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广播电视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 省级期刊

West China Broadcasting TV

杂志简介:《西部广播电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458/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聚焦:短视频传播研究、前沿、论坛、影视、一线、基层、应用、维护、传输、网络

主管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
主办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6-5628
国内刊号:51-1458/G2
全年订价:¥ 1214.4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30983
总被引量:25640
H指数:24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718
  • 开放之路——中国最早的开放之路与未来30个关键词——从成都出发,中国最早的开放之路

    作者:蜀南麦子 刊期:2008年第11期

    1993年,奥地利考古学家在一具古埃及女性木乃伊头发中发现了一块来自古蜀国的丝绸。据考古学家鉴定,这块蜀国丝绸的时间上限距今3000多年,它整整把“南方丝绸之路”的传播时间上溯到了充满神秘而诡异的“古蜀五王”时代。

  • “开放”路上第一站

    作者:刘兴诗 刊期:2008年第11期

    一条比西北丝绸之路形成早了两个世纪的南方丝绸之路为何以邛崃作为第一站。那是因为邛崃是蜀文化的发生地,邛崃处在山脉与河谷的交界处,邛崃的集市反映了早期大商贸、大流通、大集市的开放形态,可谓开放的南轴承之要。

  • “东方波尔多”,邛崃的开放新路

    作者:秋千 刊期:2008年第11期

    邛崃,作为古南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站,在整个南丝绸之路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令人瞩目。“舟船争路、车马塞道、商旅敛财”,描述了历史上的邛崃,是一个工商兴盛的地方。直到今天,走进邛崃,时时能让人感受到丰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蓬勃的发展态势。

  • 旅游,邛崃的香饽饽

    作者:付敏 刊期:2008年第11期

    邛崃,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美誉,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全域成都”下成渝经济圈新特区的确定,邛崃旅游抢抓机遇,在坚定不移的“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高品位的历史人文景观,通过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形象的各种营销形势下,使得邛崃旅游迅速崛起,走在成都旅游业的前列。

  • 邛崃的白金时代

    作者:付敏 刊期:2008年第11期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邛崃随着“全域成都”发展口号的提出,着力构建“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辐射西部,影响全国,在“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中,改变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状,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加快实现了邛崃和谐发展的新垮越。

  • 30年后,我们依然从农村开始——专访四川省前副省韩邦彦

    作者:韩毅 林元亨 吴燕子(图) 刊期:2008年第11期

    四川农村发展并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很明显,四川一些地区由于是贫困山区、高寒地区,交通不便,发展确实有一些难度,这些都是四川需要重点攻坚的地方。

  • 四川是改革的排头兵与发祥地——专访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章玉钧

    作者:韩毅 康晓蓉 吴燕子(图) 刊期:2008年第11期

    1976年是大悲大喜,1977年是大批大干、1978年是大彻大悟……四川的改革其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经在探索,农村由吃大锅饭到包产到组;城市最早搞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等,为全国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改革开放探索时期的排头兵。

  • 改革开放本身不是目的……——专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唐公昭

    作者:康晓蓉 吴燕子(图) 刊期:2008年第11期

    发展始终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改而改,不是单凭理性用新体制来代替旧体制那么简单,而应是与发展相依、相辅、相存;同时人是改革的活跃因素,是根本的发展因素,以后的改革仍是要调动基层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 改革就是生产力和人的不断解放——专访叶哄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生任、博士、教授李后强

    作者:任正平 刘筱庆(图) 刊期:2008年第11期

    改革与革命一样,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百余年来,中华民族的根本问题是实现民富国强,完成民族复兴。中国近30年的改革正是这一历史潮流的合理延续。

  • 四川的探索最具影响力——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

    作者:付敏 刘洋 吴燕子(图) 刊期:2008年第11期

    改革的经验就是先行试点,点上突破,然后全面推开。经济发展滞后地区,“三农”问题越加突出,试点就越有意义,城乡综合改革选择成渝两地试点,意义和影响重大。勇于探索先行改革,是四川的风貌与优势,期望新时期四川改革不断深化,走在全国前列。

  • 关键还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专访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辛文

    作者:冯卉 阿达(图) 刊期:2008年第11期

    没有改革开放,成都再发展100年都不会有现在这个成就。目前对四川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机遇,为我们提供改革的条件,我们不能不改革;挑战,让我们有压力和动力,我们不得不改革。

  • “城市是农民造出来的”——专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教授 林凌

    作者:任正平 吴燕子(图) 刊期:2008年第11期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大城市的扩张和小城镇的崛起,有近2亿农民由农民变成工人、商人、城市居民,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这是中国农民造城运动取得的重要成果。可以说,没有民工潮,没有东南飞的“孔雀潮”,也就没有东南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

  • 改革尚未完成——专访中国“三农”问题专家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 赵文欣

    作者:康晓蓉 田达梅 吴燕子(图) 刊期:2008年第11期

    在与赵老见面的前一天,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报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正是从那时起,赵老积极投身于农村改革,参加了1982~1986年指导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调查研究...

  • 未来四川的空间集中化发展战略——专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戴宾

    作者:林元亨 吴燕子(图) 刊期:2008年第11期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服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尤其是“三线”建设的需要,基本上没有提出独立的省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四川立足于省情,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思路。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区域发展战略有一个怎样的演变历程,有着怎样的经验与意义?为此,本刊特意专访了戴宾教授,请他为我们...

  • 改革开放30年30个关注与展望——全球视野下的城市发展30个关键词——绿色交通:怎样最人性化

    作者:舟渡 刊期: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在美国一些大城市实施的快速公共汽车交通(BRT)就是美国为改进公共巴士服务质量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工作。BRT规划的一个中心的概念是给予公交车辆优先权,其目标就是使人次运输量能力达到最大,而不是车辆的运输量能力。优先权的一种形式是为公交巴士设置专用右转车道,或者在快速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