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上)

文学教育(上)杂志 省级期刊

Literature Education

杂志简介:《文学教育(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786/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一家、新作快评、长篇点击、博士发言、外国文学、古典重读、文学教法、作家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际刊号:1672-3996
国内刊号:42-1786/I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27976
总被引量:8109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6.1319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0.929
平均引文率:1.4268
  • 国际报告文学学科奠基人尹均生教授

    作者:梁志群 刊期:2011年第18期

    在林荫蔽日、名师云集的桂子山上,有一位整整四十年来活跃在学界和讲坛的学者,他就是国际报告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尹均生教授。

  • 又见李瑛

    作者:韦泱 刊期:2011年第18期

    又见李瑛时,已是相隔整整二十年时间了。 在现代诗人中,我读得最早且最多的诗歌作品,当是李瑛先生的创作。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开始涂鸦诗行,曾模仿过李瑛诗的句式。可见我那时已是李瑛的铁杆“粉丝”了。从他的诗中,我感受到意境之美,语言之美。

  • 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

    作者:黄毓璜 刊期:2011年第18期

    赵翼如新近出版的《有一种毒药叫“成功”》,从“母亲”的角度,以入微的体察和入骨的笔力书写了现实中那些司空见惯于普泛、悄然发生于日常的情事,让我们读出一种亘古未有变化的麻木,一种通常被安之若素的触目惊心。

  • 网络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作者:李志华 刊期:2011年第18期

    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下,网络文学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现状角度浅析网络文学的产生。

  • 后现代语境下的影视文化及其价值评判

    作者:王惠 刊期:2011年第18期

    后现代主义自出现以来,围绕它产生的争论始终是学术界理论争鸣的一个热点。它同样吸引了电影工作者的注意,近年来,出现了大批后现代主义影视作品。本文试从后现代主义文化、影视作品中的后现代特征及价值评判这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勾勒出后现代主义影视作品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评判。

  • 古诗词里的"桃"与"菊"

    作者:杨华 王祖彪 刊期:2011年第18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有着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美学意义,一向与文人都有不解之缘。在古代文坛中,花因人而名,人以花而传者不乏其人,陶渊明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本文试以其选入教材中的矧&花源记》与揿酒》为例,分析这种文化现象。

  • 论《诗品序》的诗美理想

    作者:吴玉洁 刊期:2011年第18期

    钟嵘《诗品》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话著作,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而《诗品序》作为其审美纲领,在理解《诗品》正文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将就“吟咏性情”说、“自然真美”说、“滋味说”等方面对其进行论说。

  • 从《苔丝》看哈代创作背后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萃 刊期:2011年第18期

    在《苔丝》中,哈代充分通过对一个美丽、纯洁的女孩悲剧人生的描述,来表达他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本文首先通过描述影响哈代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社会背景来全面地阐述了这本书的内容。然后系统地分析了哈代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本文主要通过进一步阐述《苔丝》中体现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来从符号学的角度揭露它们背后的现实意义...

  • 苏轼诗文中的洪泽湖情韵

    作者:张锦瑞 邵晓慧 刊期:2011年第18期

    苏轼在宦海沉浮的一生里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总是留下数量可观的诗文。他曾十余次途径洪泽湖地区,在该地留下的诗文据统计近百首(篇)之多。苏轼笔下的洪泽湖情韵,给洪泽湖地区增添了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 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下的菜名分析

    作者:陈玉梅 刊期:2011年第18期

    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写意菜名进行探讨,一方面分析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的联系与区别,认为一个隐喻表达的最后完成需要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的线性合作;另一方面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写意菜名进行了分类描写和分析,并就其特点及原因作了简要论述。

  • 品味古诗词中的绿意

    作者:姜为立 刊期:2011年第18期

    古诗词是先贤留给我们后世的宝贵财产,有很多诗歌当中涉及到今天人们十分关注的环境问题。在语文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喜爱诗歌中的美景,从而关注诗歌中的自然启迪,由此引发学生对古今自然危机的思考,达到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

  • 白居易的诗歌及其音乐

    作者:桂加国 黄玲 刊期:2011年第18期

    白居易是继杜甫以后唐代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早期的作品以讽喻诗见多,许多诗歌都表现出对平民百姓的关心,对当朝统治者的劝谏,至今被人们传颂。白居易不仅在诗歌上蓄丰蕴美,独具慧眼,而且在音乐理论方面也有妙论精解。

  • 《诗经·郑风》爱情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启示

    作者:魏媛 刊期:2011年第18期

    《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集中在《国风》,以《郑风》最为突出。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郑风》爱情诗的表现手法:一是呼告手法,多采用女性视角,以独白口吻,表达女性对爱情热烈大胆的自由追求。二是叠章层递结合,通过对景物层层递进以及主人公心情步步紧逼的描写,获得一唱三叹之妙。三是反诘句收束,表达主人公内心矛盾复杂的情感。这些表现手...

  • 从古代诗词的独特性看诗词鉴赏教学

    作者:余巧庄 刊期:2011年第18期

    中国是个诗歌大国,古代诗歌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根据诗歌的独特性,再结合教学实际,可以有效地指导诗歌鉴赏教学,更好地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作者:屈春艳 刊期:2011年第18期

    人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为一个散文诗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引发的联想和想象,语言优美,蕴涵丰富。作为散文诗,必然会经常用到象征和托物言志这两种表现手法。有入认为,象征即等于托物言志,而我认为,象征和托物言志,当然有相通、相融的一面,但绝非本质上的一回事。