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征

新长征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新长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01/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长征论坛、本刊特稿、专论、厅长访谈、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理论研究、思想文化建设、改革与发展

主管单位:中共吉林省委
主办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6-7477
国内刊号:22-1001/D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5038
总被引量:1146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058
期刊他引率:1
  • 地球上的红飘带——长征

    作者:王永生 刊期:2016年第10期

    80年前,一支军帽上戴红色五角星的队伍,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为了担起北上抗日的救国重任,他们艰难上路,在地球上舞起了一条蜿蜒的红飘带,从赣南、湘西等地一直转战到陕北,其间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纵横十数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激战无数……两年后,当这群血肉之躯的红军经历九死一生在...

  • 长征路上——回望苏区

    刊期:2016年第10期

    红军村——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瑞金被誉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有关瑞金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有专家作了很精辟的概括:"封建专制,昏天黑地;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

  • “长征第一渡”

    刊期:2016年第10期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于都河这条秀丽清澈的河在江西赣南那片土地上默默地流淌了数千年,滋润着万物生灵。那碧清的河水,浸入了红军壮士的热血;那洁净的沙滩,留下了勇士万里长征第一步的脚印;那窄窄摇晃的浮桥,走过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步伐;那山谷里呼啸的风,传颂着红军远征慷慨悲壮的呐喊……80多年前,红军万里长征在此起步渡河,人称"长征第一...

  • "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刊期:2016年第10期

    那是1934年10月,一个晚风徐徐的傍晚,天边的火烧云尽力地燃烧着,河岸边聒噪的青蛙不知疲倦地叫着。宽阔的于都河上,红军战士们根据上级交代的作业命令,正紧赶慢赶地修建渡河的木桥。"老大爷,板子我们可以不要你的!"突然河滩上传来几声争吵声。定睛一看,是战士何立斌、刘调元几个同志在和一个老大爷争吵,互相争抱着几块木板谁也不让谁。老大爷7...

  • 渡口的守望

    刊期:2016年第10期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早归乡……"一首情谊缱绻的《十送红军》令许多人感动至深。这饱含真情的歌曲,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出发时的动人场面。漫步在于都县城,有关长征的纪念物随处可见。当年中央红军渡过于都...

  • 机曾福祥

    刊期:2016年第10期

    曾福祥,1909年8月出生,于都县贡江镇楂林村人,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以为军团长的红三军团,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红三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曾福祥在红三军团1连担任机,在长征路上,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多少,他记不清了。有时边赶路边打仗,土城战斗、攻打娄山关、飞夺...

  • 用生命捍卫使命的谢宝金

    刊期:2016年第10期

    1976年,老红军谢宝金在孙子的陪同下去北京看病。看完病后,爷孙俩顺便到军事博物馆参观。当走进展厅时,谢宝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展台上的一台发电机吸引住了。他几步跑过去凑近发电机,想上去摸摸。有个工作人员跑过来拦住他,说这是珍贵文物,不能乱碰。谢宝金当时突然发了大脾气,样子很吓人。他流着眼泪指着那台发电机对工作人员说:"是我背着它...

  • 历经生死的杨步金

    刊期:2016年第10期

    杨步金是瑞金市武阳镇杨屋前人,18岁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时,杨步金在红九军团3师9团团部当通讯员。红3师的前身是著名的"瑞金模范师",师里有很多瑞金人。杨步金的长征故事听来令人百感交集。强渡湘江宁死不掉队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后,一路血战,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的3道封锁线。急忙调兵遣将,集中30万兵...

  • 长征孤儿

    刊期:2016年第10期

    长征出发前,中央红军做了严格规定:路上谁也不准带孩子,不论职务多高,所有参加长征的母亲都把孩子留在根据地。天地间,人为贵,情最重。在长征时期,有许多红军的后代被送给老乡寄养,有的是蹒跚学步的孩子,有的是襁褓之中的婴儿。这一别,再见面的机会还会有多少?那真是生离死别,令记者听来柔肠寸断。1932年,的妻子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健康、活泼的...

  • 文物背后的故事

    刊期:2016年第10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第五次反"围剿"各个战场和驻地集结于都,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休整、补充后,星夜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战火的硝烟早已远去,而如今,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当年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珍贵文物。柔和的灯光下,记者与那些铭刻着历史斑驳印迹的文物隔窗相望。当记忆与现实交叉、历...

  • 汝城印迹

    刊期:2016年第10期

    在湖南省汝城县濠头乡中学院内,坐落着一幢造型简洁对称、端庄肃穆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当地人曾将其称为"洋楼"。进入濠头乡学校大门,顺着台阶拾级而上,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这栋古老的三层楼房,在阳光的照射下,红色匾牌上的"红军楼"三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而在第三层楼北面的墙壁上,"欢迎贫苦工农自动参加红军""自愿参加红军,在此洋楼报...

  • 血战湘江

    刊期:2016年第10期

    兵临赣水狼烟滚,苦战湘江腥雨倾。记者来到湘江战役纪念馆,天空下起绵绵的阴雨,仿佛是上苍在为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的5.6万英灵而哭泣。可以说,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1934年11月,从中央苏区向西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3道封锁线,继续西行,向湘桂边境挺进。

  • 通道转兵

    刊期:2016年第10期

    从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城乘坐公交汽车约1小时的时间,本刊记者采访组一行便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县溪镇恭城书院。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通道转兵重大决策的发生地。1934年12月12日晚,一场决定红军命运的临时军事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会上,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既定方案,而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争取主动。的主张得...

  • 在黎平的三天三夜

    刊期:2016年第10期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三句流传甚广的话,是当年对贵州的形象写照。贵州全省处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原,山峦叠起,峭壁嶙峋。1934年10月12日,红军从湖南通道一路西行,仅仅用了一天工夫就进入贵州地界。"红军先生,给个钱儿,我们是干人!"路边出现的衣衫褴褛的山民不断向红军讨乞。"干人",也就是穷人之意。于是,红军也就贴出...

  • 红军桥

    刊期:2016年第10期

    从八舟河畔向河的对岸望去,有一个颇具古韵的村寨,这就是位于黎平县高屯镇的少寨村,而我们从八舟河的河对岸过河到少寨村,必经之路是一座木质结构的桥。少寨的这座木桥保持着原始风貌,桥长将近70米,宽不足1米,用几十根圆木搭成杈架,楔入河床,再用长4米左右的枋板铺在桥架上即成此桥。人行桥上,桥身颤颤悠悠,桥架吱呀作响,别有一番情趣。这座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