从黄老之术到儒术独尊转变过程中的典型人物——汲黯

    作者:王云云; 王绍东 刊期:2011年第01期

    生活在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的汲黯。鲜明反映出从黄老之术到儒术独尊转变过程中的变化。在治政之策上,他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且行之有效;在为臣之道上,他恪守儒家大义,忠君事主,其心可昭。面对这样的一位有“异己”思想的忠诚直臣,汉武帝表现出了既欣赏又疏远的态度。

  • 东汉明堂祭祀考略

    作者:张鹤泉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东汉明堂祭祀在国家祭祀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东汉国家祭祀等级中,明堂祭祀仅次于郊祀天、地,是颇受重视的。东汉明堂祭祀以五帝为主祭神祗,以光武帝为配祭神祗。这种神祗规定是为了适应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需要。东汉国家为明堂祭祀制定了完善的礼仪。这种祭祀礼仪是东汉宗教观念的体现,并且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

  • 两汉军事后勤比较研究

    作者:刘军 刊期:2011年第01期

    军事后勤是国防事业的血脉,两汉的后勤保障体制在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社会形势的变迁,两汉的军事后勤存在明显差别。东汉在军费筹措、军工生产、物资储备及后勤运筹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这是东汉对外战争胜少负多的重要原因。东汉军事后勤的衰落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军制改革、治国理念,乃至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密切相关。

  • 试析两汉“同产”的内涵及相关问题——以《二年律令》为中心

    作者:李莎 刊期:2011年第01期

    《二年律令》中出现的“同产”一词并未得到整理小组的准确解释,结合秦汉简牍和文献典籍,可以考证出“同产”为同父所生子女,既包括同性,也包括异性;既包括同父同母所出,亦包括同父异母所出。对“同产”的概念作出准确定义,对廓清其家庭地位及财产爵位继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两汉钱纹砖探析

    作者:黄筱雯 刊期:2011年第01期

    钱纹砖兴起于西汉中晚期,是画像砖墓中一种常见的纹饰。钱纹砖内容形式多样,常与升仙避邪的图像或花纹组合,表达了人们避邪除祟、富贵吉祥的愿望,也是社会经济日益发达所产生的追求财富的社会风气的体现。

  • 陕西方言研究六十年述评

    作者:张成材 刊期:2011年第01期

    陕西方言研究60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期(1949-1978)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推广普通话和方言普查工作为主;改革开放时期(1979—1999)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编写方志开展方言研究工作;新世纪时期(2000-2009)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方言研究工作全面展开,从组织、人力、资金、成果等方面看,都是前两个...

  • 韩城方言同音字汇

    作者:孙立新 刊期:2011年第01期

    韩城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在实际调查和对比分析基础上,对韩城方言的声韵调和韩城方言的同音字汇进行了研究和梳理。

  • 凤翔虢王方言同音字汇

    作者:张永哲 刊期:2011年第01期

    凤翔虢王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虢王方言的特征、虢王方言的声韵调和虢王方言的同音字汇进行了分析、概括和梳理。

  • 谈西安方言的pf和pfh

    作者:齐旺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与普通话相比,西安方言在语音上最大的特点便是有两个唇齿塞撩青声母pf和pfH。对于pf和pm的来源,学者们意见不一。文章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谈pf、pfh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 关中方言的一项重要参考资料——读《李十三十大本》

    作者:曹强 刊期:2011年第01期

    清代关中方言的研究材料相对较少,学者或直接从唐宋西北方音下推今关中方言,或以今关中方言直接上接唐宋西北方音。明清时期关中方言的特征大都是缺失的一环。戏曲语言对研究汉语方言具有重要意义。清代碗碗腔剧作家李十三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着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是研究关中方言的一项重要参考资料。

  • 关于陕南湘方言岛的分布问题——兼论陕南湘语的混合特征

    作者:周政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判断和确认陕南湘语的区域范围,除将古全浊声母逢塞音和塞擦音,不论今读浊音还是清音,不论平仄,都读不送气音作为标准外,还应将去声是否分阴阳以及古入声字的今读调也作为重要的衡量条件.并指出安康湘方言的主要特征是混合,处于相对封闭环境的基本保留着原方言的主要特征,而处于开放地域环境的则基本丧失了原方言的...

  • 紫阳民歌方言词与四川方言对照解读

    作者:左福光 刊期:2011年第01期

    用对比的方式,将紫阳民歌中的部分方言词跟四川方言相对照加以解读。全文分两部分,(1)比较紫阳方言和四川方言语音异同,(2)对照解读紫阳民歌方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