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心肺血管病 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磨玻璃结节的早期定性诊断研究 【正文】

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磨玻璃结节的早期定性诊断研究

作者:吕英刚; 暴军辉; 刘贵廷; 徐殿国; 石俊岭; 王保刚; 闫巧焕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二科; 056002; 邯郸市第一医院老年一科; 邯郸市第六医院影像科
多层螺旋ct   肺内磨玻璃样结节   多平面重建技术   最大密度投影法   容积成像法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磨玻璃病变的早期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经过手术或者穿刺活检证实的肺内磨玻璃结节患者132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以及容积成像法(volume rendering,VR)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的征象。结果:MPR、MIP及VR以及联合重建处理后,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在病灶平均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处理技术在结节边缘形态(光滑)及邻近结构改变(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与单一后处理技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处理技术在结节边缘形态(不规则毛刺、棘状突起)、病灶形态(圆形/椭圆)、瘤肺界面(清楚、模糊)及邻近结构改变(血管集束征)与单一后处理技术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GGN的诊断准确性以及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三者联合〉MPR〉MIP〉VR。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后结合MPR、MIP以及VR等重建后处理技术对早期GGN的定性诊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