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现代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7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问题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西比较哲学、西方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431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8.2857
立即指数:0.0183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21.422
  • “陶伯特说”与“罗扬说”:我们该采信哪个?

    作者:鲁克俭 刊期:2008年第03期

    “陶伯特说”认为马克思的《穆勒摘要》写于《44年手稿》笔记本Ⅲ之后,而“罗扬说”认为《穆勒摘要》写于《44年手稿》笔记本Ⅲ之前。本文对“陶伯特说”与“罗扬说”的论证过程进行了详细考察。结论是:“陶伯特说”既已成为MEGA2编委会所接受的文献学结论,理应成为中国学者进行马克思巴黎时期文本解读研究的文献学依据。

  • 私有财产的外化与交往异化——解读《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

    作者:姜海波 刊期:2008年第03期

    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书稿》笔记本Ⅱ、Ⅲ时已经读过李嘉图和穆勒的著作并且极有可能做了摘要,他在《穆勒摘要》中试图阐明私有财产外化为货币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异化。《穆勒摘要》和笔记本Ⅰ在主题上具有连续性,而且它的水平高于笔记本Ⅰ,可以依据《穆勒摘要》推测笔记本Ⅱ中”遗失”的内容,并且把《穆勒摘要》看做其中的一部分...

  • 是“谬见”,还是真实?——对一种责难的回应

    作者:何中华 刊期:2008年第03期

    与恩格斯不同,马克思早在撰写《神圣家族》之前就与费尔巴哈思想有着批判性的距离。恩格斯试图建立自然辩证法,马克思则只是把黑格尔辩证法改造成了立足于人的存在的实践辩证法。恩格斯最有资格和能力整理《资本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实际工作无懈可击,况且马克思在这方面对其持有某种保留态度。承认马克思常人的一面,不仅不是庸俗化,而...

  • 分裂的经验:资本主义时代的艺术——从杜威和马克思的视角出发的一个考察

    作者:张艳芬 孙斌 刊期:2008年第03期

    在这个时代,审美经验和普通经验发生了分裂。杜威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为我们考察这种分裂提供了有意义的视角。首先,私有制所造成的两重片面性,使得艺术分裂为资本和直接被占有的东西。其次,手段和目的彻底分裂的雇佣劳动,招致了艺术和劳动的分裂。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于一种彻底的社会改造,惟其如此,才有可能恢复审美...

  • 古尔德纳反思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作者:郭世平 刊期:2008年第03期

    如何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当代语言分析和批判哲学之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对于以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意识形态的话语特征和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机制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当代反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文·古尔德纳在这个课题上的主...

  • 构筑审美乌托邦的根本途径——论马尔库塞的“想象”

    作者:唐勇 刊期:2008年第03期

    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和根本意图,是通过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革命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发挥了巨大作用。想象具有异在性,是建立新感性的基础和动力。作为艺术活动基本思维方式的想象,构筑了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的两种乌托邦。简言之,想象在审美世界中的自由驰骋,成为人实现自我解放的动力,也是构筑审美乌托邦的...

  • 文化混合化: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的新趋向

    作者:李佩环 刊期:2008年第03期

    通过解读罗兰·罗伯森的全球文化理论,探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的中心问题,即文化普遍性(文化同质化)与文化特殊性(文化异质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通过对这种紧张关系的剖析清理出全球化时代文化交往走向文化混合化的新趋向。

  • 延安新哲学会:立意高远的思想机器

    作者:董标 刊期:2008年第03期

    不为学界看重的一些情境性事件,往往具有全局性、决定性意义,延安新哲学会(YNPA)即居其列。建立新哲学会,是延安诸多宏大策略行动之一。本文考察了建立新哲学会的基本过程,分析了其成员构成以及后续效应,估定了它在中国当代文化特质形成中的独特作用,提出了尚须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问题。本文显示,新哲学会不是学术团体,而是教育组织。它...

  • 先驱者的印记: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色

    作者:罗海滢 刊期:2008年第03期

    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的研究与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者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建构和学术特色的形成。

  • 论宗教思想的理论创新及其意义

    作者:蒲长春 刊期:2008年第03期

    的宗教思想在认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宗教的基本原理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方面均有理论创新,其中既包括具有普遍理论适用性的战略思想,也包括具有具体针对性的策略决策。这些理论创新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和宗教政策的形成与成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是什么?

    作者:成官泯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从古今之争的视野分析现代西方哲学的现代本质,并且展示“哲学与政治”这一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古代与现代所呈现的特有图景。

  • 胡塞尔的意向性伦理学——以“意向”和“充实”为线索

    作者:郑辟瑞 刊期:2008年第03期

    胡塞尔的哲学常被冠以“认识论”的名号,但是,实际上他也非常重视伦理学。胡塞尔善于将他用于研究理论行为的方法扩展到对实践行为的研究,其中,意向与充实这对概念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们最初是用来建构认识论,之后,胡塞尔也将它们引入伦理学的研究之中,但是,这种移植是否有效,它是否会陷入两难境地?本文遵循胡塞尔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以...

  •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道德观的启示

    作者:刘钢 刊期:2008年第03期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政治哲学领域发起的一场革命是:它通过解构,构建了一种与传统的互惠和平等的道德原理完全不同的、非互惠的友爱和关心的道德原理,并把这一道德原理视为正义的基础。德里达认为,基于传统的互惠和平等的道德原理之上的传统的道德观并没有真正把人当作相异的个体性存在来看待,这也造成了基于互惠的平等观念之上的现代法律的...

  • 道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贡献及地位

    作者:张平 刊期:2008年第03期

    道安在佛教东传之初,作为博学广识的佛教学者、矢志不渝的佛法弘传者以及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佛教组织者,对佛教在中土的播扬和发展做出了诸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在中土佛教的发展辙迹上深深打上了自己的思想印记。本文论列了道安之于中国佛教史的贡献和地位,指出,正是由于道安的开拓和建树,中土佛教在两晋之际才呈现一派新面貌,走上一个新...

  • 日本学者空海《声字实相义》研究

    作者:王一鸣 刊期:2008年第03期

    语密即语言问题,与意密、身密共同构成空海密教的思想主干。空海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具有既深邃又独异之特点,同时不乏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宗教学意义。本文以其《声字实相义》为研究对象,于文本研究基础之上,重点讨论声字与实相这一对范畴,并兼及其对后世日本文学理论之影响,彰显其突破习见之”言意之辨”的意义,力图揭示其语言哲学之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