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现代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7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问题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西比较哲学、西方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431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8.2857
立即指数:0.0183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21.422
  • 马克思主义的孕育——自由主义的哲学观念:国家与社会和谐

    作者:伯尔基(R.N.Berki); 王文扬(译) 刊期:2006年第04期

    现在,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孕育故事的最后一大章,情节在此我已标明为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当然,这具体涉及到黑格尔的哲学,黑格尔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看作是“资产阶级”思想之最高最终表达和代表。但随即,我们必须注意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关系中的一种根本的——也是最迷人的——矛盾。在很真实意义上——在现实的、明显的、实质的学说板块...

  • 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与法国自由主义

    作者:杨令飞 刊期:2006年第04期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自由、平等问题的论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都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可以相互会通、参照的空间。该文主要以19世纪法国自由主义理论为例,对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与近代自由主义做一平行的初步考察,旨在说明马克思的自由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但往往被人忽...

  • 实践主体与马克思哲学的生存维度

    作者:吴育林 刊期:2006年第04期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的当代诠释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是因为当代西方哲学生存论的解析视角都离异了...

  • 与现代中国的完备型革命模式

    作者:李向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世界文明史上有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革命,一种独特的革命方式,即以精神建构的方式来实现突变、做成政治的演替和社会的变革。而这种精神建构的革命模式,同样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革命,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革命的模式。它以传统汤武革命为基础,整合了来自西方政治革命的理念,并给予当代中国以十分深刻的影响,几乎左右了...

  • 更正启事

    刊期:2006年第04期

  • 国外学者关于《矛盾论》的复调式解读——从《辩证法的内部对话》与《保卫马克思》的分歧谈起

    作者:尚庆飞 刊期:2006年第04期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辑从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澄明。

  • 最受尊重的敌人:视野中的美国

    作者:何迪; 宋婕(译); 林育川(校)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对美国的分析当中,他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估计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及1949年10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存和安全的影响。然而在1972的2月21日,理查德·尼克松——第一个踏上中国土地的美国总统,却开始了他称之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这也可能是200年来中美关系史中最有意义的日子。为了这一天,尼克松广泛阅读了有关中国的背景资料,...

  • 形式语用学视角中的生活世界理论

    作者:夏宏 刊期:2006年第04期

    哈贝马斯吸收和整合了当代各种语言哲学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哲学——形式语用学。这一理论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意义与它的有效性要求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分析,指出了言语行为的意义只有在交往行为中才能呈现出来。在解释言语行为的最终来源问题上,哈贝马斯引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并对它进行了形式语用学的改造。形式语用学的生活世界理...

  • “征兆”:意识形态的创伤性内核——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初论

    作者:苏平富 刊期:2006年第04期

    齐泽克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出发,揭露了意识形态的不完整性。在他看来,“征兆”作为沟通前符号界和现实界的桥梁,在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看似完整的象征秩序中打开了缺口,挑战了意识形态的“真实”,因此“征兆”是意识形态的“崩溃点”。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的自由”和“等价交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主义”和“排...

  • 民族国家的三大矛盾——来自吉登斯的启示

    作者:郭忠华 刊期:2006年第04期

    民族国家思想是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他对现代政治发展所作的反思。他从民主与监控、主权与暴力、民族与国家等三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动力和内在张力,深刻揭示了现代政治发展的矛盾性特征。

  • 德里达和现象学

    作者:杜小真 刊期:2006年第04期

    该文希望通过对德里达和现象学的关系的梳理和探讨,分析德里达思想从胡塞尔现象学开始而又从一开始就与之“偏离”(或可说“延异”)的由来和发展,试图指出德里达对现象学运动是有贡献的,对于德里达从现象学出发的哲学反思和由此展开的独特的跨学科的哲学质疑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代西方思想的诸多问题的实质和内涵,是非常有...

  • Unheimlichkeit:幽灵与真理的契合点——德里达“幽灵”概念的谱系学研究

    作者:方向红 刊期:2006年第04期

    “Unheimlichkeit”是德里达晚期著作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概念,并且总是与“幽灵”意象联系在一起。该文以海德格尔后期思想,尤其是以海德格尔关于真理和艺术诸问题的思考为依据,尝试对“Unheimlichkeit”这一概念在学理上的起源和在谱系学上的演化展开说明。

  • 开端、裂缝与未来——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对“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的双重解读

    作者:朱刚 刊期:2006年第04期

    该文考察了海德格尔与德里达对阿那克西曼德的一条箴言的两种不同解读。海氏从其存在论视野出发,认为该箴言所传达的是古希腊人对于在场与在场者的基本经验。海氏的解读赋予了“聚集”、“嵌合”、“一”以优先性,认为开端处的“裂缝”是消极的、派生的,必须要被克服。但德里达认为海氏的解读错失了另一种本源意义上的“裂缝”。这种“裂缝”...

  • 隐喻的工作机制及其恰当性分析

    作者:胡浩 刊期:2006年第04期

    该文受戴维森的启发,并基于唯特根斯坦对“把…看作…”的分析,尝试提出隐喻创造相似性的工作机制以及这一机制运作如何可能的恰当件条件,并将笔者的这一理论与哈雷等提出的语义学一本体论分析进行了比较。

  • 做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在阅读中与《孟子》相逢

    作者:杨海文 刊期:2006年第04期

    如果我们愿意在阅读中与《孟子》相逢,我们就应该立志去做一个大写的人。从道德理想主义层面看,《孟子》要求我们“证性善”,确立人之为人的性善之本;期盼我们“恶乡愿”,拒斥八面玲珑的伪善之方。从文化守成主义层面看,《孟子》呼唤我们“友古人”,经由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回想而求证本根之源;促使我们“辟邪说”。通过对异端邪说的批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