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说“意思”

    作者:王耿 刊期:2018年第17期

    一缘起留学生汉语教材《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Ⅰ》第16课中出现了“有意思”这个短语,在课堂上笔者先用幻灯片给留学生们展示了几个例句“这个电影很有意思那本小说很有意思:这个人很有意思”,此时有个法国留学生大惑不解地问我:“老师,这几个句子不完整,我知道‘意思’是meaning,因为您常常问我们‘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综述

    作者:郇宇 刊期:2018年第17期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言小说史上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小说研究的学术热点之一.历朝历代关于《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不胜枚举,整理和梳理前辈时贤的成果可以使文本研究的视角更加立体,同时运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和"中华文学"的概念去研究此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 近几年广东短篇小说“新城市文学”的多元与同质

    作者:高媛媛 刊期:2018年第17期

    活跃于广东文坛的作家,大多注重描绘当下现代大都市人们的生活百态,在艺术形式上,搭建起一个个自成风格的、丰富多元的城市空间.然而城市生活体验和情感认知的同质性,造成了新城市文学从题材到主题,从语言到叙事的不同程度的雷同,这就使得广东短篇小说虽然不乏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却一时很难形成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学创作潮流.

  • 《好小伙布朗》:镜像书写与自我解构

    作者:汤艺君 刊期:2018年第17期

    霍桑的《好小伙布朗》围绕"清教徒——异端"的表层对立关系,重点展示了美与丑,罪与赎,真与伪三组矛盾.三组矛盾相互联系,本质上构成一种镜像隐喻,所有的对立究其根本都是布朗的自我投射.布朗试图以"清教徒"的先验标准来评判他人,从而实现建构自我的目的,然而他所寻求的认同对象事实上的不可靠则向布朗宣告了自我建构的失败,自我彻底走向解构...

  • 马拉美作品中的末世生态与审美思考

    作者:周渝 刊期:2018年第17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人类对外部生态的认知时刻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诉求,然而文学又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具有自足的特征,这一特征要求文学超越外在的因果联系.本文试图从19世纪末世论的兴起对于当时的文学影响出发,通过文学作品中对于物质生态环境的灭亡和精神死亡的阐释,洞悉象征主...

  • 经典与诠释:以《论语》“逝者如斯夫”章为例

    作者:周阳平 刊期:2018年第17期

    东汉以来历代先贤对"逝者如斯夫"章解读不一,对其中"伤逝"与"见道"两种解读的阐述与解读,可以看出古人对于经典诠释的态度.不论是两汉经学还是宋明理学对此章的解读都有"小学"与"义理"两种面向,只是宋明理学更偏重义理的阐扬与体认.今人又在此基础上与西方进行汇通,以期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

  • 文体学视域下《无常》的两个译本研究

    作者:唐春梅; 郝雯婧 刊期:2018年第17期

    《无常》是雪莱作于1816年的一首诗作,也是被最早译介到中国的雪莱诗歌.该诗把人生喻为浮云,感叹人世无常.基于对郭沫若先生和江枫教授的《无常》的两个译文的分析,以文体学为理论支撑,从韵律,词汇、风格等层面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文体学对诗歌翻译的理论阐释力.

  • 《忽必烈汗》:梦境中的超自然图景

    作者:童彦 刊期:2018年第17期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以描写自然的诗歌为主,丰富的想像力与魔幻的色彩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忽必烈汗》是柯勒律治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个离奇的梦境、一幅超自然的图景、一首千古绝唱的神奇诗篇,是一篇典型的幻觉作品,是英国文学中一部最为奇特的意境美的作品.

  • 目的论研究四十年回顾、反思与再认识

    作者:吴昊龙 刊期:2018年第17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学理论不断传入我国,带来了我国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几次转变,即"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和"社会学转向".在诸多翻译派系中,德国翻译目的论因其对中国翻译现象解释的适宜性而备受我国译界的普遍认可并对我国翻译研究范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四十年来,目的论研究在我国经历了从"认识"到"认可",从"质疑"到"反思...

  • 试论简·爱婚姻中的爱情与尊严

    作者:于红 刊期:2018年第17期

    夏洛特在《简·爱》中讲述了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塑造了简·爱这个敢爱敢恨、自立自强、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本文以简爱三次婚姻事件为主线,探讨了简婚姻选择的两个方面即爱情和尊严因素.

  • 《边城》的叙事频率分析

    作者:魏青 刊期:2018年第17期

    叙事是在时间的畸变中重构故事,叙事时间是小说的重要因素.叙事频率是叙事时间的一个重要部分,沈从文的《边城》通过精心设计的叙事频率将"常"与"变"错综,在"常"与"变"的两相对照中构造了《边城》深刻的悲剧性.

  • 浅析郁达夫小说主题的人文价值

    作者:朱枫叶 刊期:2018年第17期

    郁达夫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抒情作家,其小说以大胆直露的描写独具特色,也饱受争议.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这些"病态"的描写背后有其自身的人文价值和积极意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仅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体现,也饱含对时代、社会、国家的控诉和忧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文学观念,拓展了道德领域和心理范畴的空间.

  • 《庄子》文学寓言中的德育思想探究

    作者:邱兵 刊期:2018年第17期

    运用文学寓言的形式来阐述哲理,是《庄子》一书的显著特点。在《庄子》一书中有诸多简短精悍的寓言,这些寓言下仅展示了《庄子》一书高度的文学美感,而且还折射出令人深思的德育思想光芒,犹如:心怀远大理想,树立鲲鹏之志、心志专注下分,聚焦一事一物、修身下为明污,葆本真与时行、下怨天下尤人,与人交以天属。

  • 迟子建乡土小说的殇歌与咏叹

    作者:毕金林 刊期:2018年第17期

    乡土和都市是迟子建文学创作的一个原点.她用都市体验之下的乡村回望,在一个个苦难而又温情的乡土故事中,呈现着乡村原始风景的遁迹和温情的救赎与打捞.

  • 《琵琶行》:琵琶一曲诉衷情

    作者:赵为 刊期:2018年第17期

    音乐和情感是互通的,情感是音乐的内涵,音乐是情感的外延,音乐将内在情感释放,内在情感借助音乐抒发.二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礼记·乐记》对音乐的特征解释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琵琶行》中,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