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与陈晓明先生对话

    作者:姜广平 刊期:2013年第16期

    陈晓明,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77级)和读研究生(1983年)。199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等职。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英国高级人文研究中心(I-ASH)、英国皇家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荷兰国际亚洲研究院(IIAS)、德国鲁尔—波鸿大学等地做研究和...

  • 《家》最初的几个版本

    作者:周立民 刊期:2013年第16期

    我没有想到如今找一本《家》的初版本竟然是那么不容易,沪上的图书馆都查不到。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文学大系》编者要重印《家》时,巴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印《新文学大系》(第二个十年),在《小说专集》中收入我的《家》,他们一定要根据1933年开明书店的初版本排印,花了不少功夫居然找到了印数很少的初版本。...

  • 舌尖上的《金瓶梅》

    作者:赖晨 刊期:2013年第16期

    诞生于明末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对研究明代的饮食文化有着特殊的价值。兰陵笑笑生把视线集中于市井群体,描摹世俗百态,绘成一幅鲜明生动的明末"清明上河图"。它的显著特点便是:通过对西门庆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达到"描写世情尽其情伪"的目的。现举若干北方美食为例。

  • 梁实秋眼中的文人书房

    作者:刘仰东 刊期:2013年第16期

    梁实秋这一生,除了留学美国的三年,大体是在大陆和台湾各过了半辈子。他留下的著述逾2000万字,据说在同辈作家或学者中,几乎无人可及。当中大量散文、随笔或小品写的是日常生活,是琐事,是细节,这些都离不开"家";他最有名的集子———《雅舍小品》———也是用抗战期间在重庆的居室来命名的。家是以房子为载体的,而居室来命名的。

  • 余华《活着》中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

    作者:宋清影 刊期:2013年第16期

    《活着》将福贵放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讲述了一个农民的生存史。先锋小说代表人物余华采取传统现实主义,将新旧中国的时代动荡与城乡的历史纪事作为宏大框架,同时,又用讽刺与黑色幽默的笔法,将主人公苦难一生的个人叙事摆在天平的另一端,溶解了重大的政治灾难,消解了严肃的历史话语。本该沉重的宏大叙事反被个体的叙事凌驾其上。本文试从...

  • 论《飘》的嗅觉叙事

    作者:陈静颖 刊期:2013年第16期

    本文通过《飘》(Gone with the Wind,)中反复出现而且贯穿始终的不同气味描写,解读出围绕女主人公之一——思嘉·奥哈拉的四种气味,从自然清香、父爱混合味、母亲幽香、现实杂味四个方面来赏析小说中立体真实且具有生命野性活力的思嘉动人的文学形象。

  • 从阿毛《这里是人间的哪里》谈起

    作者:王士强 刊期:2013年第16期

    阿毛的诗《这里是人间的哪里》表面是在写捉迷藏的活动,但它同时也是一种隐喻,可以从个体的成长、个人的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社会角色等角度进行多重的解读,有很强的艺术张力。而且,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关于诗歌本身的若干本质性特征,并能够映射、反衬出当今诗歌创作中出现的某些问题。

  • 试析《战国策》中问对形式的特点

    作者:郑璐 刊期:2013年第16期

    本文着重探讨《战国策》中问对形式的特点及其在这种形式下策士和君王独特的心理象征意蕴,通过与先秦以来的其他作品中的问对形式进行对比,阐述了《战国策》的语言对"问对形式"这种独特的行文方式的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评析了《战国策》的语言。

  • 反乌托邦思潮之后的可能性探索

    作者:王振滔 王娟娟 刊期:2013年第16期

    通过对"乌托邦→反乌托邦→反乌托邦之后的出路"这条线性逻辑的探讨,以"反乌托邦"为中心,往前推及"乌托邦",往后推及"反乌托邦之后的出路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并最终得出"反乌托邦之后的出路"的三个可能性特征。

  • 我国高校校训句型研究

    作者:钱丽琼 刊期:2013年第16期

    校训是一个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教育理念的呈现,不同学校的校训有同有异,在词语或者用语的选择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论文在收集我国各高校校训的基础之上,对校训语言的句型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校训是没有标点的句子,大多没有主语和连词,对称句型、二言式、四言式句型居多,发掘出校训语言的独特魅力。

  •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略谈

    作者:张清湘 刊期:2013年第16期

    中国古代诗歌以其形象性和具体性著称于世,这种形象性和具体性的形成,主要体现在诗歌意象的使用上,意象可以完成各种诗歌的功能:表现感情、描写景色、创造气氛、揭示言外之意。意象鲜明,使中国古代诗歌成为世界上最形象最具体的诗歌之一。

  • 《白鹿原》的叙事话语

    作者:蒯舒 王仁宝 刊期:2013年第16期

    《白鹿原》从传统儒家道德文化的角度切入,塑造了极具儒者风范的人格典范白嘉轩,确立了家族叙事话语的权威地位;接着从性文化话语这一启蒙叙事的角度,展开了家族叙事话语在启蒙叙事话语冲击下的有力反击;最后从政治文化话语这一革命叙事的角度,展开了家族叙述话语在革命叙述话语的冲击下最终溃败的过程。

  • 《错误》中古典意象的现代性抒写

    作者:卢秋玲 叶婷 刊期:2013年第16期

    《错误》是"浪子诗人"郑愁予的代表作,以往学界对它的关注多偏执于其传统性或者现代性。但是笔者却认为,本诗是诗人运用了古典的意象,抒发了孤岛意识,表现了郑愁予现代性的思考。本文主要从分析意象出发,试着探寻其现代性的抒写特点。

  • 散文中明月意象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作者:都曦卉 刊期:2013年第16期

    散文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本文通过考察石评梅、丽尼和苏青散文中"明月"意象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探索散文的诗性思维方式与独立品格。寻求拓展散文研究的新领域,促进散文写作发展的新价值。

  • 《夜访吸血鬼》的人性探索及象征意义

    作者:曹芬芬 刊期:2013年第16期

    美国当代作家安妮·莱斯的作品《夜访吸血鬼》,为读者展现了一部迷幻的吸血鬼文化史。本文将从不失人性的吸血鬼路易的内心剖析、《夜访吸血鬼》的象征意义两方面予以分析,以便于我们更深刻的感受现代人面对的精神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