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

寻根杂志 省级期刊

Root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寻根》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209/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寻根寄语、百家纵横、东西风、民间文化、民间习俗、艺文杂谈、寻根扫描、姓氏文化、文化遗产、寻根情结、家族史、移民寻踪、乡土影像、寻...

主管单位: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5258
国内刊号:41-1209/K
全年订价:¥ 216.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复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2086
总被引量:1756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12
期刊他引率:1
  • 谢年:上海人的祝福

    作者:刘善龄 刊期:2010年第01期

    鲁迅小说《祝福》写岁末年终祭祀,场面肃穆祥和,充满虔诚,透尽喜气。小说营造这么个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稍施笔墨就将祥林嫂的凄婉人生衬托得越发悲凉。祥林嫂悲剧故事广为人知,但对鲁镇的年终大典,就连作家张爱玲晚年也还说她不懂。可周作人却说“年底有这祝福的风俗的地方可能很不少”,只是有这风俗的地方大致都在江浙,各地所称未必都...

  • 从节日文化的变迁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梁勇 刊期:2010年第01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迅速崛起,体现在节日文化上,就是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走向国际化,除了传统汉文化圈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华人聚罾地东南亚等把春节定为全国法定假目外,美国的纽约州、马里兰州和纽约市、旧金山市,澳大利亚的悉尼市等地也先唇把春节定为法定假日。

  • 传统民俗符号的当代误读

    作者:孙发成 刊期:2010年第01期

    在文化成为软实力和生产力的现代社会,民俗、民俗文化、民俗艺术、民俗旅游等字眼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民俗不仅作为一种文化被重视,更是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其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们民俗知识的不足和社会上存在的急功近利、浮躁跟风等因素,很多民俗符号在现代社会被误读和曲解。

  • 古代名帖与贺年片源流考究

    作者:王春华 刊期:2010年第01期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在相互交往时,经常使用名片标示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而在元旦或春节前夕,人们则要互赠贺年片,以示祝贺、祝福。这两种用于社交的事物,都源于中国古代社会,且两者之间又有渊源。

  • “天马”的来历

    作者:李凌 刊期:2010年第01期

    敦煌博物馆内挂着一幅拓片,题名是《月牙泉怀古》,是一首乐府长诗,写作时间不详,下款落的是“韩锡麟”,字迹相当秀丽。月牙泉在敦煌城南约十来里,是敦煌八景之一。诗的内容头几句是说作者访月牙泉和鸣沙山的经过,接着因景生情,抒发自己的感想。摘录如下:

  • 迷信与不信

    作者:李文军 刊期:2010年第01期

    “迷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过街老鼠,简直就是愚昧、落后甚至罪恶的代名词。然而揆诸史乘我们发现,在历史长河中流淌不绝的“迷信”,其意义绝非“愚昧”二字就能概括的。“迷信”的核心内容——鬼神观念,长期以来是古人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一套知识体系,对他们的“知”与“行”产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行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它的...

  • 佐藤铁治郎眼中的袁世凯

    作者:汤伏祥 刊期:2010年第01期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凌辱,让现在的中国人还感到气愤。明冶维新后,日本得以迅速发展,窘困于岛的日本不满有限的国土,遂向外扩张,以求统治整个大东亚。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成了日本的侵略目标。在无理的借口下,日本遂发动了甲午战争,后来还有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以至20世纪30年代的全面侵华,等等。这些是大的、具体的历史事件,而...

  • 科隆所见——戴鸿慈笔下的科隆

    作者:李雪涛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世纪初,清政府为应付方兴未艾的立宪呼声,特别安排了著名的“五大臣出洋”到欧美考察政治。户部右侍郎戴鸿慈(1853~1910年)为五大臣之一,出使美、英、法、德、丹麦、瑞士、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这次出洋让戴鸿慈大开眼界,认为中国只有走改革、立宪的道路才有出路,主张以立宪政体代替专制政体。

  • 鄞州它山堰

    作者:苏勇军 刊期:2010年第01期

    它(音拖)山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水利工程,其规模宏伟,建制精密,结构完善,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它山堰因位于鄞江镇西的它山之侧而得名。这里山清水秀,层峦叠嶂,堰旁有青龙潭,堰下有岗山岭、乌龟岩。上游是清澈的樟溪河,下游是宽阔的鄞江。岸边居民云集,山下沃野连绵。

  • 丧俗文书与生存者的信仰文化

    作者:李彩萍 刊期:2010年第01期

    丧葬礼俗是人生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的终点。在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俗中,人们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不死其亲”,即不把死去的人当成亡人,而是把其当成灵魂和肉体仍存在的“活人”(谢洪欣:《〈金瓶梅词话〉葬前礼俗考察》,《民俗研究》,2007年第4期)。为了表达这种灵魂不灭的思想,便出现了很多繁琐的丧礼程式。这种程式既要让死去...

  • 内蒙古佛塔探寻

    作者:杜倩萍 刊期:2010年第01期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斗争中,创造了各自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地面上残留的各类遗迹,都是这些文化的最好见证。

  • 古人有名为何还要有字

    作者:冯少波 刊期:2010年第01期

    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特别是有身份有文化的人,通常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名字,一个名(有时还有小名与大名之分),一个字,有的人还有号。名与字相配,既说名,又说字,才是一个人完整的名字。

  • 鲁迅:中国现代书籍装帧的开拓者

    作者:凌夫 刊期:2010年第01期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起步的。清末民初,随着西方印刷术的传入、造纸技术的进步,现代书籍的印装工艺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的出版物仍然套用中国传统书籍的装帧形式,书的封面显得陈旧而呆板,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开拓和倡导中国现代书籍装帧改革的领军人物,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

  • 虎文化面面观

    作者:倪宝诚 刊期:2010年第01期

    史前岩画中的虎图腾艺术 大自然中的猛虎,雄健无比,凶猛异常,远古人类在与自然界猛虎长期的生死搏斗中,认识到虎是一种难以战胜的力量,于是由恐惧而产生崇拜的心理,幻想自己是虎的亲属或后裔,以为这样就能得到虎祖的护佑。于是虎成为史前先民的图腾祖先,被刻画在山岩上顶礼膜拜。

  • 岱庙旧影

    作者:田承军 赵鹏 刊期:2010年第01期

    在古代传说中,泰山是一座死者魂魄聚集之山,泰山神则是掌管地狱的最高统治者。唐代以后,泰山神被封为天齐王、天齐仁圣帝、天齐大生仁圣帝。东岳庙就是专门祭祀泰山神的祠庙。到清代,除一些边疆地区外,几乎所有县级行政区域都有东岳庙,有的县还不止一处,东岳庙在各地的称呼还有岱庙、天齐庙、泰山庙、泰岳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