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香港南来文人的文学史论

    作者:胡传吉 刊期:2015年第17期

    本文探讨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香港南来文人,特指为避祸而南来香港的文人,也即俗称的“难民作家”(或“落难文人”),因其独特性、复杂性及争议性,本文有意将其视为重点的研究对象。

  • 所有鲸鱼都在海面以下

    作者:索耳 刊期:2015年第17期

    大约二十年前的夏天,我八岁,叔叔二十九岁,还没留起一脸的络腮胡子。我们俩在青岛的海滩边度假。就在那时候碰见了叔叔的旧交,佩。佩当时正在海边烤着穿山甲,卖给那些在海边游玩的人们,五十元一串。叔叔先把佩给认了出来,嘿,他走上前去打招呼,

  • “鲸鱼”是如何消失的——评索耳的《所有鲸鱼都在海面以下》

    作者:曹霞 刊期:2015年第17期

    从小说的发展来看,“各种各样”的小说已成为常识。但是,目下的中国小说同质化未免严重了些。这不是指小说技巧——自从20世纪80年代马原、余华、格非、

  • 虚构舅舅在高丽的若干切片

    作者:朱朝故 刊期:2015年第17期

    2012年深冬,舅舅走了。他把灵魂交给了梦,一梦向北,徒留一具肉身,从此,肉身开始天长地久地酣眠。我唤他不醒,摇他不动,摸他鼻息一阵凉寒。我不仅没有眼泪,相反,一阵轻松。舅舅终于安眠。他的灵魂离开了我们。

  • 虚构中的真实——评朱朝敏的《虚构舅舅在高丽的若干切片》

    作者:张友文 刊期:2015年第17期

    朱朝敏的《虚构舅舅在高丽的若干切片》这篇散文,若仅看标题,极易让人以为真的是一个虚构文本,但稍一细读文本便知那是舅舅人生经历的实录,是篇不溢美、不隐恶的回忆性散文。

  • 碧玉

    作者:沉河 刊期:2015年第17期

    1.致—— 请不要相信任何新鲜的东西 多少个时代都是这样 所谓灵魂只是灵魂的回忆而已

  • 沉河:诗人思者——评沉河的《碧玉》

    作者:魏天无 刊期:2015年第17期

    早在1994年,诗人沉河在一首题为《致——》的诗中感叹:“不要相信任何新鲜的东西/多少个时代都是这样/所谓灵魂只是灵魂的回忆而已/……谁在哀惋,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的人间伊甸园

    作者:赵春华 刊期:2015年第17期

    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再次抨击工业文明异化人性,批判理性导致生命枯竭的同时,提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完美理念。他把生机勃勃的拉格比树林构建成一个人间伊甸园,以为主题,寻求摆脱工业文明造成的人性压抑的途径,追求完美人生的生活理念,充分诠释了小说家用身心合一的男女拯救人类社会的理想。

  •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当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

    作者:郭曙 刊期:2015年第17期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剧作颇丰,《当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是其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作者借用人物形象探讨了艺术与人生,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当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进行解读和分析。主要分析剧中主人公鲁贝克的伦理困境及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及对剧中其他人物梅遏、乌尔费姆及爱吕尼的伦理选择,及...

  • 浅析《威尼斯商人》的悲剧特征

    作者:袁慧瑶 华燕 刊期:2015年第17期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经典的喜剧代表作之一。然而随着犹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和社会文化与认知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威尼斯商人》这一剧本性质的看法也在发生转变。本文从当代社会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两人的命运和性格,结合悲剧理论,浅析该作品的悲剧特征,传递了作者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理想,反映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现实...

  • 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对立统一

    作者:李霖 刊期:2015年第17期

    作为一部现代主义小说,《到灯塔去》深刻的揭示了人物的感性生活,探索了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位于生活表象之下的内在真实。这种情感与思考表达了作者希望从动乱中求得宁静,从混沌中寻求秩序的创作意图。

  • 《失踪者》中“伙伴”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张力

    作者:郝中宁 刊期:2015年第17期

    《失踪者》一书原名叫做《美国》,是卡夫卡的一部得意之作,书中塑造的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是一个典型的异乡者、美国漂泊者,本书详细的描绘了主人公在美国工作与人际交往上的遭遇,侧重烘托其在美国生活后忧郁、孤独的内心感受,在书中作者对主人公及其“伙伴”的人物形象塑造精巧并且细腻,尤其突出人物内心随时事变化而产生的波动。纵观整部...

  • 《到十九号房去》的悲剧性原因分析

    作者:陈欣 刊期:2015年第17期

    小说《到十九号房去》讲述了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悲剧故事,主人公苏珊一直在自我迷失和自我寻找的泥潭里挣扎,最后在一个简陋小旅馆的十九号房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寻得最终的解脱。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小说的悲剧性原因,一方面从女主人公内在的理智谈起,另一方面从父权社会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

  • 《吉尔伽美什》:伟大的命运悲剧

    作者:刘一帆 刊期:2015年第17期

    《吉尔伽美什》和《俄狄浦斯王》作为东西方悲剧文学中的经典历来广受关注。本文从悲剧类型的角度出发,参照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运用例证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充分说明《吉尔伽美什》同为命运悲剧。并通过两部作品的比较,进一步理解这两部作品,充分展现这一东一西中悲剧文学里的鸿篇巨制的魅力。

  •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作者:庄国雷 姚道刚 刊期:2015年第17期

    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他在其代表作《死魂灵》中以精湛娴熟的笔触,不仅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同时也为我们刻画了五个不同的典型地主形象。他在小说人物性格,以及突出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上,讽刺艺术匠心独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