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美国新闻和中国新闻:乏味和喜感

    作者:汤伟 刊期:2017年第08期

    1.中国记者和作家遇到一个题材最丰富的时代如今是一个情感战胜理智的时代。这个年代,一切趋于娱乐化。文艺作品如此,新闻也不例外。读者离严肃新闻越来越远,人们基本不愿意从新闻中去思考,只要看新闻时满足感官需要就行。媒体只好千方百计取悦读者。美国人对政治早已失去兴趣,媒体主要靠战争、枪击案和凶杀案等突发事件吸引读者眼球,但是突发事...

  • 何其芳在成都

    作者:易明善 刊期:2017年第08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何其芳于1937年8月从北京回到家乡万县。1937年9月,他应聘到四川省立万县师范学校任教。在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以后,他于1938年2月初,离开万县来到成都。他的主要考虑是成都有较好的条件,较大的活动空间,也有一些熟悉的朋友,可以为宣传抗日,推动抗日文学的开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1938年2月初,何其芳到达成都的当天,

  • 半世繁华半世僧 人间再无李叔同

    作者:易敏 刊期:2017年第08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1914年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一片凄然。许幻园站在李叔同家门外悲切地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罢,许幻园挥泪而别,连好友家门也没进,李叔同独自在雪中站了很久才返身回家,他关上门窗,让妻子弹琴自己作词,含...

  • 论汪曾祺的小说与传统文化

    作者:赵念 刊期:2017年第08期

    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小说寄寓了对平凡小人物的同情与怜悯,其文学创作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纯真自然人性的呼唤,与儒家的“仁爱”精神和道家的“道法自然”精神一脉相承。

  • 论《沉沦》中郁达夫的祖国情怀

    作者:石春雨 刊期:2017年第08期

    《沉沦》是郁达夫的一篇“自述传”抒情小说,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文中“他”的日本求学之旅,忧郁症下的内心情感,情爱的接触等,来抒发个人对祖国的爱恨交加的情感。

  • 从《马桥词典》分析韩少功小说的语言特点

    作者:姜思煜 刊期:2017年第08期

    《马桥词典》是以韩少功下放的一个名为“马桥弓”的小山村为背景,结合他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所陈列的一百一十五个新的词条,用词典的形式与文化人类学、思想随笔和经典小说等形式相结合写成的一部小说,记录了许多生动地“马桥故事”。《马桥词典》的出现,其独特的体裁和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内容以及方言的考证都是语言学界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 从对等理论视角分析陕西文学的特点

    作者:余一; 褚喜之; 王君 刊期:2017年第08期

    本文以高建群作品的翻译情况为例,分析了现如今文学翻译的弊端以及更好的翻译策略,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翻译文本的方法,同时,本作品还可以对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研究起促进补充作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现如今文学翻译中的现状和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陕西文学作品的特点;第四部分,以高建群...

  • 浅论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作者:冯娟娟 刊期:2017年第08期

    “乡土文学”创作是新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乡土文学”立论始,理论家们就把关注现实人生作为“乡土文学”更高的价值来看待。在这种理论导向指引下,新时期乡土文学创作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乡土文学和五十年代乡土文学的传统,作家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作品中渗透着作家浓重的苦难意识。

  •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中女主人公萝的被殖民心态

    作者:罗翠红 刊期:2017年第08期

    种族之间以及性别之间的不平等存在着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女性被殖民者身上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在《一个女剧员的生活》中,沈从文通过描写女主角萝对男性以及殖民者双重屈服的“被殖民”心态,表现出他对于女性独立以及民族独立的思考。

  • 《三国演义》中知识分子的命运与文化心态

    作者:郭文强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三国演义》描写的众多文士,或忠心或奸佞,或智慧超群、权倾朝野为万世敬仰,或误上贼船、丧命天涯不为人知,在罗贯中如椽巨笔的刻画下,三国时代的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栩栩如生,其命运走向与其政治选择和文化心态有极大的关联性,诸葛亮等三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传统儒家思想影响下所表现出的政治觉悟和个性特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意义,研...

  • 托妮·莫里森小说《秀拉》中的快感

    作者:马一鸣 刊期:2017年第08期

    托妮·莫里森在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许多怪诞而生动的死亡场景,这些场景对目击者的心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主人公奈尔看到“小鸡”落水时所感到的令她困扰的快感为出发点,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快感、“原乐”及其中蕴含的审美与伦理—政治主题。

  • 浅析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母性情感

    作者:朱贺 刊期:2017年第08期

    小说《分身》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于1993年创作的作品。该作品中塑造了多位性格特征鲜明的女性角色,其中两位女主角的母亲氏家静惠和小林志保更是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性。东野圭吾将两位不同遭遇却又都怀有相同的伟大母爱情感的女性描绘得淋漓尽致。

  • 《花间集》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探析

    作者:于永妍 刊期:2017年第08期

    研究唐宋词在日本的传播,《花间集》是起点。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研究其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状况,对理解和掌握唐宋词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状况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论文主要从《花间集》在日本的传播、翻译及研究情况三个方面来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考察其在日本的影响力,并分析其原因所在。

  • 《致橡树》与埃及现代诗歌《古代骑士之梦》比较欣赏

    作者:赵思源 刊期:2017年第08期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不分语言与国界,每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诗歌创作,都有其各自存在的意义,也有其相似性与不同性,本文将舒婷的《致橡树》与埃及现代诗人萨拉哈·阿卜杜·赛布尔的《古代骑士之梦》进行对比,从两诗作者的相关背景、诗歌内容与情感诉求、表达方式、意象的组合选取与创造等方面分析欣赏。

  • 理查德·克拉肖诗歌中的圣经意象

    作者:刘娜 刊期:2017年第08期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天主教徒理查德·克拉肖创作了大量玄学诗歌,尤以宗教诗歌最为突出。其诗歌创作灵感大部分来自于《圣经·新约》福音书,以描绘《圣经》中人物意象为主。本文将以诗歌“On the Wounds of Our Crucified Lord”为例,剖析其中的圣经意象以及宗教背景对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