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黄河东流去》:中原农民土地意识与文化心理的阐释

    作者:吴道毅 刊期:2016年第15期

    从很大程度上说,《黄河东流去》是一部"离散"文学作品,因为它与后起的《湖广填四川》、《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文学或影视作品一样,表现了因为天灾或人祸所造成的游民离散的生活图景与主题。固然,作品通过描写海老清等人的死亡和描写海长松的子女离散、飘零等,表现了中原农民在离散中的生存苦难。但是,对李准来说,更重要的是通...

  • 对人世的怀念

    作者:阿乙 刊期:2016年第15期

    他在这个雨天,在河边,跟我讲他见到的仙女,说她就是从我们这小小的盆地飞过去,很低很低,像野雉那么低,都能看见在风的吹动下猎猎作响的水绿色的裙袍,上边沾了不少尘垢,料子也很旧。女子有如落群之雁,左手向天空探去,右手伸在尾后,独自飞行,因为想到顷刻就要回到那仪仗华美的群体中,禁不住起了笑靥,仿佛已和她们在一起嬉闹呢。

  • 疾病与死亡的明喻——评阿乙的《对人世的怀念》

    作者:曹霞 刊期:2016年第15期

    比起对陌生化和戏剧性叙事的追求,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这样一类小说:在平静无波的琐碎事务下,多条人事脉络各自生长,直到在某一点上汇合,并集结为一种指向明确、朴素有力的形而上比喻。这类小说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精神上达到了高度的复杂性与思辨性。

  • 发酵杂记

    作者:舒飞廉 刊期:2016年第15期

    我的老家其实很臭,起码是在有一些时候,有一些地方。这样去讲,那些陶醉在农家乐故乡美里的家伙肯定不愿意听,没事。一般说来,出生与成长,是香的,田野上的豆麦、稻花都是这样,春天草木萌芽、开花,芳草嘉树,为轻雷震动,为细雨洗濯,混合成春夏的万物之香。

  • 以俗为表,以雅为骨——评舒飞廉的《发酵杂记》

    作者:席星荃 刊期:2016年第15期

    有学者认为,现代白话文的语言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和未成熟状态,这是语言文字与其自身历史的"断裂"所带来的后果。散文似也如此,人们觉得散文就应该是雅的文学,以雅取胜,以雅见长。的确,"雅"是中国散文特有的标志。

  • 在广阔的世界上

    作者:李南 刊期:2016年第15期

    我睡得那么沉,在深草遮掩的乡村旅店仿佛昏死了半个世纪。只有偶尔的火车声朝着百里峡方向渐渐消失。凌晨四点,公鸡开始打鸣星星推窗而入——我睡得还是那么深啊我的苍老梦见了我的年轻……

  • 李南:“我的苍老梦见了我的年轻”——评李南的《在广阔的世界上》

    作者:魏天无 刊期:2016年第15期

    李南是一位有着自己音质的成熟诗人,这是我细读她刊发于《汉诗》的诗《夜宿三坡镇》的最初印象。这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抹去。尽管在与魏天真的对话《声音的背后,记忆的后方》中提出了困惑,我至今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第一次读到它就会被吸住:是最后一句人生如梦的怅然若失或羁旅惆怅的萦绕不散吗?最后一句的好处,是把“老”和“轻”这两个字...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嘉莉妹妹》人物形象探究

    作者:应璇 刊期:2016年第15期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评价。各个文学评论家从许多角度剖析了这部作品,如自然主义,消费主义,美国梦等层面进行了解读。女性主义是剖析这部作品的另一个视角,旨在分析小说主人嘉莉在当时男权社会的社会大背景下人物形象的转变,即由一名受压迫的妇女转变为新女性的一个过程。

  • 酒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的镜子作用

    作者:李童悦子 刊期:2016年第15期

    海明威是美国最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擅长运用象征、比喻等写作手法,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让文本更加充实、多元化。在《太阳照常升起》这一广为人知的小说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都有着映射作用,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 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张翌 刊期:2016年第15期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一文中认为原型是一个和集体无意识有关的,密切联系的概念,它暗示着似乎时时处处存在于心理上的某些确定形式。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德伯家的苔丝》运用了多个《圣经》中的原型,这些原型的应用使这部小说更加迷人,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小说悲剧性的主题。

  • 多丽丝·莱辛《另外那个女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邵夏沁 刊期:2016年第15期

    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多丽丝·莱辛的著名短篇小说《另外那个女人》中的女主角柔斯形象进行分析,得出女主人公无论是"强势型"、"受害者型"还是"天使型",都是男权文化下的消费品的结论,并且,这种女性形象也体现了社会对于女性的矛盾心理。

  • 《内陆深处》女主人公的成长主题初探

    作者:刘营营 刊期:2016年第15期

    《内陆深处》非常重视心理活动描写,小说完全是主人公玛格达的日记式自叙。本文分析了《内陆深处》女主人公玛格达的成长环境,阐释了玛格达追求自由的解救行动,最终揭示玛格达成长为一个荒漠环境下消声的老妇。

  • 《悲惨世界》的现实意义研究

    作者:钱韧 刊期:2016年第15期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是著名的经典名作,当再次重读的时候,它会引起我们对人性的本质和当代社会许多问题的思考。同时,它也会让我们对人性的本质产生了一种崭新的认识。此文通过分析和论述,揭示《悲惨世界》带给我们的三大现实意义;从而阐明对人性本质再认识的新观点。

  • 论艾略特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作者:刘辉; 张晓娟 刊期:2016年第15期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美国20世纪初杰出诗人T·S·艾略特的早期重要作品,被公认为英美现代派的第一部诗歌杰作。诗歌表面是在讲述一个性格懦弱的单身汉普鲁弗洛克始终没有勇气向心上人求爱的故事,实则通过对人物普鲁弗洛克的形象描写来反映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精神空虚、迷茫、焦虑、异化的主题。诗人以一曲求爱情歌...

  • 论《科学怪人》怪物与弗兰肯斯坦命运的同构性

    作者:徐常明; 方亚中 刊期:2016年第15期

    《科学怪人》是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小说中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制造了一个不被人类接受的怪物。开始时怪物对人类充满善意,渴求人类的善待。但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的遗弃和人类的嫌恶,他开始憎恨一切,并想毁掉一切。最终怪物和弗兰肯斯坦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