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心肺血管病 肺硬化性血管瘤^18F-FDG PET/CT表现及临床意义(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正文】

肺硬化性血管瘤^18F-FDG PET/CT表现及临床意义(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易婧薇; 邓怀福; 李霞霞; 陈萍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PET/CT中心; 510230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摘要:目的:探讨硬化性血管瘤的PET/CT表现及显像机制,提高对PSH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2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3例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结合近15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例(国外12例,国内1例)硬化性血管瘤患者共18个病灶资料,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双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仅将最大者纳入分析)。2例位于肺下叶,1例位于左肺上叶;大小约1.8 cm×2.7 cm×1.7 cm-2.8 cm×2.4 cm×3.0 cm;3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节影,1例边缘浅分叶,2例可见短毛刺;2例密度均匀,1例可见小钙化;糖代谢轻、中度增高,SUVmax 1.7-5.4。文献复习示硬化性血管瘤同机CT多表现为单发的边界光滑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肿块,位于双肺下叶者多见,平均直径(3.0±1.1)cm(1.7-5.5 cm),密度较均匀,偶见钙化,少见分叶、毛刺,周围可见肺气肿,偶见多发或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表现为轻中度放射性浓聚,平均最大SUV 3.0±1.2(1.6-5.4)。大小与FDG摄取高低无相关性。结论:18F-FDG PET显像示硬化性血管瘤糖代谢多呈轻中度增高,摄取程度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不典型的硬化性血管瘤及多发硬化性血管瘤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谨慎鉴别。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