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韩寒现象反思

    作者:陈国恩 刊期:2013年第05期

    "韩寒"的神话,对于当年正是中学生的粉丝来说,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成绩不好者,他们从韩寒的辉煌中看到了另辟蹊径获得成功的可能。即使那些考上了大学的幸运者,他们也把韩寒当作偶像,来发泄对现存教学体制的不满和愤怒,作为他们向记忆中没有自由、缺少乐趣的中学时代告别的仪式。这些人,正是韩寒最初也是最虔诚的崇拜者。当然,韩粉中...

  • 剧作家

    作者:薛忆沩 刊期:2013年第05期

    剧作家好像完全忘记了我们的谈话。他痴迷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可是,他没有能够走近那个女人。在他快走到松树的跟前的时候,一个穿着非常正式的男人来到了那个女人的身旁。他们交谈了两句之后,手拉着手走开了。剧作家好像被这平淡无奇的场面震惊了。他过了一阵才迈着沉重的步伐往回走。他一边走还一边回头。

  • 问题的召唤——评薛忆沩的《剧作家》

    作者:李昌鹏 刊期:2013年第05期

    这里我将谈到的"问题",不是写作的对象,如:社会问题。因此,"问题的召唤"在本文中不指"社会问题对作家的召唤"——这是以前评论家们强调得比较多的。这里,要谈的不是"写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写"的问题。更具体地说,是因为笔者发现,薛忆沩的小说总是摆出一副不得不写的架势——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问题的召唤。

  • 叶骚

    作者:徐刚 刊期:2013年第05期

    叶骚,秋风落叶之离骚也。农人收获庄稼之后,秋风鼓动,大地便开始收获落叶,一片又一片,一阵又一阵,一层又一层。城里扫落叶时,山上,林中,荒野的落叶要幸运得多,它们随风起舞,若浮若沉,千种斑斓,万般姿态,然后优雅地飘落。等待着雨雪,从容朽腐。我曾追随大江南北、西部荒野的秋风落叶,至冬日,感觉着季节更替,死而复生的神奇美妙。

  • 生命歌咏生命——评徐刚的《叶骚》

    作者:石华鹏 刊期:2013年第05期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我以为,在我读过的描摹自然风物的散文中,徐刚是写得最好、最能打动我的一位。徐刚何许人也?资料显示:徐刚,上海崇明岛人,20世纪7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日报》副刊编辑、《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现代人报》副主编,后辞职专事调查与写作。青年时期以诗歌、散文成名,自1987年始,

  • 雨中曲

    作者:庞培 刊期:2013年第05期

    1.雨中曲 我在黄昏时到达 在另一个地方回想 边回想边到达

  • 自我的出走与回归——评庞培的《雨中曲》

    作者:伍明春 刊期:2013年第05期

    庞培无疑是当代汉语诗歌界中的一位具有突出艺术个性的诗人。他长年生活于长江之滨的一个小县城里,这个远离中心城市的边缘位置,不仅没有围困庞培的想象力,反而滋养了诗人勃发的创作激情,让他能够为当代诗歌写作提供了诸多鲜活而独特的文本。

  • 鲁敏《六人晚餐》评介

    作者:魏耀武 王海燕 刊期:2013年第05期

    "他们在苦熬,如同吃土豆的家人,围坐在一起,沉默地吞咽他们的艰涩与饥饿,忍让着彼此的自暴自弃,晦暗中相互取暖,并痴心向往着光明的高尚的生活。"这是印在《六人晚餐》腰封上的一段话。梵高的《吃土豆的人》描绘了在昏暗的油灯下,围坐在狭窄的餐桌旁吃土豆的一家人,他们面容憔悴,瘦骨嶙峋,在阴冷的晚上彼此谦让着乏味单调的晚餐。

  • 樊星新著《当代文学与国民性研究》研读

    作者:刘赋 刊期:2013年第05期

    樊星新著《当代文学与国民性研究》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全书围绕1980年以来当代大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重新探讨国民性问题"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深入揭示出当代作家在探讨国民性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眼光与微妙思考。通过考察当代作家在现代化浪潮中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新思考,表明了他们对于"五四"文学"改造国民性"主题既...

  •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文学素养

    作者:丁帆 刊期:2013年第05期

    作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我以为首先必须具有文学素养,不要以为多读一些书文学素养就会提高,说实话,有一些语文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只是照本宣科,却从来没有踏进文学的大门,这样的语文教师还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那只能归结到一点——他们的文学悟性太差了。过去我们把这一类人指称为"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无论如何,这样的"教书匠"肚子里...

  • 与学生们的一次文学对话

    作者:秦晓华 刊期:2013年第05期

    《透明的红萝卜》应不应该进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讨论也许重要,但不必要;必要的是,如何理解文质兼美。对《透明的红萝卜》的"质"不能做简单化的理解,应通过对其人物及其关系的分析、通过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揣摩、通过对文本的丰富的象征意味的解读,达成新的理解。对话显示的正是这种努力,并试图提供一个中学文学教育的现场,供批评者解剖。

  • 建构心智:文学教育的终极价值

    作者:谢友明 刊期:2013年第05期

    当下文学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被"窄化"的语文教学无法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文章从中外一些教育家的先进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中,提出了建构心智是文学教育的终极价值的理念,中学语文教学要把人的心智的建构放到核心、灵魂与本体的地位。文学教育中的心智建构,主要是通过文学教育来完成学生的心性结构和智能结构。文学教育当在教师的...

  • 语文异化与文本的意义追寻

    作者:陈杰 刊期:2013年第05期

    语文教育的"异化"似乎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育自被指责为"误尽苍生"以来,虽历经了基础教育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几乎没什么本质的变化。而导致这种异化的祸首,我认为是对语文教材里作品(主要是文学作品)的"意义追寻"。本文就语文的异化与文本的意义追寻谈些看法。

  • 文学作品阅读的组织化引导

    作者:梁杰 刊期:2013年第05期

    文学作品教学,关键是读。当前,要做好文学作品阅读工作,必须要进行组织化引导。作者认为,这一工作可从组织建立、内容规划、课堂指导内容建构和评价管理四方面着手。

  •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观

    作者:童彦 刊期:2013年第05期

    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他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开创了美国文学的一个新时期,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自然主义强调遗传和环境在特定条件下的决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