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堂吉诃德:一切小说的源头

    作者:梁卫星 刊期:2019年第11期

    1.立法者与小说基因《堂吉诃德》是一切小说毫无争议的源头,尽管这于其创造者塞万提斯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作为小说源头的创造者,塞万提斯所赋予小说的特质禀赋却意义深远。直截了当地说,塞万提斯以《堂吉诃德》为小说立法,他是最初赋予小说基因编码的人。他赋予小说以何许特质禀赋,他为小说确立何许基因编码,当然只能来自于他的人生与人格。塞...

  • 庄子“逍遥”之美的三个层次

    作者:罗诗嫄 刊期:2019年第11期

    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积极关注人生,有着强烈的原始人道主义精神,并且始终以追求个体精神人格的绝对自由为目标,《逍遥游》篇目就是他这一目标的集中体现。在《逍遥游》中庄子详细地论述了他体“道”的方法,这方法就是“游”。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可以从低到高依次表述为三个层次:“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

  • 汉文正史《日本书纪》古写本综述

    作者:刘琳 刊期:2019年第11期

    《日本书纪》是日本第一部编年体正史,自成书以来便具有极高的权威,后代的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开展了各种研究。其成果便是留存至今的各时期古写本及注释书。现存《日本书纪》古写本数量众多且情况多样,本文旨在梳理现存各时期《日本书纪》古写本,使《日本书纪》的版本情况更为清晰明朗。

  • 《诗经》与《荷马史诗》中的神话色彩比较

    作者:吴天威 刊期:2019年第11期

    《诗经》与《荷马史诗》作为中西方文学源头,内容以诗歌的形式分别记述了我国西周至春秋、欧洲古希腊的社会历史事实。两部史诗巨著带有自然现象的神话人物与传说是其共同的重要特征。然而因受不同地域文化、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的限制,两部史诗神话特征也不尽相同,甚至鲜明呈现了各自风格,可比性强。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它们的神...

  • 部编本小学寓言教材分析:认知神经科学启示

    作者:李嘉郅; 韦冬余; 王健 刊期:2019年第11期

    小学语文教材适应时代的要求下出现了部编本版本,部编本教材同样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寓言故事在本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教材现状、教材使用属性、语文教材内容属性等方面对于部编本小学寓言故事进行教材分析。

  • 论萧军《八月的乡村》的抗战叙事

    作者:毛斯琪 刊期:2019年第11期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是抗战文学中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的抗战叙事意味深长,从表层来看,它无疑歌颂了英勇抗战的东北人民,肯定了抗战的合理性;但从深层来看,这是一部对“抗战”具有双重书写的小说。它一方面颂扬抗战,另一方面在文本的叙述中还原生活本身,对抗战没有作拔高描写。

  • 论《八月的乡村》身体叙事

    作者:马万玲 刊期:2019年第11期

    身体叙事是小说创作的一种形式。萧军《八月的乡村》是早期抗战小说的代表作品,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直击战争中人的生存状态。本文试图对《八月的乡村》的身体叙事做一些有益的分析,鲜明的性别审美融合了中西方身体叙事元素,物质世界的身体意识表现独特的革命性。

  • 论《八月的乡村》中的动物书写

    作者:贾璐 刊期:2019年第11期

    动物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书写对象。萧军《八月的乡村》中出现了数量可观的动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呈现。一种是作为书写对象的动物,贯穿于行进场景、农家场景与战争场景中,各有特性,是构成场景描写的重要元素;另一种是作为喻体的动物,分为以人类为本体和以事物为本体两类,负载着修饰与认知的功能,丰富着小说的内涵。两种形式的动物书写呈现出地域性...

  • 论《八月的乡村》的复仇意识

    作者:江曼 刊期:2019年第11期

    《八月的乡村》是一部以反日斗争为主题的共产主义小说。以东北沧陷为背景,表现了在日寇践踏下的受压迫人民对于生的坚强,为了“强国保种”,燃起的强烈的复仇意识。包括为民族解放的集体复仇、为个体图存的个体复仇和因伴侣遇害的情感复仇三个方面。

  • 论《八月的乡村》的异族书写

    作者:代亚丽 刊期:2019年第11期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于1934年完成于青岛的代表性作品。当时的东北巳经完全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手里,日本的入侵导致同胞过着“亡国奴”的悲惨生活。日本的罪行、人民生活的困苦,萧军感同身受,最后将其写入自己的小说中。此外,安娜和松原这两个异族形象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战争的背景下被异国想象成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类型,在自己的立场上选择...

  • 木棉:《致橡树》的重点意象

    作者:李娜 刊期:2019年第11期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这首诗歌运用大量的意象表达作者理想的爱情观。笔者认为理解本首诗歌的突破口是“木棉”,因此拟设计三个教学环节—浅析“意象群”,为“木棉”的形象做铺垫、重点分析“木棉”,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在“木棉”象征意义的启示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这三个教学环节是层层递进,但重心仍放在“木棉”象征...

  • 人性的重影:《奥赛罗》多元化主题探究

    作者:谢莉 刊期:2019年第11期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英国文学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曾被比喻为“时代的灵魂”。《奥赛罗》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取材于意大利小说《一个威尼斯的摩尔人》,与其他三大悲剧相比,没有过多情节的穿插。看似简单的小说中却隐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些含义甚至很...

  • 伊格尔顿对费希接受理论的重读

    作者:李宛玲 刊期:2019年第11期

    接受理论家斯坦利·费希是读者反应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伊格尔顿对斯坦利.费希的接受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与阐释。伊格尔顿从文学接受的角度讨论文学接受的政治性,即从读者、作品意义解读、文学批评范畴等角度挖掘斯坦利·费希接受理论中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因素,对斯坦利·费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进行批判性辩证地接受、吸收与...

  • 莫言文学作品中的狂欢与怪诞

    作者:何等 刊期:2019年第11期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当前有不少学者在探讨莫言文学和诺奖精神的相通之处。笔者以为,除了魔幻现实主义题材,其文学创作的语言特色同样是成就诺奖的重要因素。在《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家族》中,狂欢式的色彩描写和怪诞的比喻运用使莫为文言成学创作中独特的“这一个”。

  • 浅析《汉书·艺文志》中书籍散佚的原因

    作者:陈君忆 刊期:2019年第11期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依据陈国庆编的《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并从内、外因的角度对书籍散佚的原因进行宏观上的分析,从战乱、统治者的态度、学派斗争、有无师说以及其他原因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研究《汉书·艺文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