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现代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7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问题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西比较哲学、西方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431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8.2857
立即指数:0.0183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21.422
  • 马克思上层建筑概念的三种喻义

    作者:胡为雄 刊期:2010年第06期

    马克思使用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时灵活多变、识,政治结构、政治制度及政治行为,信用与虚拟资本等。赋予它复杂多样的含义。这些含义主要有三种:思想、意上层建筑概念的含义还曾从喻指思想、观念到喻指政治结构和政治权力变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喻指思想、意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法文版《资本论》等著作中则赋予...

  • 分工、民主与人的全面发展——论马克思对弗格森《市民社会史》的解读主旨

    作者:单提平 刊期:2010年第06期

    亚当·弗格森的《市民社会史》对马克思影响甚深,但是学术界对二者的联系,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力图淡化。因之,在对马克思与弗格森关系的研究中还存有诸多空白和疑问。本文力图在文献考证和文本关联的基础上,指认出二人不容忽视的历史关联,并从分工、民主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视角解析出马克思阅读弗格森《市民社会史》的主旨:马克思有些偏爱...

  • 资本逻辑与理性的自我分裂

    作者:郗戈 刊期:2010年第06期

    对于现代性的矛盾,西方许多思想家都把其根源归结为理性的自我分裂。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把握现代性的理性分裂,重要的一点,是透过马克思所发现的资本逻辑来审视理性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生成与蜕变。启蒙理性从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走向自我逆转、自我毁灭的辩证法根植于资本的矛盾逻辑。资本逻辑在推动理性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理下了理性...

  • 事件:爆发在历史逻辑的断裂处

    作者:张羽佳 刊期:2010年第06期

    “事件”的概念引导我们对“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一命题进行重新的思考与审视。长久以来,目的论的连续性图景构成人们思考这一命题的惯性思维,而对于从必然性中逸出的偶然性,人们并未在理论上给予充分的解释。本文结合本雅明、巴丢和德勒兹的哲学,借助“突变论”的理论成果,试图对黑格尔意义上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进行解构,以期在新的...

  • 2008年以来思想研究综述

    作者:单劲松 刊期:2010年第06期

    2008年以来,国内学术界的思想研究较为活跃,研究著述颇为丰富,研究范围有新的拓展,研究方法趋向多样。近几年来,思想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于:对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对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时代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对“前30年”和“后30年”关系的研...

  •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作者:袁洪亮 刊期:2010年第06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始终坚持从作为文明主体的人(国民)的角度探求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根本道路,也即其反复强调的“为祖闰造不能亡之因”,国民素质的时代性转换构成了胡适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本文阐述了胡适从“新民”到“立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转换的逻辑,揭示了胡适所试图建构的符合工业文明时代要求的文明主体的素质结构及其建构途径...

  • 论马克思主义与五四后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转向

    作者:黄寿松 刊期:2010年第06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圄的广泛传播加剧了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分化,五四后期中国生发出不同于自由主义和民族保守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围民性改造范式。合理评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潮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厘清和前瞻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价值观重构的关系具有启发意义。

  • 人本主义和无-本源

    作者:勒维纳斯 张宪(译) 张哲(译) 刊期:2010年第06期

    在某种总是比本体的存在之努力更加久远、比各种开端和原则更加久远的责任中,在无-本源的东西中,自我回归自身,对他者负责,是对于一切人而言的人质,在自己的真正非-可交换性中替代所有人。它是某个对于所有的他者而言的人质。因为最终并且首先,我甚至为他们对我的责任而负责。作为那个自我,我是一个支撑着那个“充满所有东西”的宇宙的人...

  • 梅洛-庞蒂与自然

    作者:勒诺·巴尔巴拉 王亚娟(译) 钱捷(校) 刊期:2010年第06期

    自然课程与梅洛-庞蒂对本体论突破所做的修正相符合,因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把对自然的追问深植于知觉现象学之后的思想运动中。在他看来,知觉现象学所通向的对语言表达的分析展现了意义作为建制(institution)的定义,梅洛一庞蒂将它理解为使表达自得(appropriation expressive)的开放系列肇始的东西。正是这种建制理论使对被感知事物的...

  • 具身的形式灵魂:亚里士多德与梅洛-庞蒂

    作者:燕燕 高申春 刊期:2010年第06期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特殊的形式,是生命躯体的第一现实性。生命躯体的种种精神能力属于灵魂。它们是生命体作为形式(灵魂)与质料(躯体)的结合体的与身具有的功能活动。形式的灵魂是具身的。但是,形式何以能够从肉身中产生却深深困扰着亚里士多德。梅洛-庞蒂服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灵魂的思想,但利用现象学的方法改造了亚里士多德的文体属...

  • 晚期福柯思想中的谱系学方法及其伦理意义

    作者:徐晟 刊期:2010年第06期

    福柯的思想总是处于不断地自我修正之中。从1970年到1980年,福柯的思想从内容到方法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过程。这些转变构成了他晚期关于自身实践的伦理学的理论前提:福柯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的言论表明,他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来探索一种新的关切个体自身的伦理学之可能性。他的早期考古学描述的结果就已经是一幅谱系学的图景,面谱...

  • “被叙述的自身”——利科叙事身份/认同概念浅析

    作者:刘惠明 刊期:2010年第06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份问题已发展为批评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某种意义上,身份问题由“去中心化”的主体性问题演变而来。鉴于主体哲学中“受伤的我思”的困境,世界著名现象学诠释学家保罗·利科于1985年首次提出叙事身份/认同的重要概念,并分别在1986年和1988年继续展开详细讨论。在众多的主体性或身份研究中,利科的立场可谓独树一...

  • 试析阿尔都塞哲学中的虚空概念

    作者:林青 刊期:2010年第06期

    阿尔都塞的“虚空”概念在其哲学理论中具有中轴意义,体现了其哲学的整体的理论实践特征。阿尔都塞借助于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揭示出启蒙逻辑的内在矛盾及其异化结果;进而通过把握意识形态生成的“空洞的深刻性”与“纯粹的形式主义”,展开了其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而虚空概念也是阿尔都塞所揭示的马基雅维利式的新君主的政治实践的原点...

  • 论儒家思想与人权的关系

    作者:乔清举 刊期:2010年第06期

    在17、18世纪的西欧启蒙运动中,儒家思想作为“理性”的化身,启发了欧洲启蒙主义哲学,著名的《法国人权宣言》就包含了儒家思想;1948年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也包含有儒家思想。但是,在中国本土,近代以来为了吸收西欧人权思想,思想界的主要工作是批判以至于清除儒家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儒家研究者和中国思想界的不少学者认...

  • “父子相为隐”与亲属间举证——亲情、法律、正义的伦理中道问题

    作者:林桂榛 刊期:2010年第06期

    学界有人认为,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主张是现代人徇私杆法、任人唯亲等权力腐败行为的思想根源。这一观点不仅幻想了古代文本与现实不义的逻辑关系与因果关联,而且对孔子“相为隐”主张进行了望文生义之严重误读。孔子的“父子相为隐”是指当事人有不当行为时其亲属选择沉默而小去检举告发也当被谅解,“隐”指不显不见、不作为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