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正文】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者:赵亮; 徐世晓; 李英年; 唐艳鸿; 赵新全; 古松; 杜明远; 于贵瑞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西宁810001;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 日本筑波3050053; 日本农林环境技术研究所; 日本筑波3050860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高寒草甸   植被类型   生态系统净co2交换量   涡度相关法  

摘要: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青藏高原两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即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的CO2通量,并就2003年8月份的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8月份是这两个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也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在此期间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净碳吸收量分别达56.2和32.6g C·m^-2,日CO2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12.7μmol·m^-2·s^-1和9.3μmol·m^-2·s^-1,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5.1μmol·m^-2·s^-1和5.7μmol·m^-2·s^-1。在相同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条件下,矮嵩草草甸CO2吸收速度大于金露梅灌丛草甸;在PPFD高于1200μmol·m^-2·s^-1。的条件下,随气温增加,两生态系统的CO2吸收速度都下降,但矮嵩草草甸的下降速度(-0.086)比金露梅灌丛草甸(-0.016)快。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呼吸,并且影响差异因植被类型不同而不同。生态系统日CO2吸收量随昼夜温差增加而增大;较大的昼夜温差导致较高的净CO2交换量;植物反射率与CO2通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