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现代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7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问题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西比较哲学、西方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431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8.2857
立即指数:0.0183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21.422
  • 后形而上学能否回答“良善生活”的问题?

    作者: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著); 曹卫东(译)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长篇小说《施蒂勒》(Stiller)中,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让施蒂勒这位公诉人发问道:“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能做些什么呢?我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它让我迷惑不已”。①弗里施提出这个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善于思考的读者为了替自己操心,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伦理问题:“我在有生之年应该做些什么呢?”长久以来,哲学家们一直都认...

  • 马克思与反讽研究专题:论无产阶级的反讽

    作者:维塞尔(Leonard; P.WessellJr)(著); 陈开华(译) 刊期:2006年第05期

    主持人语:这个专栏的意图在于,通过几位作者、译者的努力,提醒人们对马克思与浪漫主义关系的重思,对古典反讽、浪漫反讽和马克思的反讽异同关系的重思。这个问题在国内学界很不受重视,或者被当作马克思不成熟的表现,把浪漫主义视为负面的、招致马克思思想不成熟的东西。维塞尔在《马克思、浪漫派的反讽、无产阶级》一书中力图纠正这种不符...

  • 反讽、主体与内在性——兼论马克思哲学中的反讽维度

    作者:刘森林 刊期:2006年第05期

    浪漫反讽与马克思的反讽虽然都共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主体性,但马克思的反讽不是审美反讽,而是实践反讽。这种反讽虽然告别了意识的内在性,却仍然明显保留着另一种内在性——价值内在性。由此,应该防止日益兴盛的把马克思实证主义化和世俗主义化的倾向。

  • 哲人的面具——从《游叙弗伦》看苏格拉底的反讽

    作者:罗晓颖 刊期:2006年第05期

    《游叙弗伦》讨论的是虔敬,然而,要真正理解虔敬的意义以及虔敬在两位对话人身上的表现,苏格拉底的反讽是关键。何以认定对话中暗含苏格拉底的反讽?除了其中众多不可小视的细节,还可以从二人定义虔敬的整个过程中发现某些意味深长的标记。由于反讽的运用,虔敬问题变得更复杂了;反过来,借着对虔敬的讨论,苏格拉底的反讽也展示了它多层面...

  • 和中国式乌托邦——以迈斯纳《马克思主义、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为中心的分析

    作者:王英 刊期:2006年第05期

    迈斯纳的《马克思主义、主义和乌托邦主义》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分析理论的一部名著。他恢复了思想中的乌托邦主义内涵,并采用“民粹主义”的方法论解释中国革命。他通过“乌托邦主义”来分析追求美好未知世界的热忱,并对后毛主义时代的反乌托邦性质作了深入透彻的考察。这对我们理解思想和今日的中国社会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 延安时期文艺普及思想的政治图解

    作者:罗嗣亮 刊期:2006年第05期

    延安时期的文艺普及思想不仅是一种文艺主张,更是一种文化政治理念。它在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及延安文艺现状的审慎分析之后出场,以走进民众作为政治方向,而提升民众则是其政治目标。在实行这一思想后,关注了来自文艺普及实践的政治反馈。如何改造和团结民众尤其是农民,这是延安时期始终在考虑的问题。

  • 建国以来的惠农思想

    作者:沈雁昕 刊期:2006年第05期

    笔者认为以农民民生为重要内容的惠农问题早有论及。的惠农思想对当前如何实现惠农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拟从惠农问题的重要性、惠农基本原则和惠农的措施三个方面讨论的惠农思想。

  • 如何导引“儒门道脉同归佛海”?——蕅益智旭对《论语》的解释

    作者:黄俊杰 刊期:2006年第05期

    该文分析十七世纪蒲益智旭(1599—1677)对《论语》的思想世界的解释。该文首先指出,智旭以无限生命、死生一致的观点作为核心,重构孔门的生死观,再以心学之立场重新解释孔子思想中的“学”、“道”与“天命”三个重要概念。智旭将“学”解释为“心”之觉醒,将“道”理解为“空生大觉”之道,将“知天命”解释为对“不生不灭之理”与“虚妄...

  • 日本净土思想的源流及其法然上人的《选择集》

    作者:赵仲明 刊期:2006年第05期

    日本的净土信仰是随着汉译经典的传入而流传到日本的,在日本的古代和中世广为流行,十二世纪后期由法然上人创立了净土宗,从而使日本佛教走向平民,并完成了日本本土化的过程。净土思想的兴起以及法然净土宗的诞生,究其缘由无疑是来自于末法思想在当时时代的流行。法然提出了专修念佛的思想,并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 回到真切(Direct)的个体体验——从奥古斯丁及安萨里的忏悔录说起

    作者:李兰芬 刊期:2006年第05期

    宗教思想发展史上,两位有杰出贡献的哲学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将宗教的超越与神圣意义,与个人的切身(Personal)体验相关起来的问题。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以其著名的《忏悔录》,展现了他如何从真切的生活体验(experience)中,感悟人性、神性及人与神的关系等普遍性问题;而伊斯兰教哲学家安萨里则从其辉煌的学术经历中,深刻反思人类在超...

  • 解 惑

    作者:陈少明 刊期:2006年第05期

    该文从孔子“不惑”的提法入手,尝试把“惑”作为普遍的人类精神现象进行探讨。在区分惑与无知,惑与怀疑的不同意识特征之后,作者对惑的多样性作分类描述。在此基础上,把孔子与庄子当作有助于解惑的两类不同的经典思想资源加以评介,并以王国维为例,讨论其惑所包含的心理与时代因素。文章最后以对“解”的理解结束全文。

  • 意志不坚:中西哲学进路比较及塞尔的“背景”论

    作者:方克涛; 王启义(著); 马永康(译) 刊期:2006年第05期

    1.前言 下述行为司空见惯,我们差不多每天都会碰到:在作出了“X会是最好的做法”的判断后,形成了坚定而无条件的去做X的意向,最后却做了与之背离的Y。我们都得同意,人们常常故意做一些不符合他们的道德理性或计策(pmdential)理性的最优判断(bestjudgment)的行为。

  •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作者:陈嘉映 刊期:2006年第05期

    该文介绍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看法。其要点是:哲学的核心工作是概念考察;所考察的是自然概念,用以考察的也是自然概念;因此,哲学工作和实证科学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哲学的目标不是建构理论;哲学的任务是治疗由误解哲学语法所造成的智性扭曲。文章最后粗略讨论了观念和概念的关系。

  • 儒家伦理讨论中的六大概念问题

    作者:吾敬东 刊期:2006年第05期

    关于儒家伦理问题的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界与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学者都抱着真挚的热情与善良的意愿努力开掘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微意蕴,并力图为现实生活与社会提供某种可资借鉴的范本。应当说其中的不少工作都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不能不看到,在讨论中有不少关涉核心问题的概念显得比较模糊甚或混乱,主要...

  • 现代视域下传统和谐思想的价值转换

    作者:詹小美; 郑永廷 刊期:2006年第05期

    中华传统和谐思想丰富多彩,它是维护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法宝,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思想源泉。但是,传统和谐思想中也存在着消极的东西,特别是以等级划分为特征的历史局限。继承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传统和谐思想进行现代价值转换,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