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410/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数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研究、师院学人、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科技史与科技传播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高等教...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2-2914
国内刊号:61-1410/G4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1927
总被引量:2795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5
立即指数:0.0197
期刊他引率:0.9107
平均引文率:8.4778
  • 西周时期泾河流域的腰坑墓与秦族起源

    作者:路国权 刊期:2009年第05期

    墓葬中设置腰坑、殉狗、殉人等习俗是商文化的特征之一。东周时期秦贵族墓中也流行这些习俗。本文考察泾河流域西周时期腰坑墓的分布、年代、墓主族属、身份等特征,确认其墓主属于殷遗民,首次辨认出其中两座属于西周早期秦族先祖的墓葬,证实了秦族来自东方。本文还提出一条区别关中西部及其以西地区商代和西周考古学遗存的断代标准。认为高领...

  • 战国秦国历代国君逐步实现专制的政治实践

    作者:江连山 刊期:2009年第05期

    战国秦国简公到王政统一中国前的历代国君,在政治上以建立推行流官制、郡县制,加强国家、国君对官吏和地方管理控制;制定和加强法律制度,强化对人民控制和镇压;变更自己称号,提高自己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声望等办法,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王权,最终实现了王权专制。

  • 档案成就的汉初三相

    作者:王绍东; 李养民 刊期:2009年第05期

    秦汉时期,档案直接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服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萧何收存秦朝档案典籍,并运用档案帮助刘邦打天下与治天下;曹参“攻城略地,功最多”,被记录在军功档案之中;张苍作为秦汉两代的档案工作者,在“文景之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作为汉初的名相,他们的成功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对档案的重视与运用。...

  • 儒学与汉代灾害吏治机制

    作者:刘厚琴; 李长辉 刊期:2009年第05期

    儒家十分重视吏治,强调举贤,要求官吏自我反思、仁政爱民、廉政济民。汉代独尊儒术,以经治国,灾害期间,以儒家吏治思想为依据,注重从上到下的自我反思、举贤、罢免不称职官吏,借机加强吏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灾害吏治机制。

  • 论汉代的胎教

    作者:李沈阳 刊期:2009年第05期

    胎教在汉代受到极大的重视,对“本始”状态的关注、对感应观念的强调和对婴儿疾病的警惕是汉代重视胎教的原因;在实施胎教过程中对孕妇本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规定,对她的饮食提出许多禁忌是汉代实行胎教的具体措施;礼在汉代社会的普及,信仰对胎教的影响,以及汉代思想家对西周初年历史的理想化是汉代胎教政策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气息。汉代胎...

  • 两汉北斗星的文化考察

    作者:焦海燕 刊期:2009年第05期

    北斗星信仰和北斗星占在两汉有了充足的发展。北斗星的作用已经不再局限于指明方向和观象授时,人们给北斗星赋予了更多神性和具体职能,它在两汉社会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北斗星天象的人文化使得它对两汉社会生活和现实政治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论秦汉时期的书法教育形式

    作者:何鑫 刊期:2009年第05期

    秦代不仅在战国官学已经衰败的基础上既废官学又禁私学,还实行了吏师制度,所以秦代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制。但从史料分析,可以断定秦代学室教育应属专门培养文书吏员的中等职业教育,书法是主要教学内容。而且在封闭的教育组织形态下,对百工进行的职业技能教育当中。也包括书法教育。汉代是我国书法教育由不自觉转变为自觉的重要时期...

  • 霍去病墓石雕刍议

    作者:雷百景; 王亚庆; 李雯 刊期:2009年第05期

    霍去病基石雕为借石拟形并运用简单而得当的线条顺势雕凿而成的艺术作品。其中“马踏匈奴”、“人与熊”、“怪兽食羊”等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搏斗情节,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相互较量、相互斗争的主题。两千余年之前的艺术匠师们将它们构思成这种形象,足以说明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实践经历。这几件作...

  • 西安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

    作者:张锦玉; 石锋 刊期:2009年第05期

    运用声学分析的方法,对47位西安人的单字音声调做了大样本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西安话四个声调的音高函数、声调格局、主体分布和极限分布,得到了每个声调的稳态段、动态段和极值线,并讨论了这些参数对于区别声调特征的作用。

  • 陕西洛南话构词的三个特征

    作者:张荣荣 刊期:2009年第05期

    洛南方言在构词方面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单音节词根重叠后加“儿”;第二,名词后加“娃儿”或“娃子”;第三,数量短语后加“子”或“儿”。

  • 陕北志丹方言的“敢”

    作者:王鹏翔 刊期:2009年第05期

    陕北志丹方言中的“敢”既是助动词,又是测度副词。特别是作为助动词,可兼表主观意愿和客观可能,与普通话相比用法更多样,使用频率更高。文章联系其他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在共时描写、比较“敢”的语法功能的同时,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表“客观可能”之“敢”的来源进行探讨。

  • 泾阳蒋刘方言的音韵特点

    作者:袁月 刊期:2009年第05期

    泾阳方言属北方官话中原方言关中片。泾阳方言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蒋刘方言是泾阳的一个岛。本文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和两字组连读变调几方面详细分析蒋刘方言的音韵特点。

  • 陕北秧歌的起源及其嬗变

    作者:傅功振 刊期:2009年第05期

    陕北秧歌,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街院文化艺术形式,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它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傩祭”。处于黄河中上游的陕北关中地区,人们历来就将给人们带来灾祸的魂灵称为“殃”。至今民间还传承有“躲殃”、“驱殃”、“起殃”等民俗事象,陕北秧歌正是“殃歌”的演变。盛唐...

  • 冬至年节的集体记忆

    作者:张志春 刊期:2009年第05期

    冬至这一节令,在历代活态生存的民俗生活中,不只有着与年节相似相同的名分,有着历代传承的与年节相同相似的庆贺仪式。这一文化现象源于冬至曾为年节的集体记忆。在周代,在从神话向历史迈进的黄帝时代,冬至有着一岁之首的尊贵与辉煌。

  • 陕北刺绣调研与艺术特征浅探

    作者:高海平 刊期:2009年第05期

    陕北的“顺袋子”、“枕头项子”、“铁夹”寄托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祝福和愿望。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研究并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