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

温州人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温州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363/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时政、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服饰、休闲、美食、娱乐、旅游、美容、汽车

主管单位: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673-6443
国内刊号:33-1363/D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639
总被引量:114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看点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中共中央决定对陈良宇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陈良宇同志有关问题初核情况的报告》。根据目前调查的情况,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

  • 数字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19家】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等部门近日评定了“2005年全国500家最具成长型中小企业”,温州有努奥罗散热器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入围,其数量在全国地市中名列前茅。这些在社会上未必声名显赫,但在业内却举足轻重的企业,被德国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称为“隐形冠军”。温州的这些“隐形冠军”涉及散热器、医药、阀门、紧固件、汽车配件...

  • 声音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提名这样的人为诺奖候选人,用心何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日前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东突分子热比娅的言行旨在破坏中国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提名这样的人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用心何在?1995年,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龙虎榜估计热比娅拥有2亿人民币的财富,而将之列入中国富豪第八位,成为新疆“女首富”。热比娅因危害国家安全被中国...

  • 电镀业:打“非”入“园”正当时

    作者:吴逢旭; 余佥倩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可以用8个字概括市委、市政府当前整治全市电镀污染的主要方式与手段,这就是:打非、入园、严管、整治。l打"非"不是打击电镀行业 i电镀行业是温州轻工产业链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电镀行业与打火机、眼镜、水暖器材、汽摩配件等行业相互依存。2005年温州电镀行业实现产值40多亿元,承揽了全市约500亿元制造业产品镀件的表面处理。

  • 1980:首创住宅商品化

    作者:陈耀辉 刊期:2006年第19期

    该怎样去描绘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呢?记忆尚未褪色,激情仍有余温。不论是共和国,还是所有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个人,都在那十年的时间里,成功地跨越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分水岭。那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岁月。从恶梦中走出来的人们,以无比的激情投入了新的生活。他们用崭新的视野拥抱知识,他们用空前的豪迈创造财富。对于温州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无疑是...

  • 1981:包产到户

    作者:公木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说1981年温州改革开放的大事,毫无疑问是包产到户。经过1980年的新思想启蒙,从这一年开始,在中央1980年75号文件指引下,新的包产到户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了整个温州大地。也是在这一年,在1957年反右斗争时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的永嘉县1956年包产到户,这个曾被打入地狱的冤案,在中央的关心下,终于得到了彻底平反。永嘉县是我国包产到户...

  • 1982:两户会议

    作者:公木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回顾1982年,温州改革开放中的一件大事,就是年底的“两户会议”。这年12月16日至19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市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是各行各业带头从事商品生产的“能人”,也是全市各地先富起来的“能人”,共有代表1200人。所谓“两户”,是当时对专业户和重点户的一个概括。所谓专业户,是指家庭主...

  • 1983:桥头市场

    作者:沈绍真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1983年温州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是桥头纽扣市场正式创办。桥头市场个体纽扣户的代表人物是王碎奶。王碎奶说,党的三中全会后,桥头有人将江苏一带的电镀纽扣贩到这里卖,她也开始做起了这个买卖。她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上千百来块钱,裹在腰包里到金华进货,想不到这卖纽扣还真赚钱,一个星期下来赚了200元,这可了不得啊——比她全家在地上干一...

  • 1984:龙港建镇

    作者:沈绍真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1984年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是苍南县在龙港建镇。今天,一座即将落成的桥梁横跨在鳌江口,这便是连接鳌江与龙港的“瓯南大桥”。上世纪80年代初,到如今的龙港那个地方,要先到鳌江的渡口,坐渡船到对面的方岩下。那时方岩下还是一片涂滩,长着芦苇,码头上挤着许多抢生意的三轮卡,两旁则都是供应各类食品的小店摊,还有一些摆着许多印刷制...

  • 1985:“温州模式”出世

    作者:公木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当历史车轮来到1985年,对温州的改革开放来说,最有影响的一件大事,就是“温州模式”的横空出世。这年5月12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该报记者张也平所写的专稿《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了题为《温州的启示》的评论员文章,在全国首次公开提出了“温州模式”。专稿...

  • 1986:叶康松辞官务农

    作者:沈绍真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1986年的叶康松辞官务农,绝对是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这是因为叶康松不仅是温州辞官务农干部第一人,而且还因为他的下海时间是在1986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不久,温州还处在姓资姓社尚争论不休的时候,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叶康松辞职务农有几件事是必须一提的:一是当时的永嘉县委书记曾提议给他系个“保险带”:将他的编制、户粮关系...

  • 1987:挂户经营政策出台

    作者:吴逢旭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温州人的创造——挂户经营,很好地解决了家庭工业初创时期遭遇的各种困难。有了这个法宝,温州的家庭工业很快走出家门,走向全国,这是温州崛起的奥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温州的供销员风起云涌之时,一些具体而迫切的困难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概括地说,他们有四难:供销员走遍全国,经历千山万水,他们出门必须携带必要的证件,...

  • 1988:新中国首例“民告官”案

    作者:沈绍真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在今天,老百姓状告政府已是很平常的事,但在18年前的1988年那可是天塌地陷不可思议的事。这场官司起因是苍南县舥艚镇农民包郑照盖在河道边的房屋被强制拆除引起的。当时全国各大媒体的数十名记者来到温州,温州日报也极为重视。当时担任政文部负责人的我与分管政法报道的夏国胜同志一起提早几天前往苍南,进行连续报道。提早到苍南后,...

  • 1989:两次调查

    作者:沈绍真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温州,在1989年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时期。国务院对温州的三次调查,有两次发生在这一年。温州人都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务院三次来温调查的事,而对其中细节可能就是语焉不详了。时任市委副秘书长的宋文光先生是这三次调查的亲历者,日前笔者对已退休在家的他进行了专访——第一次是1989年8月。国务院研究室...

  • 八十年代流行印记

    作者:施菲菲; 萧云集 刊期:2006年第19期

    <正> 吉他电子琴上世纪80年代温州最流行的乐器是吉他和电子琴。金宗昌与魏建西,可以说是当时温州流行乐的引领者,他们原本同在温州某中学教书,一个教音乐、一个教体育。魏建西擅长吉他,金宗昌擅长电子琴。80年代痴迷于吉他与电子琴的人可不少,以年轻人为最多。金宗昌与魏建西一起,在温州八中办过“阿西吉他培训班”,在温州九中办过“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