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来自天籁的声音——对话龙仁青

    作者:周新民 刊期:2019年第16期

    周新民:作家走上创作道路,都各有种种原因,请问龙仁青老师,有哪些原因促使你走上文学创作道路?龙仁青:你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与我有师生之谊的端智嘉先生。他在我的生活中的出现,的确是影响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最大缘由。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已经在藏族母语文坛名声鹊起的端智嘉先生忽然...

  • 星期天的下午餐

    作者:周瑄璞 刊期:2019年第16期

    半条白胖的鱼,卧在盘子里;糖醋里脊,失去了灵动光泽;梅菜扣肉,基本没动;排骨汤已经冷却,骨头和冬瓜露出头来,表面凝了一层白酸,像冬天里的一场薄雪。几十分钟前这些自以为要大展宏图的菜肴,热气腾腾地排着队来到桌上,盘盘盏盏,荤荤素素,美哉壮哉,不想却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人们更多的是说话敬酒,它们渐渐冷了心,丧眉耷眼地卧在那里。杯盘狼藉,一桌...

  • 人间食粮与“契约”——评周瑄璞的《星期天的下午餐》

    作者:曹霞 刊期:2019年第16期

    周瑄璞的《星期天的下午餐》体量不大,约万余字,却涵容着丰富扎实的时代与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商品供应不足、城乡户口迥然有别的年代。根据小说提供的线索,可以大致推测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正在发生巨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计划经济、城乡区别等规定依然森严。小说通过全知视角和故事内叙述者小龙的视角交叉展开。

  • 我和我的文学

    作者:黄孝阳 刊期:2019年第16期

    "所有的作家都被文字坑惨了。"忘了是什么时候、是在哪里看到这句话的。它在用一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掠夺人们眼球。我对此自然抱以轻蔑一笑。我以为我忘掉了它。没想到时至今日,当我试图就"我和我的文学"这篇命题作文说点什么的时候,它突然涌现。我的手指几乎是下意识地在键盘上敲出这几个汉字。

  • 一种极强烈的自我创造——评黄孝阳的《我和我的文学》

    作者:高维生 刊期:2019年第16期

    黄孝阳的作品为文坛早已所关注,七〇后的作家,写出的文字,与同时代的人不相随,循着个性而行。近日读黄孝阳在《天津文学》第三期,发表的随笔《我和我的文学》,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大多的写作者是泛化写作,如同书写的公文,统一的庸俗化标准,发出一致的口号。丧失个性,也不允许个性的存在。没有精神的支撑,散文和随笔,不过是一堆废弃的文字沙石砾,...

  • 提灯人

    作者:田晓隐 刊期:2019年第16期

    1.在王城我想去的一个小镇叫做,王城在王城,我陪王喝茶、打牌、下棋、钓鱼更多的时候王在述说他的女人、他的战场王城不缺酒。大摆筵席只有我和王在王午睡的时候我游荡小镇,搜寻王年轻时的蛛丝马迹在王城,我孤零零的是一把钥匙挨家逐户的敲门飘零半生,我孤独成瘾王城的姑娘,出门左拐的在远方出门右拐的已备好嫁妆她们怀揣月光在王城,我的每次折...

  • 来龙去脉是孤傲的隐喻——评田晓隐的《提灯人》

    作者:赵目珍 刊期:2019年第16期

    田晓隐的诗歌写作因为"个人"主体经验及其想象力的占据而显得更加富有暗示意味,在当下诗歌对历史、语言、文化等领域的想象以及个体体验的真实性发起总攻击的时候,他却对个人化的诗性存在充满了想象。在诗坛上,诗人们对个体的存在抱持着各种态度。比如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是一个"珍爱怀疑"的人,批评家陈超先生认为"她以独特的思考,沉静而犀利的反...

  • 张贤亮小说中的饥饿情结和情欲情结

    作者:周春燕 刊期:2019年第16期

    张贤亮是八十年代的重要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中追求人道主义和人性解放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领悟和体会。张贤亮以自己在中的独特体验为线索,创作出看似"满纸荒唐言"的作品,然而当我们把他的作品放置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境遇中,不难品味出其中包含的真谛。同时,我们也可体味到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辛酸泪"。本文重在解读张贤亮小说中的饥饿情结和情欲情...

  • 从“通变”看苏轼的散文创作

    作者:唐芳芳 刊期:2019年第16期

    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一篇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行文创作中的"通变"之理,在后世如潮涌般的文人当中,深悟其道的人不在少数。苏轼的散文历来引人称道,为北宋成就最高,而其所涉甚广,又并不止于此。放达率真的诗人品性延伸到文辞章句之间,表现出体性之间的圆融和谐与不拘格套的通变思想。

  • 多重理论视角下《黑暗的心脏》的解读

    作者:王桂琴 刊期:2019年第16期

    本文将吸纳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种族主义批评和叙事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多视角地对《黑暗的心脏》进行不同的解读,以此展示同一个经典文本可以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下得到不同的阐释,一方面显示经典文学文本解读的开放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当代文论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 双域型概念整合下的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

    作者:汪虹 刊期:2019年第16期

    罗伯特·弗罗斯特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作品读来清新流畅,常有通俗易懂之感。而事实上,弗罗斯特诗歌并非表面那般简单、质朴,意蕴深邃、张力无限才是弗罗斯特诗歌的真正特质。运用双域型概念整合对弗罗斯特诗作进行解读,能更好地诠释诗人诗歌的深邃思想主题。

  • 《白雪公主》中的苹果意向分析

    作者:王丽虹; 张丽超 刊期:2019年第16期

    本文拟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格林童话》2008年英文版本中苹果的文学意向和内涵,揭示文学作品中父权制思想如何刻画妇女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从而影响读者的价值观。

  •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后现代女性的困境

    作者:吴敏之 刊期:2019年第16期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是美国后现代小说的先锋之作,其丰富多样的后现作手法和叙事模式多年来已得到学者们的充分研究。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小说人物白雪公主,试图在碎片、无序、荒诞的文字中缕析后现代女性的精神困境。

  • 理查森与阿尔贝反常规叙事理论对比分析

    作者:畅雷雷; 陈文铁 刊期:2019年第16期

    作为叙事学研究的新流派,反常规叙事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或因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或因西方反常规叙事学者内部存在较大分歧。作为该领域两大领军人物,布莱恩·理查森(Brian Richardson)和扬·阿尔贝(Jan Alber)的理论观点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两人分别以"反摹仿"和"不可能"为核心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又以此为...

  •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两性特质融合与冲突

    作者:许涵 刊期:2019年第16期

    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昆德拉以探寻的目光讨论了多种人生哲理,包括生死、灵肉、两性等。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看,小说中的两个女性形象——萨比娜和特蕾莎,分别体现着两种不同的性别姿态:对两性特质的融合和超越以及两性特质的冲突。与多数研究不同的是,这里侧重分析两种性别姿态及结局,并由此探讨在昆德拉看来,性别超越实现是否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