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

杂志简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208/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学改革、名作广场、传统建筑、设计研究、工程实例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
国际刊号:1006-2181
国内刊号:50-1208/TU
全年订价:¥ 31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84
复合影响因子:0.7
总发文量:1252
总被引量:4287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5.0588
期刊他引率:0.7586
平均引文率:6.8243
  • 机器人木构工艺

    作者:袁烽; 柴华 刊期:2016年第06期

    木材作为一种天然可再生的绿色建材,在未来建筑产业化发展中具有极大潜力。随着胶合木等生产技术的迅速提升,木材已成为一种大尺度、低质强比的高性能材料。随着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兴数字木构工艺的创新与提升,现代木结构产业升级已经找到了重要的支撑。数字木构以数字化结构性能找形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机器人精确高效的加工...

  • 勒·柯布西耶的“Brise-Soleil”策略及其对当代建构学的启示

    作者:白宇泓 刊期:2016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柯布"Brise-Soleil(遮阳)"的研究,考察建筑师如何结合具体的气候环境,以呈现出特定的建构形式表达,从环境调控和建构的角度阐述了"Brise-Soleil"的意义。与此同时,指出"Brise-Soleil"内在的一种关于建筑运行机制的可读性——一种根植本土更为真实而有效的建构价值,是非简单的形式与材料/结构的二元关系所能涵盖的。

  • 德系“建构”的地域学派版本——斯图加特学派的教育、创作及研究

    作者:肖毅强; 邱天 刊期:2016年第06期

    以超过100年传承具有典型德国建筑文化特征的斯图加特学派作为介绍对象,通过对其学术传承、建筑实践、科学研究等3个方面的分析解读,便于从建构角度理解德系建筑师的建造理性传统,并对当代中国建筑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 由概念草图到物理模型的非标准建筑形态设计探索

    作者:孙澄; 韩昀松 刊期:2016年第06期

    公众审美日趋多元,非标准建筑形态日渐增多。文章旨在探索非标准建筑形态由设计草图到数字模型再到物理模型的工作过程,为相关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首先阐释了非标准建筑形态创作背景,归纳已有研究成果;再结合设计条件,提出非标准建筑形态设计概念;然后根据设计概念,应用Revit建立数字模型,展开非标准建筑形态曲面划分;最后应用激光切割设备...

  • 模块连接的建构思辨——基于模块化体系的建筑“设计—建造”研究

    作者:辛善超; 王志强 刊期:2016年第06期

    针对现阶段模块化建造品质问题,本文以模块连接缝隙为切入点,将模块化建造方式与密斯、路易斯·康的建构表达进行类比。通过案例分析与图解生成,研究从"皮"与"骨"的思考、模块的间隔两个层面对模块连接进行建构思辨,使模块连接呈现诗意建造逻辑的同时与设计系统相对接,进一步明确基于模块化体系的建筑设计结合建造的操作方式并完善其意义内涵...

  • 地区架构——徽州建筑地域建构机制的当代探索

    作者:寿焘 刊期:2016年第06期

    改革开放以来,徽州地区建筑创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呈现巨大的时代变迁,逐步形成传统地区特有的地域建构机制。然而此段历史在徽州建筑相关领域却鲜少论及。文章立足于1980年代以后在徽州地区所进行的建筑地域性实践,试图从地域渊源、类型演变、自然场所、乡土营造以及城乡共生等诸多方面阐释应对时代变迁中的地区新生价值,探讨当代徽州...

  • 地下商业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营造

    作者:龚曲艺; 翁季; 杨林川 刊期:2016年第06期

    地下商业入口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过渡、融合的中介。本文从实地调研出发,提出入口空间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基于行为和环境需求的四大人性化设计要素,包括"良好的过渡:引导消费人群自然进入地下"、"精致的景观:使入口醒目又易于被人发现"、"清楚的标识:方便人们对方位的寻找"和"地域特色:...

  • 基于景观活力评价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牡丹江人民公园改造设计为例

    作者:陈菲; 朱逊; 林建群; 鞠超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严寒城市冬季寒冷、植物凋零,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了人们外出活动的兴趣。提高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能够加大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本文以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严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状况,结合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确定影响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要素归属的三大环境,分别为自然环境、事件环境和...

  • 中小旅游城市“城市景区化”规划策略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为例

    作者:应文; 马子路 刊期:2016年第06期

    目前,诸多中小旅游城市提出"城市景区化"的发展理念,希望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城市发展。针对该现象,通过现状调研和文献研究,归纳出"城市景区化"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城市景区化"的主要问题。根据"城市景区化"目标,城市将建设成为景区,城市与景区融合,城市规划将结合旅游规划内容,为"城市景区化"提供空间载体。"城市景区化"规划策...

  • 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的抵抗性认同——以旅游景区建设为例

    作者:谭洁; 郭鑫; 张明平 刊期:2016年第06期

    在建设旅游景区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征地,常常与景区原居民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是对地方认同的缺失。本文通过分析流动空间的理论体系,提出旅游景区建设中的空间重构存在抵抗性认同的特点,并分析其在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表现。但要找到既符合流动要求又拥有地方认同的纽带或桥梁并不容易,需充分了解当地文化...

  • 山地城市公园形态对其降温效应的影响

    作者:韩贵锋; 蔡智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为揭示山地城市公园对城市热岛的减缓机制,以重庆市主城区内10个公园为例,使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部分实测数据获得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分别从内部景观特征和外部空间形态两个方面研究了公园的降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园内部景观要素方面,公园面积、宽度、形状指数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多个小型公园比同面积大型公园具有更好的降温...

  • 山地城市绿地演变及其对城市扩展的影响——以重庆为例

    作者:刘勇; 张星星; 陈吉煜 刊期:2016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2006—2011年重庆主城区的城市绿地演变,评估了绿地规划实施效果及其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约束作用。研究发现:重庆独特的山水格局及其山体绿线控制政策奠定了其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建设不断侵占原有绿地尤其是组团隔离绿地,致使原有绿地不断破碎化和孤立化,降低了绿地规划的约束作用;城郊公园和广场绿地有所增加,这些绿地主...

  • 历史文化名镇的社会网络保护量化研究初探——以重庆宁厂镇为例

    作者:石亚灵; 黄勇; 郭凯睿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为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社会网络,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镇出现的"重物轻人、重量轻质、重个体轻网络"等问题,以重庆宁厂镇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社会网络模型,定量测度了社会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脆弱性与均衡性。研究结果显示:宁厂镇社会网络稳定性值为0.6439,脆弱性值为0.017,均衡性值为0.5124,社会网络保护值为1.173,社会...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研究述评

    作者:肖路遥; 周国华; 唐承丽; 贺艳华; 高丽娟 刊期:2016年第06期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的研究进展,将我国乡村聚落研究划分为复兴、发展、多元化3个阶段,乡村聚落研究经历了由简单向综合、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由空间分析向人文社会范式的转变。但是目前我国乡村聚落研究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是研究内容缺乏创新,原创理论相对较少;第二是研究对象较偏传统,普适性研究不够;第三是学科交...

  • 路径与整合——建筑师乡村个体实践与自建集体导控关联探析

    作者:褚冬竹; 黎柔含 刊期:2016年第06期

    近年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实践给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探索和启发,但对乡村自建活动的借鉴和引导意义并未充分发挥。同时,各地方的引导控制手段仍处于摸索阶段,现状问题突出,亟需有效、科学、适用的自建流程导控方法。通过深入剖析当前乡村自建流程导控的实施方式及其现象问题,梳理和研究近年来建筑师乡村实践的营建思想和技术经验,提出乡村实践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