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 省级期刊

West China Broadcasting TV

杂志简介:《西部广播电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458/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短视频传播研究、前沿、论坛、影视、一线、基层、应用、维护、传输、网络

主管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
主办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6-5628
国内刊号:51-1458/G2
全年订价:¥ 1214.4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30983
总被引量:25640
H指数:24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718
  • 2009,“第六代”电影成主流?

    作者:晓梵 刊期:2009年第04期

    今年春季,继贾樟柯《二十四城记》之后,陆川的《南京!南京!》又在各大院线火爆上映。人们惊讶地发现,原先活跃于“地下”的“第六代”导演,已经跃升为院线主流。而且,他们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似乎已经超过了前辈……

  • 那些曾经的忧伤与脆弱:“第六代”早期电影的暗面

    作者:晓尘 刊期:2009年第04期

    随着贾樟柯、陆川和宁浩的成功,“第六代”也许会成为一个逐渐消逝的名词。“第六代”那些早期电影在国内的观众可能微乎其微,而且,它们中有一些到今天都不太可能有机会与更大的观众群体见面,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那些电影的价值,因为正是那些未见天日的小众影片,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档案,记录了我们这个急速变迁的时代中那种...

  • 谁都不是“第六代”?

    作者:饭饭 刊期:2009年第04期

    张元认为他是“独立导演”,王小帅也一直否认自己是所谓的“第六代”,后起的贾樟柯三番五次地申述他与被大家虚构出来的“第六代”的巨大不同。非常有趣的是,这些极力否认自己是“第六代”的导演们,不时地会把“第六代”用之于同时代的其他人,以示自己和他们的差异。

  • 那些人,那些事——《北川,永不消逝的歌声》幕后的故事

    作者:冉金 刊期:2009年第04期

    5·12地震,一周年的日子,四川电视台推出了“5·12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电视系列专题片。此篇拍摄手记,以媒体人的眼光,记录下关于那片震后土地上所发生的点滴故事,和故事背后的爱与感动。

  • 都江四月天:道法自然 天城合一——一千年都江堰的智慧与底蕴

    作者:樊奔 刊期:2009年第04期

    “5·12”周年将至。 截止“四月”这个时点回望都江堰:相对大地震的撼力与残酷,一座城市在坚韧性、耐力;城中之人的坚强、从容以及城市细胞的修复力和重生活力……这一切则更令人震惊。

  • 都江堰:浴火的凤凰——专访成都市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 刘俊林

    作者:康晓蓉 付强 刊期:2009年第04期

    我们将把“灾难”变“机遇”,坚持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力争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区,全市人民将更好地分享科学发展的成果和重建发展的利益,实现城市对历史负责,向世界交代的愿景。都江堰,这只浴火的凤凰将让全世界瞩目,全世界喜爱。

  • 天府之源宜居之城的另类解读--专访都江堰市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良泉

    作者:康晓蓉 甘森(图) 刊期:2009年第04期

    现在都江堰市房地产行业发展犹如凤凰涅粲,在华丽转身之后,正呈现一种蓬勃的态势。另一方面,都江堰四百多万平米的钢性需求住房建设,又如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一批如中冶集团、成都建工等知名企业落户都江堰,以优质名盘打造着一个更加美丽的都江堰。

  • 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近期主要大投资、大项目

    刊期:2009年第04期

    都江堰1142亿元将投向灾后重建六大工程 按照“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赶超”目标,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以优先恢复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为原则,组织编制了灾后重建专项实施规划,其中包括10大类36子项专项规划和1项总体实施规划。

  • 让美丽更加美丽——一个都江堰人对重建的内心震颤

    作者:付强 王国平(图) 刊期:2009年第04期

    但我在都江堰的所见所闻,把“未来”真实地触摸了,对于都江堰,作为—个都江堰人,我对重建的理解是:让美丽更加美丽。在新建安置房现场,在原址重建试点片区,在—个个在建或将建的大项目中,处处跳动着这种幸福的影子……

  • 从“小家碧玉”到“国际名模”——上海援建的精神塑造

    刊期:2009年第04期

    可以说,通过上海援建方的精神重建,都江堰不仅在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上有了显著的变化,更在市民素质、城市观念、开放意识上产生了质的提升。重建使者啪堰市在城市精神上从内陆小城向国际大都市靠拢,与一线城市直接接轨与融合,就如同—个“小家碧玉”变成了“国际名模”,在普通的点滴中,都江堰的城市价值被画上了浓墨重笔。

  • 人类的智慧与美丽———都江堰旅游重建对四川旅游的意义

    刊期:2009年第04期

    长期以来,这片大地因都江堰的存在而受惠,这片绿地因它的存在而显得生机勃勃,它给天府之国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财富。因此,在灾后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努力保护它,否则今后我们再也很难获得学习和观赏先人的丰功伟业的机会。

  • 游弋在人文与生态的天地美景

    作者:张琰 刊期:2009年第04期

    灾后重建的都江堰将是一座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将呈现出“显山、亮水、秀城、融绿”的效果,以山为依衬,水为脉络,田为基底,路为骨架,形成“山城共融、五河十岸”的美景。

  • 都江生活将会如歌似水——专访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规划管理局局长屈军

    作者:杨宇 付敏 甘森(图) 刊期:2009年第04期

    都江堰,当这个曾经充满诗意的城市在经历了地震带来的伤痛后,它需要从废墟中站立起来,以更加坚强的步伐阔步向前,走向国际化。未来都江堰将是—个全域旅游城市,—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发展的城市,者隐工堰人的生活将会如歌似水。

  • 总规划师心中的城市记忆——专访都江堰市规划管理局总规划师 周俊

    作者:杨宇 甘森(图) 刊期:2009年第04期

    在成都向“多中心”转变的过程中,都江堰应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即成为成都市“多中心”发展的一个增长极,承接成都中心城区乃至于平原其他地区的产业,人口的转移,都江堰在成灌走廊的末端,形成以都江堰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环形放射状布局结构,也强化了城市次中心的地位,城市记忆不光应有地震遗址或地震博物馆,还要有抗灾英雄,志愿者,支援者...

  • 重建将是创造性复兴——专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

    作者:付敏 杨宇 刊期:2009年第04期

    都江堰的灾后产业复兴,将着力实现一个优势突出的产业结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业无疑是都江堰城市的支柱产业,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今后,将都江堰旅游以国际旅游为导向的产业发展,但是在这个较长的时间周期里需同步考虑其他产业的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