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刘守华教授微传

    作者:莫愁 刊期:2020年第02期

    刘守华教授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近十年以来,评述、访谈和回忆刘守华教授的文章不胜枚举。呈现在学界和大众面前的,多是作为故事学家和民俗学家的刘守华教授。本文希望从一个年轻学子的视角,描画一位学者身份外和蔼可亲的老师一一刘守华.

  • 文学史教材鲁迅章节书写的“大而全”问题

    作者:刘迎 刊期:2020年第02期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一直流行“大而全”的叙述模式,由于鲁迅及其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现象在鲁迅章节书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由此带来的弊端,则是为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对具体问题的论述只能浮光掠影点到为止。如此,在并不能真正做到一语中的的情况下,不仅常常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而且对问题的其他方面构成遮蔽。造成这种现象的...

  • 80年代纯文学期刊何以繁荣:以“四大名旦”为视点

    作者:康璇 刊期:2020年第02期

    在八十时代,以四大名旦为代表的纯文学期刊是文学的主阵地,作为文学传播环节的核心,连接起作者和读者的两端,在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下参与并促成了八十年代文学的繁荣发展。随着九十年代文学生产与接受的语境都开始变迁,而后进入图像时代带来当代社会视觉文化转向,文学消散了特殊时期被赋予的特权,其话语权由精英知识分子开始让渡给普罗大众,传统以...

  • 从跨文化角度谈穆旦诗歌与翻译

    作者:余彥迪 刊期:2020年第02期

    穆旦是20世纪中国诗歌与翻译成就巨大的双星之一。本文主要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坐标上,从诗者作诗的“非中国化”的气质、译诗对西方诗歌技巧的借鉴、译诗中自觉的中西文化比较意识、译诗对意识形态的体现、译改与中西文化的融入等方面,探讨穆旦诗歌与翻译和中西文化关系,从新的维度和视角揭示他在诗歌创作中西文化融合的独特经验...

  • 从教育视角解读《无名的裘德》

    作者:官雪莹 刊期:2020年第02期

    随着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全面推进,另一场由中产阶级倡导的教育革命也在进行,即从古典教育过渡到所谓的现代教育。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就折射了这一时代背景以及教育改革浪潮下个人的悲剧。本文通过分析《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福勒的悲剧命运成因,试图展现平民阶层在通过自我教育改变命运...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探析《藻海无边》

    作者:郭琳 刊期:2020年第02期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在这个经典名著问世后的不久,同为英国女作家的简·里斯就以《简·爱》中的故事情节为背景,进行再创作,再现了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的一生。本文分析了小说中自然和女性之间的联系,并揭示自然和女性在父权制社会观下遭遇的困境,以探讨两性和谐和人类健康犮展的出路——理想的社会,需要依靠的是...

  • “三言”主角飞升故事中人物形象塑造探析

    作者:贾江南; 施贤明(指导) 刊期:2020年第02期

    在“三言”的编撰过程中,部分以前代故事为母本创作的作品中有主角飞升情节的增补,这一新情节的出现使得故事的出场人物产生了相应变化。本文将作品中增补的角色分为市井百态、仕宦之徒、邻里亲友和仙人的凡间化相四类。通过对此类角色的语言、心理、行为塑造,真实展现出当时流行的社会观念,蛰伏的阶级矛盾和市民阶层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与此...

  • 浅析《土生子》中黑人男性气概的缺失和重构

    作者:薛钰 刊期:2020年第02期

    《土生子》的出版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在文学世界中立足的开端,小说的巨大成功给当时的黑人作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书中的主人公别格是当时千万黑人的代表,他选择了使用暴力来反抗白人社会,同时书中的许多细节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男性气概的缺失。本文通过康奈尔提出的“三重性别结构模型”来探究主人公别格男性气质的缺失和重建。

  • 简·奥斯汀“爱情+面包=美满的婚姻”观念的凸显

    作者:安永逸 刊期:2020年第02期

    《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历来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中渗透的先进的婚姻观。本文将从女性意识的身份赋予、叙事视角的立体转化、书名设置的独到之处,三个角度来分析简·奥斯汀是如何凸显其独特、新颖的婚姻观。

  • 理性的犬儒主义:论《愤怒的葡萄》的思想内涵

    作者:刘晓静 刊期:2020年第02期

    “犬儒主义”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指对社会的批判思想和对人类美德的赞颂。发展到现代,犬儒主义已经失去它原本的意义,成为颓废主义和消极主义的代名词,强调一种清醒的不作为。斯坦贝克认为作者要成为社会的“看门狗”,讽刺社会的不公、抨击社会的愚蠢、揭露社会的黑暗。虽然斯坦贝克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但他本身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分,描写农民...

  • 从《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到《浮士德》中魔鬼形象的流变

    作者:李雨倩 刊期:2020年第02期

    《圣经》中的撒旦作为西方文学中的魔鬼原型,在之后的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和演变,其形象内涵日益丰富。其中,靡非斯特是其演变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分支。以文艺复兴时期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启蒙时代歌德《浮士德》中的靡非斯特为代表,既继承了撒旦邪恶、引诱的特点,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

  • 从《华盛顿广场》看清教主义价值观

    作者:吕莹莹 刊期:2020年第02期

    《华盛顿广场》是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早期作品中反映社会道德问题和价值冲突的一部优秀作品。本文将通过分析《华盛顿广场》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价值取向,阐明美国清教主义价值观对于这部作品和作者的影响。

  •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张力

    作者:秦慧琪 刊期:2020年第02期

    “张力”一词最早由新批评理论家艾伦·退特提出,它后来成为新批评理论中关键词之一。罗伯特·弗罗斯特常常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深邃的哲理,展现自己的孤寂,矛盾的内心世界。因此他的诗歌中有巨大的张力。通过对《未选择的路》的张力解读,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弗罗斯特的诗性魅力。本文采用新批评派中的张力理论,从诗歌措辞,诗歌韵津,诗歌意象,诗歌...

  • 浅论伊丽莎白时期的复仇悲剧

    作者:师阳 刊期:2020年第02期

    本文试图在检讨关于复仇剧,通过对16世纪英国社会现实和普遍心理以及《西班牙悲剧》这一作品的具体分析,探讨伊丽莎白时期复仇剧这一独特戏剧文学样式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观念。

  • 从《夜莺与玫瑰》林徽因译本谈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作者:艾安珂 刊期:2020年第02期

    《夜莺与玫魂》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代表作,本文以林徽因译本为例,讨论文学翻译与再创造的关系,并从语言形式、语义信息、修辞手法等三个方面分析原作的意义与风格是如何被再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