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

寻根杂志 省级期刊

Root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寻根》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20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寻根寄语、百家纵横、东西风、民间文化、民间习俗、艺文杂谈、寻根扫描、姓氏文化、文化遗产、寻根情结、家族史、移民寻踪、乡土影像、寻...

主管单位: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5258
国内刊号:41-1209/K
全年订价:¥ 216.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086
总被引量:1756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12
期刊他引率:1
  • 简说《易经》的占卜:从不弃占、不轻占到不占

    作者:鲁庆中 刊期:2016年第03期

    现代人对《易经》的占筮,心态很复杂,有的人极为反感占筮,认为那是封建迷信、落后愚昧的东西,根本不靠谱,太“八卦”。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又很容易看到街头算命的卦摊。现代风水、命理等传统术数亦非常火热,许多从业者成了高官富商座上宾,似乎又显示着占筮算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亦十分重要。

  • 金兰谱与中国传统结义习俗

    作者:王云红 邵辉 刊期:2016年第03期

    金兰谱,又称“金兰簿”“金兰小谱”,简称“兰谱”,是传统社会民间结拜活动的见证文书。“义结金兰”民间俗称为“结拜”“换帖”“拜把子”,结拜时通常要书写和交换金兰谱。从汉代晚期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结义一直都是社会上下阶层的重要行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

  • “悝、克二人说”驳议——子夏弟子丛考之二

    作者:高培华 刊期:2016年第03期

    由春秋至战国初期,新型士阶层崛起步伐显著加快。庶民得名师教诲,全凭个人学识和能力辅佐明主建功立业而位至诸侯卿相者,大致是从李悝开始的。中国古代的改革家能像李悝这样既大功告成又稳保身家性命的实属罕见。这无疑是得益于子夏和魏文侯在魏国造成的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李悝其人学界熟知。这里,着重弄清李克与李悝究竟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

  • 唐代制举“四科”考论

    作者:金滢坤 刊期:2016年第03期

    关于唐代科举考试中“四科”的问题,由于史籍记载较为混乱,往往引起学界对其误解,以至《玉海》《新唐书》等史籍将“四科”误作四次登科,学术界很少有人注意这一问题。本文拟围绕“四科”的起源和含义,进行梳理和探讨,并对汉唐选才标准的“四科”的概念进行考察。“四科”之名由来已久,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始令郡国举孝廉,按照本郡人...

  • 《治家格言》误传《朱子家训》始末

    作者:杨瑞庆 刊期:2016年第03期

    昆山“三贤”之一的朱柏庐(1627-1698),本名用纯,明末诸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嫡孙。正因为朱柏庐继承了朱熹提倡的正气家风,才撰写出受世人追捧的《治家格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它被后人改名为《朱子家训》,前者是作者自命,后者是读者联想,致使《治家格言》的作者张冠李戴,直到作品诞生100多年后才拨乱反正。误传原因说来话长。

  • 论民国时期苏俄作家皮利尼亚克在中国的接受

    作者:平保兴 刊期:2016年第03期

    在民国时期出版的报刊上,我们可以读到必尔涅克、毕勒涅克、比尔尼克、毕力涅克、碧尼亚克、皮涅克、皮里涅克、比理涅克的人名。经笔者考证,这些名字实为苏俄作家皮利尼亚克(Б.Α.Пильняк,1894-1938)不同的中文译名而已。1926年,皮利尼亚克从日本来到上海,与蒋光慈、田汉等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 木鱼书的“灵韵”

    作者:何研 刊期:2016年第03期

    何为木鱼书的“灵韵” 对木鱼书本真性的界定,在学界颇多争议,笔者将木鱼书的本真性概括为:符合吟诵规律;在日常生活中集体无意识地自发、活态地传承两个方面。 (一)以吟诵的方式传承 民国《东莞县志》记载当地妇女闺中无事时喜欢相互传唱木鱼歌,她们将唱木鱼称之为“读歌”,而她们将“读歌”的木鱼书文本称之为“歌书”:“东莞百姓,多不叫...

  • 苗族祖坟添土之仪式:“赶嘎嗒”

    作者:侯德忠 万顺 刊期:2016年第03期

    苗族认为人有三魂,活时三魂依附于人体,死后三魂散去。一个灵魂留在家里和祖先们一起居住在神龛上守护着家,一个灵魂在外边飘荡保护子孙,另外一个灵魂则跟着身体住在坟墓里守坟。逢年过节,敬祖之时,在神龛下放三个酒杯,便是敬三魂之缘由。苗族人相信,人虽死,但灵魂依在,只是他们在另外一个世人看不见的世界里生活。

  • 漳州书院文化探论

    作者:郑晨寅 刊期:2016年第03期

    漳州书院发展历程 福建僻处东南一隅,漳州又位于闽之南陬,文化远较中原落后。不过在唐初陈元光开漳之后,中原文化在漳南迅速传播,书院亦随之产生,诞生了有“八闽第一书院”之称的松州书院;南宋大儒朱熹知漳一年,使漳州文教事业复兴,并对此后的漳州书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八姓入闽”考释(上)

    作者:尹全海 刊期:2016年第03期

    移民史研究,不仅在史料运用上需更多借助于地方志书和谱牒资料,而且在研究对象上还会经常遇到移民史实与移民传说的纠缠,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厘清何为史实、何为传说,因为很多移民传说经世代叠加之后成为史实,以至于有学者认为“没有必要为确认史实与传说而花费力气”。

  • 旧时镇江的“洗三”习俗

    作者:潘春华 刊期:2016年第03期

    旧时,镇江“洗三”习俗具有很浓的情趣。《镇江风俗》《江苏乡土志》等书,对此多有描述。所谓“洗三”,就是婴儿出生后第三日,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消灾所举行的沐浴仪式。“洗三”也叫“三朝洗儿”,是旧时镇江婴儿诞生礼仪中的大吉仪式。据说,这样可以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使之今生平安吉利。同时,也有着为婴儿洁身防病的实际意义。

  • 传统潮州木雕的地域性题材

    作者:郭肖蕾 刊期:2016年第03期

    潮州木雕是明清时盛行于粤东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广泛应用在建筑装饰、礼祭游神、家具以及案头摆设上,曾经在潮州人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所有享有盛名的潮州特色的民俗艺术中,潮州木雕是最能反映潮州文化的地域特征,包含更多潮州社会观念的文化载体,也是深深打上“潮州人”印记的民俗事象。

  • 海宁皮影戏

    作者:朱吏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中国皮影戏表演方式十分独特,并于2011年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自成一派,被当地人称为“羊皮戏”,它“以皮制人、以光作影、以卷作本、以影作戏”,将众多非现实的人物在幕前表现得栩栩如生,用独特的操作方式使得一个个艺术人物有了鲜活的生命。

  • 浙西里黄峡谷门楣题字习俗

    作者:杜晓波 刊期:2016年第03期

    建德市大洋镇里黄大峡谷位于浙西山区,距建德城区50余公里。里黄峡谷全长20余公里,分布着20多个村落。东临兰江,西邻兰溪市黄店镇,北靠古为严州府城的历史文化名镇梅城。里黄峡谷生态环境优美,里黄溪蜿蜒流淌,两岸高山耸峙,树木葱茏,田丘连片,屋舍古朴,以传统农业为主要产业。

  • 商代青铜温酒器——爵、斝、角赏析

    作者:刘昱午 刊期:2016年第03期

    窄流平底爵 1974年河南省新郑望京楼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其流窄长,尾尖,有加厚的唇边,流尾有一对小柱,长束腰,浅鼓腹,平底,下有三棱锥状足,一侧有,半圆形带镂孔,腹壁较薄,质朴无纹。通高14.5厘米,流至尾长19.5厘米。铜爵是我国进入青铜时代后最早出现的典型器物之一,如著名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所出铜器,除铜爵外,均为铜铃、铜刀等小件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