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Modern Philosophy

杂志简介:《现代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07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问题讨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西比较哲学、西方哲学研究、逻辑学研究、研究生论坛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国际刊号:1000-7660
国内刊号:44-1071/B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2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4312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8.2857
立即指数:0.0183
期刊他引率:0.9723
平均引文率:21.422
  • 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叶汝贤 刊期:2006年第03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与过去和现在的研究现状密切相关,必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时代与时代主题、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世界性的哲学交流与对话等等。论文就相关问题,如哲学与政治、学术性与现实性、理论与实践、哲学与群众、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革命家与哲学家、哲学研究方式与实...

  • 现代性的运作机制:反思性唯我主义

    作者:张以明 刊期:2006年第03期

    反思性唯我主义是现代性的运作机制;现代性的一些基本现象,技术主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和历史主义只有根据反思性唯我主义才能得到恰当的理解;要克服现代性的困境即普遍的异化现象和虚无主义,首先要克服反思性唯我主义。

  • 中国传统“革命”思想的两个维度及的“革命”逻辑

    作者:宋婕 刊期:2006年第03期

    传统中国蕴含着两种“革命”思想的维度:一是圣人救世的“汤武革命”,一是基于压迫而进行反抗的农民起义。这两个维度对于既系统地接受过中国传统的规范性文化教育,同时又深受非规范性文化熏染的来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他“圣人救世”与“压迫一反抗”的两种“革命”逻辑。这两种具有不同文化气质的“革命”逻辑在思想中得以结合的...

  • 对中国德治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作者:王秀华 刊期:2006年第03期

    道德与政治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以至于中国传统的政治被称之为德化政治或伦理政治。主张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给予历史总结的,在道德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同样遵循了这样一种历史主义的原则:他在继承中国德治传统的同时,又在探索着对这一传统的超越,在中国政治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中,的新德治思想独具特色。

  •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哲学家——艾思奇、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尼克·奈特; 王桂花(译)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1937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发表了一系列讲演,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些讲演记录的部分原稿经修订后最终以论文形式发表,并在1949年后奠定了中国官方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这些哲学论文——《矛盾论》和《实践论》——早已成为研究思想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

  • 更正启事

    刊期:2006年第03期

  • “Articulation”与后马克思主义的偶然性逻辑——从拉克劳和墨菲的“articulation”谈起

    作者:孔明安 刊期:2006年第03期

    该文认为,“articulation”是拉克劳、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链结”。该文从词源上考察了“articulation”一词的意义及其历史演变,并对其基本含义和特征做了深入的分析。该文认为,链接是理解后马克思主义的偶然性逻辑的核心概念。链接是发生在主体身份之间的,话语性的,偶然性的建构实践活动。但拉克劳、墨菲...

  • “史诗”和“碎片”:解读《希望原理》文本之钥

    作者:夏凡 刊期:2006年第03期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原理》是理解其思想的最主要文本之一。但是对文本特征的把握不够使得此书长期以来像天书一般无解。该文认为,只有理解《希望原理》的“史诗性”特征和“碎片性”特征,才可能进入布洛赫的这部著作。无论布洛赫的生平还是《希望原理》的思想内容、文本结构抑或精神气质,都与荷马史诗有重重关联。而...

  • 儒家的和谐哲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作者:黎红雷 刊期:2006年第03期

    儒家的和谐哲学,强调和谐是天底下最宝贵的价值;主张和谐是不同事物的共生共存状态;指出任何事物的矛盾,经过冲突与斗争,最终必定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坚持和谐能够促成组织的凝聚,从而增大整体的力量。和谐哲学作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这种“集体潜意识”被释放出来,运用到经...

  • 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精神与中国传统之重建

    作者:陈开先 刊期:2006年第03期

    该文认为政治就是以公共权力分配为核心内容的游戏;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政治学研究权力游戏规则的运行规律,而政治哲学则研究权力游戏规则的合法性;古典西方政治哲学所形成的是一种正义传统,而它正与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天道传统相呼应。中国近代所形成的革命文化破坏了我们自己的政治哲学传统,重建我们自己的政治哲学和政治文化...

  • 论作为“为己之学”的儒学

    作者:文碧方 刊期:2006年第03期

    该文通过对历史上儒家学者在“为己之学”上的论述进行考察与分析,并联系康德对道德之自律与自由的讨论,试图揭示和阐发儒学作为“为己之学”内涵及其意义.以期深化人们对儒学的认识和理解。

  • 缘生·赋值等值说述论——来自佛教量论的等值翻译解说

    作者:肖平; 杨金萍 刊期:2006年第03期

    等值翻译是翻译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该文首先回顾了等值概念的历史源出及等值的主要类型,并以此为依据阐明等值翻译理论的认识论基础,进而指出其在认识论上的误区。该文从佛教量论的角度推导出翻译过程中源语与译语之间的两种关系,即从源语到译语的缘生关系和从译语到源语的赋值关系,而迄今为止的传统等值翻译理论只涉及前者...

  • 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

    作者:蒋建国 刊期:2006年第03期

    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的关照。书院并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中的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的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 辩证思维方式与中国古典建筑审美特征

    作者:刘婉华 刊期:2006年第03期

    辩证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建筑审美特征的形成,使其在有无相生、虚实相资,中庸为道、和关为贵,情理并重、礼乐相成三个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 记忆中“曾经”的承诺

    作者:萌萌 刊期:2006年第03期

    该文关注“曾经”与“承诺”-复仇”与“拯救”如何相关特别是如何转换的“记忆的政治”。问题的背景是苦难:作为存在论或现象着的生活世界的基本事实,它是人类唯一可以普遍面对神、面对政治的“救赎地”,而不是“弥撒”中可以流逝的将来时。或在“复仇”中永远走不出的过去时。这里重要的是记忆形式的时间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