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

寻根杂志 省级期刊

Root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寻根》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20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寻根寄语、百家纵横、东西风、民间文化、民间习俗、艺文杂谈、寻根扫描、姓氏文化、文化遗产、寻根情结、家族史、移民寻踪、乡土影像、寻...

主管单位: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5258
国内刊号:41-1209/K
全年订价:¥ 216.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086
总被引量:1756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12
期刊他引率:1
  • 意大利石雕艺术是如何在华传播的?——以天津意国云石公司为中心

    作者:王勇则 刊期:2019年第04期

    意大利出产的天然白云石(dolomites),既是高级建筑材料,也是上佳的雕刻石材。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刻大师米开朗琪罗就曾深入到位于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的多洛米蒂山区,寻找雕塑作品所需的石料,并找到了这种“梦想中的石头”。米开朗琪罗称之为“一种致密的、均匀的、晶状的、让人想到糖的材料”。多洛米蒂山也被称为白云石山。久而久之,多...

  • 基歇尔《中国图说》中几幅宗教相关插图解析

    作者:卢文芸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中国图说》(China Illustrata)是出版于1667年的拉丁文版图书,全名为《中国宗教、世俗和各种自然、技术奇观及其有价值的实物材料汇编》,作者是德国耶稣会士基歇尔。这本书是欧洲早期汉学的代表作,汇总整理了当时欧洲来华传教士带回欧洲的关于中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地区的资料,其中也包括对当时中国社会宗教状况的介绍,并以大量精美的插图闻名...

  • 先秦时期的行路文化

    作者:陈智勇 刊期:2019年第04期

    早在先秦时期,行路行为就与人类的进化相伴生,当时已经出现了特定的行路现象,人们对自己的出行方式和行路现象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行路文化。

  • 《上大人》与民间戏曲

    作者:张新朋 刊期:2019年第04期

    “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这是咸亨酒店中身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唯一酒客对店内小伙计的发问。发问人是谁?不须多讲,大家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落魄书生,本名不详。“孔乙己”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的一个绰号”。鲁迅先生提到的“...

  • 传统乡村如何处置尝产

    作者:吴启琳 刊期:2019年第04期

    尝产,俗称“公尝”,即传统乡村社会人们以家族或父辈家长的名义配置但为同一家族或宗族各房共同占有的公共财产,且其本身或相应收入最初主要用于每年特定时间节点进行祖先祭祀仪式、坟墓与尝田的修整或其他与祭祀有关产业的维护,后来又便宜于家族子孙的家族公有资产,一般分为尝田、房胙丁田、尝田屋等有形资产形式。

  • 赛珍珠在中国生活过的地方

    作者:裘伟廷 刊期:2019年第04期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1892-1973),著译过107部关于中国社会的著作,凭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她在几个月大时就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从孩童一直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生命中有40年时光在中国度过。赛珍珠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她与中国许多地方赛珍珠在中国生活过的地方□裘伟廷有着紧密联系。

  • 旧时南京城西篷会

    作者:李丽梅 刊期:2019年第04期

    旧时每年的农历七月,南京清凉山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盂兰会、中元节、地藏篷会等。从七月一日开始,整个清凉山一带都是人海如潮,篷会不断,好戏连台,热闹非凡。文化篷会对于清凉山七月间的热闹场景,石三友曾在《金陵野史》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清凉寺在清凉山中,往日是南京信奉佛教者进香之地,每年农历七月中旬是进香鼎盛之时。有所谓‘烧拜香’者,...

  • 六合洪山戏和高淳目连戏

    作者:孔繁敖 刊期:2019年第04期

    早在六朝时期,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扬州地区,民间就流行对鬼神的崇拜和祭祀活动,并伴随有香火小戏,如六合一带的“洪山戏”和高淳一带的“目连戏”,都是由最初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祭祀鬼神活动,逐渐演变发展起来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剧种。

  • 晋江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作者:卓阳萍 刊期:2019年第04期

    端午节,在晋江又称“五月节”,是民间岁时习俗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晋江地区除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蒲艾”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近年来,晋江市每年在安海古镇举办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既是对传统民俗活动的传承,更是对晋江地区端午节习俗的充分展示。据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州府与晋江的端午...

  • “璅蛣”考说

    作者:钱仓水 刊期:2019年第04期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晋代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他在《江赋》里说:“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意思是,璅蛣的腹腔里有只小蟹,水母(今称海蜇)以虾为目。“璅蛣”之名,在历史上此为首见。因为《江赋》才情并茂、广见博识,后被萧统编进《文选》,于是进一步流播,璅蛣的称呼也随之确立,得到公认和沿用。

  • “饭后钟”与“碧纱笼”

    作者:聂永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王播《题惠昭寺木兰院二首》。

  • 敦煌画像砖兔图像解析

    作者:周生霞 刊期:2019年第04期

    兔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支,无论在文字、语言、文学、民俗、绘画中,或是更为广泛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领域,兔的形象无所不在。敦煌新店台-佛爷庙墓群出土有魏晋时期的兔图像画像砖数块,它们或蹲卧警视,或回首张望,或曲体弓背,或昂首翘尾,或纵身飞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兔子敏捷、机灵、温和、仁善和勇敢的优秀品性,其纹...

  • 喜闻水驿是连窝——连镇的运河风情

    作者:王立成 刊期:2019年第04期

    连镇,位于东光县西南,是两市(沧州市、衡水市)三县(东光县、景县、吴桥县)交界之地,南与吴桥县接壤,是南运河沧州段沿岸的一座古镇。整座古镇以河为界被一分为二,东岸为东光县连镇镇,西岸为景县连镇乡。当地人没有县域门户之分,只是俗称河东、河西,统称为连镇。连镇人口密集,河东连镇相对富足,交通也发达些,104国道和京沪铁路都自镇上穿过,是南...

  • 甘肃南部的民间踩字习俗

    作者:赵琪伟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甘肃南部的陇南市武都区、康县、成县、文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部分乡村,每年春节期间都流行一种踩字的民间习俗。人们通过在地上行走用脚踩出具有一定寓意的汉字或印章图案,用来禳灾避邪祈福纳祥,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韵味,蕴含着独有的文化元素。

  • 鹿纹释读

    作者:王欣欣; 东卫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宝鸡北首岭遗址发现有锄、矛、铲、凿各1件,都是用鹿角制成。在宝鸡关桃园遗址,发现了23件用鹿肩胛骨制成、有明显使用痕迹的骨耜。《关桃园遗址各个时期骨器选料鉴定一览表》中有64件骨器,其中45件标明是鹿,还有5件分别标注为鹿(小型)2、鹿(大型)1、鹿(斑鹿)1、小鹿1。如果按50件计算,以鹿骨为原料的工具占比达到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